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閉幕!回顧風雲65年

大灣區

閉幕!回顧風雲65年
大灣區

大灣區

閉幕!回顧風雲65年

2021年10月20日 17:45

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廣交會)於昨天(10月19日)在線上線下圓滿落幕。

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本屆廣交會首次實行線上線下融合辦展,加快數碼化轉型,開啟了廣交會雙線辦展的新模式、新常態、大場景。線上展平台進一步優化了洽談功能,豐富圖文、視頻、3D、VR、直播等展示形式,供采雙方突破時空限制,全天候進行聯絡對接,獲取客戶,達成合作。

越來越多的中國參展企業依託自主研發,用技術創新做支撐,在廣交會上「打品牌」“出新品”成為“新常態”。

約2.6萬家中外企業參展,累計上傳展品287.39萬件,比上屆增加11.36萬件。其中,新產品89.82萬件,智能產品11.27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24.86萬件,較上屆分別增長5.97萬件、0.2萬件和0.92萬件, 向全球採購商充分展示了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品牌、中國技術的創新活力。

線上平台累計訪問量2,792萬次。參展企業累計直播4.3萬場次,超過35萬人次線上觀看直播。線下展展覽面積約4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7795家。累計進館56.98萬人次。很多參展企業將直播間搬到展會現場,線下實體展出,線上場景化展示,互動熱烈,全方位多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從實際效果看,本屆廣交會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優勢,兩個渠道同步暢通,兩種場景同步展示,為大型展會雙線融合發展提供了廣交會方案。

引領風潮65年

從中國出口創匯的主渠道,到因應國家外貿戰略變化而增添進口功能,再到對沖疫情影響而「衝上雲霄」……65年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廣交會圍繞國家建設大局,貫徹實施外貿發展戰略,一次次進行改革創新,引領風潮。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廣交會的一些重要節點,看這個至IN的全球超級大賣場,在當時歷史背景和發展戰略下如何“順勢而為”和“不斷創新”,背後有何效果及意義。

「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誌。」廣交會新聞中心有關負責人曾用四個時間節點,以1957年創辦、1978年改革開放、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為標誌來回顧廣交會的發展歷程。

從創辦成長,探索發展,到蓬勃發展,再到高質量發展,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廣交會圍繞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貫徹實施外貿發展戰略,為中國製造、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出去,為擴大出口、增加進口,為推動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創辦成長

成中國出口創匯的主要渠道

時間回到1957年第1屆廣交會前夕,為解決當時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急需進口多種物資的需求,在先後舉辦了三次出口物資展覽交流會的背景下,國務院批准在廣州舉辦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國務院指出,全國性的出口商品展覽會在我國尚屬創舉,對我國對外貿易、外交和僑務等工作的開展都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展覽會必須辦好。

在此背景下,1957年4月25日至5月25日,第1屆廣交會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舉辦。當屆廣交會獲得了各地的積極支持,陳列了我國工農業產品1.09萬種。此外,共有1223名客商應邀到會,出口成交1754萬美元。

此後廣交會持續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成交額屢創新高,成為當時中國出口創匯的主要渠道。1957年到1977年間,廣交會為國家出口創匯和購進國家所需物資作出了巨大貢獻。數據統計顯示,從1965年開始,廣交會年出口成交佔全國外貿年出口總額30%以上。

探索發展緊跟外貿主體快速增長和多元化發展步伐

1978年,改革開放號角吹響,中國外貿體制同步改革,廣交會也隨之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探索。從1978年第44屆廣交會上,第一家實行工貿結合新體制的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首次亮相,到1994年第76屆廣交會組展方式完善為「省市組團、商會組館、館團結合、行業佈展」,再到1999年第85屆廣交會上,民營企業首次以正式身份參加,不斷創新。這一時期,隨著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外貿戰略調整,廣交會緊跟時代方向,因需調整,適應並把握住時代發展變化所湧現的機會。數據統計顯示,自1978年第44屆廣交會到1999年第85屆廣交會,期間的成交額逐年穩步提升了近5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3年第73屆廣交會上,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這屆廣交會實行主要由省市組團、按團設館,參會交易團從19個擴大到45個。到1994年第76屆廣交會,經國務院批准,廣交會組展方式實行被稱為「16字」方針的“省市組團,商會組館,館團結合,行業佈展”的改革,成為當時我國外貿體制改革重大舉措之一。

而在這一階段,廣交會還在展品質量、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表現成績亮眼。

蓬勃發展廣交會朋友圈遍佈227個國家和地區

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後,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直到2012年,廣交會的採購商到會人數從10萬人增加到近21萬人。

子商務技術手段,全面提高廣交會的組展和管理水平。到2003年,因受當年非典疫情的影響,第93屆廣交會開闢了多種貿易方式,其中「廣交會網站」增設了網上洽談平台,並在第94屆廣交會上首次嘗試“網上廣交會”,當屆網上確認成交7664萬美元,成為現場成交的有力補充。

2006年,商務部制定了《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中國將從重視出口創匯向進出口均衡發展、實現貿易平衡轉變。在當年的第100屆廣交會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開幕式並宣佈,為了更好地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擴大進口、增加出口,推動進出口貿易的協調平衡發展,中國政府決定:從第101屆開始,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讓廣交會金字招牌經久不衰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後,廣交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引導中國企業大膽創新,重視產品品質的提升,並助力實施國家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2013年第114屆廣交會開始,主辦方特設了出口產品設計獎。廣交會出口產品設計獎評選活動每年舉辦一次,評選具有突出設計價值的中國出口產品,引導國內出口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同時促進廣交會的品質提升。

隨後,廣交會繼續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要,通過設立「扶貧專區」(第122屆首設)、線上“鄉村振興”展區(第129屆首設)、線下“鄉村振興特色產品”展區(第130屆首設)等特色展區,持續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第130屆廣交會同樣創新亮點不斷。本屆廣交會首次線上線下融合舉辦,這既響應國務院2020年11月出台的《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推進展會模式創新,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的組織創新。

「第130屆廣交會首次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介紹,一方面將繼續發揮線上展不受時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聯結全球的優勢,吸引更多高質量境外採購商線上參會,服務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開闢新的訂單渠道。

同時,本屆廣交會也首次對境內採購商全面開放。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儲士家表示,將大力邀請境外機構駐華代表、外資企業、跨境電商、境內採購商參會,充分發揮「以內補外」作用,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努力提升展覽成效。

另外,本屆廣交會還舉辦了首屆珠江國際貿易論壇,這也是廣交會發展史上第一次舉辦國家級的國際貿易論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宣傳香港人才樞紐獨特優勢 人才辦5月初舉行高峰會

2024年04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23:05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於5月7至8日在會展舉行「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並會同步舉行「機遇匯人才博覽展」。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主持記者會。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表示,希望透過高峰會宣傳香港作為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及推動大灣區內的人才流動及合作。活動邀請20多名來自本地、大灣區、世界各地的政商界人士,分享國際就業市場、人才流動趨勢,探討人才交流及合作機遇等,活動免費入場。

人才辦將於博覽展設展示區,介紹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機遇、各人才入境計劃和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由抵港人才分享落戶香港的經驗。博覽展預計有近百間公私營機構參展,包括投資推廣署、機管局和醫管局等。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才辦總監劉鎮漢(右三)與部分參展機構代表和來港人才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劉鎮漢表示,過去一年來港的人才主要從事金融、科技、商貿工作,又說本身有家庭的人才,最關注香港的教育,其次是就業機會及住屋需要。他表示,人才辦有不同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解決不同需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