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發表研究報告,宏觀上對比中美的週期輪動圖,該行發現中國的風險更多在「滯」,而美國的風險更多在「脹」。供給衝擊正在強化滯脹風險。目前全球面臨三大供給衝擊,按照衝擊可能的持續時間, 由短及長依次是:極端天氣、疫情導致的供應鏈瓶頸和勞動力短缺、以及全球去碳化。具體到去碳化衝擊,在沒有明顯科技進步的情況下,這條新的增長路徑大概率伴隨較高的價格水準和較低的潛在增長(Greenflation)。


該行認為,若中美蘇黎世會談釋放出的緩和信號得到進一步的證實,尤其在經貿問題上如果有進一步實質性的進展,人民幣匯率將會受到一定提振。然而,如果中國地產行業再次傳出不利消息使得市場產生擔憂,或是其他因素帶動避險情緒重啟,那麼人民幣則會在強美元的帶動下走弱 。 因此, 料美元兌人民幣會繼續在 (6.4250-6.5000)這一區間內震盪。


除了歐洲的能源危機,該行認為歐元的走勢依舊會受到兩邊貨幣政策分化預期的左右。尤其中長期來看,市場對兩邊央行政策分化以及退出QE甚至之後開始加息時間先後的預期依舊會對歐元形成利空因素。因為美日的貨幣政策分化、季節性因素、貿易順差的縮小及大學教育基金的創設,對日元偏向看空。(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