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紐約時報》:「拜登這場恥辱的表演,將被載入史冊」

博客文章

《紐約時報》:「拜登這場恥辱的表演,將被載入史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紐約時報》:「拜登這場恥辱的表演,將被載入史冊」

2021年08月17日 10:42 最後更新:18:13

8月15日晚,阿富汗塔利班控制了首都喀布爾,總統被逼連夜出走海外,美國加緊安排人員撤離……阿塔官員當天還表示將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阿富汗「變天了」,美國媒體對美國政府的表現極度失望,評價相當負面。

在《紐約時報》看來,這意味著「美國時代的結束」,美國耗費20年、傾盡人力物力的「防禦成果」,短短幾個月內就被阿塔給抹去。而拜登主持了這最後一場恥辱的表演,「這將被載入史冊」。

CNN報道指拜登政府在阿富汗的撤退,在美國國內造成災難。

CNN報道指拜登政府在阿富汗的撤退,在美國國內造成災難。

「這是對美國海外形象的又一次打擊」。CNN諷刺道,拜登政府拙劣的撤軍行動不僅顯示出其管理不善,更凸顯出「美國想打造一個正常運轉的國家的願景是虛幻的」,其參與再多年都不會有任何作用。

美國在阿富汗倉惶撤退,大批人群搶上美國的軍用運輸機。

美國在阿富汗倉惶撤退,大批人群搶上美國的軍用運輸機。

《華盛頓郵報》則擔憂美國在未來會很難取得盟友的信任。曾多次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國陸軍預備役軍官、佛州共和黨議員華爾茲(Michael Waltz)為此質問稱,「無論古巴還是台灣(地區),誰還會冒著生命危險去信任美國?」

有人從美國的軍機上跌下來。

有人從美國的軍機上跌下來。

當初(2001年9月11日)美國因遭遇恐怖襲擊,隨後以「反恐」為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在這20年後,由美國推動的「阿富汗建國試驗」已完全崩潰。而美國為幫助阿富汗建立一個所謂的「民主政府」,也付出了超2400名美軍士兵陣亡、花掉2萬億美元的代價。

對於阿富汗如今的局面,報道認為,這意味著「美國在阿富汗的時代結束了」,美國耗費20年、傾盡人力物力的防禦成果,短短幾個月內就被阿塔給抹去。有不少美國政府官員還意識到,「美國在阿富汗漫長的徵程中,拜登作為總統主持了最後一場恥辱的表演,這將被載入史冊」。

阿富汗政府軍崩潰速度之快,讓不少拜登政府官員感到震驚和困惑。CNN報道稱,美國花了數十億美元打造起來,用以對抗塔利班的阿富汗軍隊和警察正在「蒸發」。

明明由美國「精心扶持」了20年,為何阿富汗政府軍還會如此「不堪一擊」?《紐約時報》認為,這部分要歸因於拜登的撤軍決定,稱自那以後阿富汗政府軍的士氣就直線下降,往往一槍不發就投降。有許多人接受了塔利班提供的安全通道和現金等等,通常由村莊里的長老轉送。

有人指責說,拜登之所以匆忙作出撤軍的決定,是想趕在「911事件」20週年之前,以及趕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之前,給自己創造一個有利的政治敘事:一位讓美國軍隊回家的總統。但是如今拜登發現,他不僅要為自己的錯誤埋單,還要別人20年來的政治責任埋單。

CNN認為,美國在阿富汗的潰敗和混亂撤退,對拜登來說是一場政治災難,且是他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政治反轉,因未能安排一場緊急有序的撤退,這將進一步撼動其已危機四伏的總統職位,並玷污其政治遺產。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報道認為,拜登在阿富汗撤軍上的管理不善,更凸顯出了「美國想努力打造一個正常運轉的國家的願景是虛幻的,其參與再多年也不會有任何不同」。

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最高共和黨人、得克薩斯州眾議員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國情咨文》節目中抨擊說,拜登主持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徹底災難」。「這將是拜登及其任期內的污點,其所作所為會讓他的雙手沾滿鮮血」,麥考爾指責說,「他們這次完全搞砸了,完全低估了塔利班的力量」。

多名共和黨議員都把現時的阿富汗局面歸咎於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被主持人問及是否也持這種觀點時,麥考爾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在拜登擔任總統時發生的,因此是拜登的責任」。

「誰還會再相信美國?」

《華盛頓郵報》報道提到,拜登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富有同情心而廣受民眾喜愛,然而他對阿富汗政府軍的潰敗卻採取了冷眼旁觀的態度。

