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裏,縱橫交錯的立交橋上總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而橋下,大量寶貴空間卻成了尷尬的「灰色地帶」。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橋下空間存在垃圾散落、亂停亂放的情況,還有部分橋下空間被用作內部停車場。當城市發展從增量走向存量,喚醒這些“沉睡”的角落便有了新的意義。 

雜亂

橋下垃圾散落環境堪憂

作為交通要衝,位於北京二環路西南角的菜戶營橋設計精巧而複雜,橋下空間相當可觀,但環境和秩序不容樂觀。

記者從菜戶營橋北進入橋下的無障礙通道,發現儘管通道旁立有禁止機動車通行和禁止停車的交通標誌,但路兩側還是被數十輛私家車塞得滿滿當當,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車來往的人們只能在中間小心穿行。這些停放車輛中,有的車身已經落滿積塵,還有的索性披上了罩衣,顯然是打算長期在這裏「安營紮寨」。

「這邊停車不收錢,但未必能找到空位。」有市民表示,眼前的景象不足為奇。

根據《北京市公路橋樑橋下空間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規定,橋下空間應保持清潔衛生,保證空間內乾淨整潔,地面無垃圾、雜草、堆放物、污水、污跡,牆面無亂貼、亂畫、亂掛以及小廣告等。然而,菜戶營橋下很難滿足這樣的要求。

沿著通道向南,記者看到地面上散落著不少乾枯的落葉和煙盒、飲料瓶、膠袋等垃圾。一處牆面上,還貼有招聘火鍋服務人員、茶飲師的小廣告。出口處的角落裏,堆放著多個黑色快遞包裝袋。一旁的綠地里,北京二鍋頭的空酒瓶被丟棄在樹叢下。

在通道盡頭,一名中年男子正收拾三輪車裏的工具準備回家。「早上7點多過來,下午4點多收攤兒。」車身上,“修理電動車、自行車”“換電瓶”“電焊”等字樣十分醒目。

不遠處的橋下,記者在牆上看到一塊藍色通告牌。其中提到,「菜戶營橋周邊區域和交通道路屬公共場所,請勿在此地聚集、逗留、違規停放車輛。菜戶營橋周邊嚴禁擅自擺攤設點、無證無照經營,對於上述行為將依照《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進行處理。」

記者調查發現,利用橋下空間擺攤設點從事經營的情況並非個例。在光明橋下,同樣藏著一處修車攤位,攤主表示自己「早上6點就在這兒,晚上8點左右走。」除了簡易貨架上大大小小的零件以外,地上還堆有輪胎、水盆、紙箱等雜物,同時停放著一輛電動自行車。十多米外,在機動三輪車上賣水果和蔬菜的臨時攤位更是直接佔道經營,從事裝修的工人則在橋下“趴活兒”。 

佔用

「內部停車場」圈地自用

相比起這些立交橋而言,位於東三環的國貿橋下環境倒是整潔許多,但寸土寸金的地段被不少周邊單位據為己有。

在國貿橋南邊,一塊空間較為規整的區域被欄杆圍起,開闢為停車場。不過,出入口的牌子顯示,這裏是「內部車場」。記者觀察發現,停車場內有一大半車位處在閑置狀態,但並不對社會車輛開放。

記者沿著西側路向北,又在國貿橋與建國門外大街交叉口下看到一處停車場。據了解,一家共享汽車曾將此處設為取還車點。如今,地面刷有綠漆的新能源車專屬車位依然清晰可辨,但這裏儼然已經易主,成了另一家公司的「內部停車場」。國貿橋東側,一處橋下停車場也鮮有車輛進出,工作人員表示,“這裏是汽車租賃公司的車位。”

在國貿橋下走訪過程中,記者陸續看到多處類似這樣只對特定單位開放的「內部停車場」。其中,閑置車位最多的一處位於國貿橋北邊。透過圍欄,記者發現這片停車場劃分為四排,大約能停下一二百輛車,對於停車位緊張的國貿區域來說稱得上“奢侈”。不過,寬敞的停車場內幾乎空無一車。值班的工作人員指了指附近的高樓告訴記者,“這兒是內部停車場,外面的車不能停進來。”

