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研香港召集人、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 陳志豪

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樓價高企、置業無望是造成香港近年社會問題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兩個月前也在講話中,宣告香港未來將告別籠屋、劏房、青年「住房難」問題,這既是對香港未來的憧憬,也是對治港者們提出的要求。除了覓地增加土地供應,政府還應在居屋和私人房屋之間,提供更多選擇,為超出居屋申請入息或資產審查門檻但又無力購入私人房屋的「夾心階層」提供置業機會。

早在2017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希望完善「置業階梯」。在計劃下,政府會在地契條款中規定發展商作「混合發展」,除興建一般私人房屋單位外,還須提供指定數目的單位作為「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下的申請門檻比居屋更加寬鬆,出售的單位以市價七至八折計算,對夾心階層和部分年輕人而言,是一個較為輕鬆「上車」的途徑。

至今,首置已計劃提供超過3000個單位,包括大坑西邨重建項目的2000個單位、安達臣道的1000個單位,以及透過市建局於馬頭圍道「煥然懿居」項目的單位。其中的「煥然懿居」,有450個單位作「首置」項目,但收到了超過二萬份申請表,超額認購接近45倍,顯示社會對「首置計劃」的需求十分殷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認為「港人首次置業計劃」令市民的置業階梯做得更好,未來特區政府將提供更多首置單位。相信有關做法會可滿足「夾心階層」的迫切需求,令更多市民重燃置業希望。

《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社會正在逐步恢復正常和理性,特區政府施政少了反對派的掣肘,正是解決香港一系列深層次矛盾的大好時機。「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對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有正面作用,特區政府應在總結「先導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推「首置計劃」單位,完善置業階梯。




青研香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