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葵涌工廈紛轉型數據中心

社會事

葵涌工廈紛轉型數據中心
社會事

社會事

葵涌工廈紛轉型數據中心

2021年10月21日 04:30 最後更新:14:25

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銳意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而且疫情推動網絡連接需求上升,加速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不少工廈業主更率先改劃旗下項目作數據中心發展;其中,葵涌工業區就掀起重建數據中心熱潮,據本報統計,區內至少有六個項目改劃作同類發展,重建後涉及約一百四十四萬方呎樓面;業界人士指,該區交通基建完善,有潛力打造成新晉數據中心重鎮。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本港數據中心用地供應緊絀,惟隨着5G時代來臨,以及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發展一日千里,業內人士指,各行各業於疫情後加速數碼轉型,市場對數據中心設施及服務需求殷切,部分財團早已覷準葵涌區舊式工廈發展潛力,在活化工廈政策下,申請重建可額外增加兩成樓面,故吸引財團紛紛申請重建數據中心發展,具潛力發展成一個新晉數據中心的重要地區,最矚目為萬國數據於該區有三個項目先後改劃作數據中心發展,涉及約七十五萬九千方呎佔最多。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該三個項目中,最快落成的為藍田街二至十六號項目,獲批建一幢樓高二十三層數據中心,可建總樓面約二十四萬六千八百方呎,料最快於二〇二二年落成,預計同年中正式啟用及開始營運,屆時將會為金融機構、互聯網及雲服務供應商、國際電信營運商,以及本地企業提供數據中心服務。

該公司於同區另外兩個項目,早前亦申請改劃發展,包括葵涌中央工業大廈,重建為一幢樓高二十層數據中心,涉及可建總樓面二十七萬七千四百方呎,亦是六個改建項目中最大規模;另同區美羅工業大廈,亦申建一幢樓高二十二層的數據中心,可建總樓面約二十三萬四千八百方呎。申請人指,擬議數據中心符合政府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政策;發展項目能與附近已核准的數據中心申請產生協同效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最新一宗申請為金朝陽同區南華冷房工業大廈,申請重建一幢樓高二十層的數據中心,總樓面約二十一萬八千一百方呎。該公司發言人指,現時市場對數據中心需求大增,故申請重建發展數據中心,即使葵涌區未來仍有多個同類項目落成,並不擔心造成競爭,而且該區交通配套成熟亦有利發展,集團看好該區未來發展潛力。

近年佳明積極物色新數據中心發展機會,佳明集團營業及市務總監顏景鳳指出,隨着大數據及5G科技的普及,亦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再者在疫情下,市場對高端數據中心需求大增;他透露,集團於旗下葵涌及荃灣的兩座數據中心整體出租率超過九成,未來看好數據中心市場發展。據該公司年報顯示,除上述兩個數據中心外,該公司亦於二〇二〇年斥資三億五千六百萬完成收購粉嶺兩幅地皮,計畫發展為兩座全新高端數據中心。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疫情期間雲端應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使用量日益增長,預期對數據中心服務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而且市場上有不少企業採取混合辦公模式,即部分時間在家工作、部分時間返回公司上班的安排,對雲技術的需求愈來愈大。

葵涌區工廈群至少有六個項目改劃數據中心發展,涉約一百四十四萬方呎樓面。

葵涌區工廈群至少有六個項目改劃數據中心發展,涉約一百四十四萬方呎樓面。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科大團隊研發AI節能減碳窗口 冀落地普及香港綠色經濟

2024年05月04日 22:00 最後更新:22:41

一部手機也能拯救地球?智能手機不單讓我們生活更方便,亦能夠減碳的重要工具。在未來,智能辦公室及家居等都可以節能減碳了!

科技大學團隊研發一款可用作光伏發電及節能的窗口,只要安裝它,配合物聯網大數據,就可以太陽能發電、貯電,更能節省室內能源,用戶只需一個簡單介面,就能看清所有數據,操控電力如何用!帶領研發團隊的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說:「操作介面讓我們知道今天的窗戶發了多少電,這個電未來要為掃地機械人充電?還是把它賣到電網?還是將電借給鄰居?」這就是未來智能家居或辦公室的體驗。

科技大學團隊研發一款可用作光伏發電及節能的窗口 (巴士的報記者攝)

科技大學團隊研發一款可用作光伏發電及節能的窗口 (巴士的報記者攝)

實現智慧城市及碳中和的配置

政府於2021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策略,提出從衣、食、住、行中改變生活小習慣,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教授也看到這類智能窗口的未來發展:「香港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建築的節能減碳,就會有很大需求。」如果家家戶戶都有這類節能發電窗口,香港就能夠容易達成碳中和的目標,為地球環保出一分力。這個研發項目—用於隔熱的先進光電智能窗口,早前獲得第49屆日內瓦發明展評審團嘉許金獎。

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 (巴士的報記者攝)

向教授又指,當初看準在香港研發這個項目,是因為看過數據後,覺得香港的需求與機會十分龐大。向指出,香港九成以上的用電及六成以上的碳排放來自大廈,而大廈亦是冷氣耗電的最主要場所。

研發得益於香港創科政策及內地龐大產業鏈

向教授又提到,香港是個中西合璧的地方,能與國內外優秀的人才交流。同時,在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政策,也鼓勵社會減碳減排:「再生能源政策釐定自家而再生能源發電,政府會以每度$4回購,從而鼓勵用戶、發展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投入資源讓本港再生能源發展落地,與國家2050年做到碳排放中和目標一致。」現時,團隊的研發產品亦正與本地發展商洽談推出市場,期望能夠落地,實現減排。

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策略,提出從衣、食、住、行中改變生活小習慣,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資料圖片

政府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策略,提出從衣、食、住、行中改變生活小習慣,減少碳排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資料圖片

向教授表示香港背靠祖國,可以藉著內地產業鏈的優勢做研發,同時亦能夠與國內及國外市場以及科研機構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新華社圖片)

河套深港創新合作區(新華社圖片)

香港政府亦正快推動河套港深創新合作區及科技園發展,建立多元創科生態圈,更能讓香港與深圳協同發展,深化與內地的創科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孫東表示,香港創科發展步入穩固期,會以穩中求進的態度,積極為香港謀求更多發展機會,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