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為何能蟬聯「全球第二」?

大灣區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為何能蟬聯「全球第二」?
大灣區

大灣區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為何能蟬聯「全球第二」?

2021年09月24日 23:42 最後更新:09月25日 04:21

與近年來大灣區建設中不斷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有關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9月20日發佈《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2位,排名再創新高!《報告》高度評價中國在創新方面取得的進步,並強調了政府決策和激勵措施對於促進創新的重要性。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地區位列第二位。

《報告》顯示,瑞士連續第11年位居榜首,瑞典、美國、英國、韓國分列第2位至第5位;中國位列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超過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韓國由2020年的第10位躋身2021年的第5位,上升趨勢明顯;土耳其(第41位)、越南(第44位)、印度(第46位)等中等收入經濟體在過去10年中排名上升明顯,正在改變全球創新格局。而中國自2013年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9年穩步上升,上升勢頭強勁。

在分項指標方面,從創新投入看,中國的貿易、競爭和市場規模,知識型工人等兩項大類指標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閱讀、數學和科學PISA量表得分,國內市場規模,提供正規培訓的公司佔比,國內產業多元化,全球研發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QS高校排名前三位平均分,產業集群發展情況,資本形成總額在GDP中的佔比,企業供資GERD佔比等細分指標排名靠前。這表明中國在促進產學研合作,發展特色產業,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等方面採取了更多措施,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了更好的環境。

從創新產出看,中國的優勢集中在無形資產、知識的創造、知識的影響。其中,本國人專利、商標申請,創意產品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佔比等細分指標均實現全球領先。2021年,知識傳播這一大類指標進步明顯,特別是知識產權收入在貿易總額中的佔比這一細分指標持續進步,表明中國正逐步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

《報告》顯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東京-橫濱地區、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北京、首爾、美國聖何塞-三藩市地區分列前五。與去年相比,深圳-香港-廣州(第2位)排名不變,北京(第3位)、上海(第8位)、南京(第18位)、杭州(第21位)等排名均有所上升,且上升幅度明顯。

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地區保持第二位不變,與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不斷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有關。2019年2月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協同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新興技術原創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綱要》還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包括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優化區域創新環境等。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人才是治國之本,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的大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四個元素。

陳國基(右二)出席「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直播截圖)

陳國基(右二)出席「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直播截圖)

陳國基早上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說,人才是治國之本,以及推動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亦是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擔當大灣區及國家人才高地門戶,他認為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的大文章,需要「起、承、轉、合」四個元素。

「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本港舉行。(直播截圖)

「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本港舉行。(直播截圖)

陳國基解釋說,「起」是指「起動」,全球走出疫情,各地發展重新出發,交流人才工作重新啟動,香港在2022年12月起落實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新措施,推出全新高才通計劃。截至上月底,各項計劃已有約29萬宗申請,批出近18萬宗,其中超過12萬申請人已來港,遠超每年吸納3.5萬人才的目標。

「承」代表「傳承」,陳國基說要培養人才,鞏固高教體系,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5所百強大學的城市,會繼續鞏固作為國際教育樞紐地位,下學年將提高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吸引更多人才來港進行研究工作。香港亦致力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經驗交流,其中3所本港大學已落戶大灣區城市,城大亦正推進東莞校園籌備工作。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又表示,「轉」是指人才流轉,香港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的流轉,在港註冊公司外國人員可在港申請北向一簽多行到內地政策推出後,截至上月底,已有1.9萬宗申請獲批,計劃廣受歡迎。國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將持商務簽注赴港人士留港期限增至14日,南下人才簽注適用範圍,亦由大灣區擴展至北京上海,更便利內地商務人員到香港進行商務活動,吸引更多內地人才到港交流。

而「合」代表合作,陳國基認為大灣區城市定位不同,合作空間廣闊,為進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大灣區9+2城市今日(8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區內為人才提供服務,營造更有利人才落地生根環境,他對未來前景充滿信心,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將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人才高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陳國基在「香港 . 全球人才高峰會」第二屆粵港澳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開幕禮上致辭。(直播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