事實上,「內部停車場」遍佈京城多處橋下空間。廣安門橋下,寫有「內部停車場」的藍色牌子高高立在停車場出入口,提醒著往來車輛此地“非請勿入”。在天寧寺橋下,一處圍欄圈起來的停車場雖然沒有掛牌明示,但工作人員還是對試圖把車停進來的司機擺了擺手,“這兒不對外,社會車輛停不了。”

家住二環附近的居民梁先生對此深感不解。「這邊好多老舊小區停車都很困難,晚上回來找不到車位,眼看著橋下好多車位白白空著,卻都不讓進,既浪費又不合理,是不是該管管?」 

整治

按照「一橋一策」進行改造

在石景山區,橋下空間也曾是問題重重的「灰色地帶」。“最突出的就是環境秩序髒亂差,一些立交橋的管理單位和使用單位失管失控,橋下大量堆物堆料,不美觀也不安全。”據石景山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市容環境科科長王文昌介紹,今年4月上旬,由石景山區城市管理委牽頭,與公聯公司、養護集團、首發集團等橋下空間產權管理單位一起,對蓮石路、阜石路、五環路、六環路的橋下空間進行現場查看、逐一核實,建立橋下空間基礎台賬。

「全區‘兩高、兩快’橋下空間共計39處,面積約281150平方米,存在暴露垃圾、地面裸露、外立面非法小廣告、地面設施破損、垃圾亂堆亂放、停車秩序混亂等現象。」王文昌談到,考慮到橋下空間情況各不相同,整治過程中按照「一橋一策」的工作思路制定提升工作方案。

4月下旬,先後對西五環人民渠通道橋、西黃村橋、五環路跨衙門口綠洲路高架橋3處橋下空間開展整治試點工作。共清理垃圾渣土4立方,牆麵粉刷160.2平方米,更新護欄66.6米,更換圍擋板39平方米,平整、硬化場地938.52平方米。

「以西黃村橋為例,這裏位於地鐵6號線周邊,共享單車停車需求較大。我們與養護集團、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協調溝通,對西黃村橋下空間進行科學規劃,施劃停車線182米,設置共享單車停車場,讓原本閑置的橋下空間得到充分利用。」王文昌表示,下一步,還會以“安全、整潔、有序”為目標,繼續提升橋下空間品質和功能,激發城市活力。“新首鋼大橋的橋下空間改造正在制定方案,未來將建設一個具備休閑、遊憩功能的‘大橋公園’。” 

聲音

橋下空間屬於公共空間

「目前,城市建設進入由增量轉向存量的發展階段,橋下空間的更新和利用有著重要價值。」近年來,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侯曉蕾帶領團隊成員對北京市的橋下空間進行了深入調研,探索如何縫合和織補這些碎片夾縫空間。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橋下空間本身屬於公共空間,那就意味著要滿足公眾而非個別單位的需求。」在侯曉蕾看來,橋下空間的具體利用方式可以“因地制宜”,體現多樣化,但原則是要符合公共空間的屬性,“現在政府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正在努力將橋下空間還給公眾,這樣才能提高利用率,減少閑置浪費。”

據了解,今年印發的《關於「十四五」時期深化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中,也明確要求“梳理明確橋下空間管理責任主體,全面開展市政道路、公路、軌道交通橋下空間違規侵佔、無序使用行為的治理,保持安全、整潔、有序。推動橋下空間安全合法利用,提升品質和功能。”

記者聯繫了部分橋下空間的管理單位。負責人稱,一些單位的內部停車場大多屬於歷史遺留問題,目前正在著手清理。以國貿橋為例,由於周邊「停車難」問題突出,將對橋下空間重新規劃備案,“接下來,有條件的區域將作為公共停車場,對全社會開放,滿足更多人的停車需求。”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