當阿富汗塔利班逼近喀布爾之時,拜登14日晚在一份聲明中,先是表達了對那些被拋棄的人的同情。「我們的心與那些現在處於危險中的、勇敢的阿富汗男男女女同在。」

但隨後他又說到,「如果阿富汗軍隊不能或不願守住自己的國家,美軍再多駐留一年或五年也無濟於事」,「我不能接受美國無休止地介入另一個國家的內部衝突」。

報道認為,這反映出了拜登及其助手在批評聲中日益挑釁和為自身辯護的態度。

CNN報道指出,現在看來,美國要撤離所有其依賴的阿富汗翻譯、員工、調停者,這個任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他們當下都面臨塔利班的報復。而倘若未能完成任務,美國的道德良心和全球聲譽都將受損。

《今日俄羅斯》報道稱,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Ben Wallace)1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表示遺憾,稱並不是每一個多年來與英國政府合作的、獲得撤離權的阿富汗人都有機會逃離。

「可悲的是,西方已經做了該做的」,他對著鏡頭有些哽咽並強忍淚水地說到,「有些人不會回來了,我們必須在第三國盡最大努力幫助這些人」。

而曾多次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國陸軍預備役軍官、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華爾茲(Michael Waltz)為此批評說,拜登不願為阿富汗提供更多援助,也不願再保護那些曾經幫助過美國的翻譯和調停者,這顯示出了拜登的冷酷無情,將使得美國在下一次衝突中很難獲得盟友。

「誰還會再相信我們?」 華爾茲不滿地質問說,「無論是古巴還是台灣(地區),誰還會冒著生命危險去信任美國,甚至不顧整個家庭的生命安全與美國站在一起。這將會引發多年來的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富汗「變天」之時,拜登整個週末都在大衞營度假,沒有在鏡頭前對美國民眾發表講話。不過有白宮高級官員透露,拜登在大衞營定期聽取了有關阿富汗的簡報,並與國家安全官員舉行視頻電話會議。

拜登在大衞營渡假,沒有返回白宮,只就阿富汗局勢舉行視頻會議 。

拜登在大衞營渡假,沒有返回白宮,只就阿富汗局勢舉行視頻會議 。

根據美媒15日公佈的照片顯示,拜登身穿一件polo衫,坐在總統官邸的安全會議室里與屏幕中的官員交談。CNN稱,這很難塑造他是一位「積極參與」處理阿富汗問題的三軍統帥的形象。

此外CNN還認為,這將是對美國海外形象的又一次打擊。今年夏天早些時候,拜登在首次出訪歐洲時高調地宣佈,在經歷不穩定和疏遠盟友的特朗普時期後,「美國回來了。」

但拜登第一個真正的外交政策危機,是關於美國拙劣的阿富汗撤軍。在拜登決定放棄保護阿富汗脆弱的民主政府之時,其呼籲要保護國外民主的呼籲也將被削弱。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高校反戰抗議席捲全美 向多國蔓延 拜登選情受衝擊?

2024年04月29日 17:21 最後更新:17:35

美國超過50所高校的學生在過去一周內發起反战抗议潮,抗議活動已從東海岸延伸至西海岸。然而,美國當局的耐心似乎耗盡。警方不僅衝入校園、驅散人群,甚至動用電槍、橡膠子彈、催淚彈等武器裝備。

AP圖片

AP圖片

放眼全美,多地高校似乎都在增加警力。截至4月27日,已有超過700名抗議者在全國範圍內遭到逮捕。當日,美國東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等地有近200名抗議者被捕。

高校反戰示威不斷蔓延,顯示出美國年輕人對拜登加沙政策的不滿與質疑,甚至被輿論認為可能影響其總統選舉選情。

AP圖片

AP圖片

當地時間25日,據《環球時報》等報道,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埃默里大學,參加示威的學生只是在草坪上喝咖啡、吃零食、喊口號。但是,警方在沒有通知的情况下衝入現場,發射橡膠子彈、釋放催淚彈。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幾名警察在草坪上試圖用電槍制服抗議者。現場響起橡膠子彈發射聲和陣陣尖叫。

「警察在回應學校的求助請求時遭到暴力抵抗。」亞特蘭大市警察局事後這樣解釋。有輿論指出,這可能是近兩周來美國警方在數十起抗議應對中行動最快的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使用胡椒噴霧、電槍和橡膠子彈的地方。

「警方的反應令人震驚和可耻。」一名要求匿名的埃默里大學教職人員表示。

同在25日,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愛默生學院,警方暴力驅散抗議者,並逮捕逾百人。現場視頻顯示,抗議者和警察在巷子裏發生激烈衝突,現場留下斑斑血迹。

有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高校進行的反戰活動中,已有逾700人被捕。

自上周以來,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頂尖高校相繼爆發反戰抗議活動。抗議者的訴求主要集中在幾方面:譴責以色列對加沙平民的襲擊,呼籲加沙停火;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要求所在高校切斷與以色列背景企業的資金聯繫,包括科研合作、對外投資等。

AP圖片

AP圖片

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高校曾舉行零星的反戰抗議活動。相比之下,本輪抗議之所以勢如破竹,或與美國政界在偏袒以色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及近來集中發生的多起事件有關。

