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推進的前題下,氫能作爲邁向此目標的重要方向之一,陸續有更多政策落地支持,有關概念股近期也成爲資本市場焦點。其實氫能於全球其他地方的减碳過程中,同樣備受重視,例如韓國近年亦積極扶持氫能汽車,當地氫能相關股份同樣火熱。 最近一隻在韓國上市的氫能相關股,IPO首日升幅更接近1.6倍,令其市值暴漲至約28億美元(對應市盈率近90倍),顯著高於氫燃料電池相關股份外,甚至更高於國內不少業務規模更大的氫能概念股。此反映,國內氫能相關股份,尤其是涉足儲運這一塊,仍有很多被低估的公司,有待反映出其真正價值。

9月1日,韓國四型儲氫瓶和氫氣管束運輸車製造商龍頭Iljin Hysolus正式上市,在首個交易日後估值膨脹到3.2萬億韓元(28億美元),接近其IPO前估值的三倍;上市前市盈率爲64倍,截至上周五(10日)預估2021市盈率更已漲至147.2倍。事實上,該公司在上市前就備受市場期待,全因其業務所具備的布局優勢。

早在 2014 年,Iljin Hysolus便開始向現代汽車公司的Tucson車型,供應世界上第一個用於汽車的車載儲氫瓶,而該公司由2018年起也一直爲現代汽車的Nexo車型供應儲氫瓶。該公司更被標榜爲韓國量產儲氫瓶的獨特標的。事實上,被譽爲「全球最安全的儲氫瓶」──全球領先型儲氫瓶和供氫系統的技術及設計提供商的挪威Hexagon Composites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使用四型塑料內襯氣瓶技術,更與眾多國家的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助力各國對複合儲氫瓶標準的編制,並將四型儲氫瓶供貨給奔馳和豐田等客戶。

回望國內,2021年3月,國內領先的氫能儲運設備供應商中集安瑞科(03899)已宣布與Hexagon Purus成立車載儲氫瓶及供氫系統合資公司,將Hexagon領先的四型瓶技術國產化,而三型瓶技術則爲安瑞科自主研發,上半年已宣布獲得金額約人民幣1億元的車載供氫系統訂單。目前中集安瑞科今年預測市盈率僅23.17倍,不止遠低於Iljin Hysolus,也低於港股市場上個別氫概念股,例如挾燃料電池膜的東岳(00189)的38.16倍。

2020年年報顯示,Iljin Hysolus來自乘用車儲氫瓶的收入僅爲人民幣2.6億元左右,雖去年更擴展到氫氣管束運輸車市場,但目前該公司氫能業務代表性產品仍較爲單一且收入規模有限但已可獲得逾百倍的預估估值。對比國內同類公司中集安瑞科,業務更廣泛涵蓋了氫能制取、儲存、運輸、加注全產業鏈的產品、銷售和工程服務,是國內領先的車載供氫系統供應商,及唯一可以自主製造提供加氫站內全套設備的氫能核心裝備製造商。

除氫能業務外,中集安瑞科也是國內領先的天然氣儲運及終端應用設備供應商,綜合近幾年業績可見,中集安瑞科一直受惠於包括LNG船、LNG運輸車在內不斷擴大的LNG儲運需求所帶動的LNG裝備需求,而中集安瑞科旗下成員公司近期成功交付20台LNG運輸半掛車,用作陝西省第十四届全運會的專用保供車輛,成功應對了因當地地形複雜,海拔相差懸殊,獨特的地理環境對車輛可靠性和安全性所帶出的高技術要求;而此類LNG運輸車市場的需求將會受惠於國內對包括LNG在內的清潔能源市場需求擴大,國內沿海的LNG接收站投資和建設加快,進口量持續成長。中國大宗商品諮詢公司JLC分析認爲,中國上半年LNG進口量同比增長28%,下半年預計將較去年同期增長12%至13%;市場普遍分析預期,中國2021年全年進口量仍將增長15至20%,有望取代日本成爲世界最大的LNG進口國。

還有一點值得留意,就是今年天然氣價格飈升,在美國今年以來已漲了一倍,主要由需求端帶動,在接續消化冬季儲運需求,有望進一步受惠下,形同有着疊加利好,中集安瑞科估值或不止於此,想像空間可望更大。

國內的氫能政策推動步伐或許比想像更快,實際應用速度有望進一步提速同時,對氫能產業的想像可能只是剛剛開始。近日,國家五部委發布《關於啓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工作的通知》明確京滬粵三個城市群,成爲首批入選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的重點區域。其中上海城市群已經建立了城市群工作機制、組建市級工作專班,瞄準「百站、千億、萬輛」戰略目標,即規劃建設加氫站接近100座,形成產出規模近1000億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

上述舉措反映氫燃料電池汽車網絡已由氫能車研發,逐步轉向氫能車相關配套建設階段,對整個產業鏈而言,猶如按下快進鍵,特別過去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上最大的難題之一,爲加氫站基礎設施不足,而隨着國內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燃油巨頭都已加速布局加氫站,氫能網絡普及可期。在這過程中,氫儲存及運輸生產商的角色非常關鍵,亦有望率先受惠。以加氫站爲例,由2012年至今中集安瑞科累計爲國內近50座加氫站,提供45 MPa站用儲氫容器近50組,當早已具備豐富經驗及設備,應對日後加氫站建設需求提升,也早有充足準備工夫接單。

相比較早發展氫能的日本及韓國等地,國內的氫能產業建設已如火如荼,急起直追,潜在市場規模可能更大。在日後需求有增無减下,氫能相關度高的板塊熱度可能只是剛剛開始,仍有待資本市場掘出產業真正價值,獲得正名的機會。

作者:腓力




博財經港股追蹤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