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8日電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張占海8日表示,「十三五」期間,在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區域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修復,全國治理礦山修復面積約400萬畝。

資料圖:廢棄礦山復綠,航拍南京湯山礦坑公園「華麗轉身」。 泱波 攝

8日上午,國新辦就《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會上,有記者問:開展生態修復是保護和提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自然資源部負責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職責,請問目前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

張占海回應稱,自然資源部自組建以來,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並把修復生態環境、保護和提升生物多樣性作為生態修復的重要目標。主要開展了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相關規劃中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2020年,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重點開展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的建設及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工作。在這個總體規劃中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具體任務,其中23項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實施了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間,在陸域,中央財政投入500億元,在祁連山、賀蘭山、長白山、小興安嶺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區域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修復,全國治理礦山修復面積約400萬畝。在海域主要實施了「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等,「十三五」期間,全國整治修復海岸線1200公里,濱海濕地34.5萬畝。今年已經啟動實施「十四五」期間第一批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15個海洋生態修復工程。

張占海指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以實施總體規劃為主線,以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和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目標,開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科學實施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築牢我國生態安全屏障,繼續為保護和提升我國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