4月1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决議,譴責巴勒斯坦支持者在抗議活動中使用「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終將自由」這一「反猶」口號。

17日,美國眾議院教育委員會舉行「大學反猶活動」聽證會,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承諾將採取嚴厲行動應對校園反猶主義。18日,哥大校長授權紐約警方進入校園强行清場,並逮捕108名抗議學生。

同在18日,美國在安理會上一票否决「接納巴勒斯坦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决議草案。一天后,美國眾議院又通過援助以色列的最新法案。

面對校方、警方和政府的「多管齊下」,美國高校學生的不滿被點燃。18日起,多所高校相繼出現聲援哥大學生的抗議活動,如星星之火在全美各地引發連鎖反應。

自4月17日起,發生反戰抗議的美國高校分布圖。

自4月17日起,發生反戰抗議的美國高校分布圖。

究其背後,美國皮尤中心在2月的調查顯示,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更多同情巴勒斯坦民眾而非以色列民眾,這與50歲以上群體形成反差。

美國政治分析人士稱,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美國對以援助以及加沙人道灾難遭忽視感到不滿。學校和警方的一味打壓,只會進一步加深校方與學生在上述問題上的分歧。

「大學校長正處於危機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前校長尼古拉斯•德克斯說,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他們作出的决定,包括求助警方,究竟是為了誰的利益?是為了學生的最大利益,還是董事會、政治利益人士以及校友的最大利益?

隨著越來越多加沙平民傷亡,拜登對巴以衝突的處理方式和管控能力受到普遍質疑。正在蔓延的高校反戰示威活動,放大了年輕選民對拜登加沙政策的質疑聲。相關民調結果顯示,拜登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率領先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但他的優勢已沒有4年前那麽明顯。

政治分析師戴維•舒爾茨認為,大規模學生抗議可能影響拜登的總統選舉選情,「民主黨需要非常高的年輕選民投票率才能贏得選舉」,否則形勢將對共和黨有利。曾在2018美國中期選舉期間擔任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執行主任的丹•塞納也認為,學生抗議給拜登選情帶來挑戰,「我最擔心的就是年輕人」。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新華社圖片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新華社圖片

明尼蘇達大學學生瑪吉•莫伊尼欣說,該校發起抗議的學生「不會投票給他(拜登)」,因為他們對拜登處理巴以衝突的方式極為不滿,「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人投票時勾選了『不作承諾』」。

「不作承諾」在民主黨黨內初選時被美國媒體稱之為「抗議票」,即選民只表達黨派傾向,但不支持某個具體候選人。在大選「搖擺州」密歇根州2月27日晚結束的初選投票中,拜登擊敗競爭對手,但超過10萬民主黨選民在選票上勾選「不作承諾」選項。因不滿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拉偏架」,密歇根州的活動人士發起投「抗議票」活動,以此向拜登抗議。

拜登的競選團隊試圖淡化學生抗議活動對競選的影響,稱示威者只是選民的一小部分,不過是「吸引了不成比例的媒體報道」。也有民調結果顯示,與巴以衝突相比,經濟等其他議題更受到年輕選民的關注。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會官員直言,年輕人不斷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加沙戰爭景象、饑餓的兒童,以及拜登政府無節制軍援以色列的新聞報道,這對民主黨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問題」。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媒數據稱,自哥倫比亞大學發起抗議活動以來,美國已有逾50所高校建起反戰抗議營地。更重要的是,抗議浪潮並無停止迹象,且正向歐洲和澳洲蔓延。

最近兩周,全球舉行反戰抗議的高校分布圖。

最近兩周,全球舉行反戰抗議的高校分布圖。

當地時間27日,數千名抗議者在倫敦市中心游行,高呼「停止轟炸加沙,停止轟炸兒童」等口號,呼籲加沙立即停火。據稱,這是「巴勒斯坦團結運動」在英國的第13次全國抗議活動。在那之前,英國以及歐洲的多所大學舉行一系列靜坐和示威活動,要求學術機構斷絕與以色列的關係。

在倫敦大學學院,數十名學生26日手持標語,高呼「不要再為以色列的罪行付錢」等口號,舉行反戰集會。

在素有「政治家搖籃」之稱的巴黎政治學院,數十名抗議者26日封鎖學院入口,手持巴勒斯坦國旗,高呼口號。

26 日,一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大學外揮舞巴勒斯坦國旗。AP圖片

26 日,一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大學外揮舞巴勒斯坦國旗。AP圖片

在澳洲,悉尼大學從上周開始舉行反戰抗議活動,數百名師生參與其中,要求校方切斷與以色列方面的聯繫。

24日,抗議者在悉尼大學門口示威。AP圖片

24日,抗議者在悉尼大學門口示威。AP圖片

到目前為止,歐洲、澳洲等地的示威活動相對平和,尚未發生美國學生與警方間那般激烈的衝突。抗議者表示,在巴以問題上,他們「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