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三保育公園方案 環團:謹慎支持

社會事

三保育公園方案 環團:謹慎支持
社會事

社會事

三保育公園方案 環團:謹慎支持

2021年10月24日 04:30 最後更新:10:47

《施政報告》提出收地建設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共佔一千二百二十公頃,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保育工程,旋即引起環保團體關注。現時負責營運米埔自然保護區、被視為區內持份者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表態,稱對有關概念「謹慎支持」,但仍提出多項憂慮,尤以擔心落馬洲管制站搬遷後作發展,會在蠔殼圍和三寶樹之間的濕地保育區形成生態「缺口」,把魚塘及濕地的無縫景觀和雀鳥飛行走廊割裂,強烈建議維持該用地的發展高度和密度,冀可保住候鳥的「廚房」。基金會又留意到,一直扮演候鳥「睡房」角色的南生圍,原有的大部分基圍已荒廢,銳意協助其「重生」,為野生生物重建覓食地。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三個濕地保育公園選址位於蠔殼圍、南生圍及三寶樹,面積分別為約三百公頃、四百公頃及五百二十公頃。擬議的蠔殼圍濕地保育公園位於北區馬草壟以北,背靠大石磨山,面向深圳福田區,毗鄰港深創科園地盤,為三個選址中景觀最遼闊開揚的地點。該處以淡水魚塘和沼澤為主,為大量水鳥提供棲息地;被列為近危物物種、在本港只出現過四隻的白琵鷺更同時在此過冬,亦有水獺出沒。據了解,當中有約一百八十公頃私人土地,涉及二千多個業權,但由於位置比較偏遠,交通運輸和水電配套等建築成本高,故一直未被大型發展商看中。

而南生圍位於元朗橫洲東面,貼近米埔自然保護區,擁有大量蘆葦田和湖泊,孕育以吸啜蘆葦汁液維生的黃葦鳽,附近不時也有近三十隻本港獨有的米埔屈翅螢出現。同時,該地留有不少陳舊和已荒廢的基圍。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部分範圍則在米埔拉姆薩爾濕地內。米埔拉姆薩爾濕地是國際著名濕地,亦是東亞—澳大利亞遷飛路線的中心,每年錄得逾一萬隻候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WWF香港分會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政策高級經理劉兆強在考察活動中指,該會歡迎政府主動建設大規模的濕地保育公園,但方案仍有太多不明確的地方,促請政府盡快交代細節。其中,擔心公園外圍濕地緩衝區發展壓力龐大,而且規劃圖則上部分濕地保育區未被納入公園擬議範圍,例如三寶樹和蠔殼圍之間近新田科技城位置的保育區出現缺口,若當局將有關土地開發為成高層住宅建築並侵佔入濕地保育區,會開創一個不能接受的先例。他又強調,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釋出的二十公頃土地應維持現有的建築高度和發展密度。

劉兆強又指,必須保護三個濕地保育公園的完整性。他舉例,鸕鶿通常在重陽節至端午節在港過冬,南生圍就如牠們的「睡房」,蠔殼圍則是牠們的「廚房」,每天早上準時六時許會飛行十多公里往米埔或蠔殼圍覓食,下午三至四時就返回南生圍休息,足見三個地點的關聯性。他續指,公園內魚塘構成一個無縫連接的魚塘系統,與米埔沼澤接聯,是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強調「牽一髮動全身」,必須小心設計基礎設施的高度和顏色,以及減低遊客影響。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WWF香港分會提議,採取「南基圍,北魚塘」的方案,修復和活化南生圍濕地保育公園內的甩洲、南生圍、豐樂圍及尖鼻嘴的基圍,同時維持三寶樹及蠔殼圍的魚塘管理。他們指出,雀鳥根據大小會對水深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可利用基圍水閘控制水位,創造多元化生境,讓不同物種棲息;又引述已證明基圍的鳥類豐富度約是魚塘的一點八倍,而且當區靠近米埔自然護理區,可採用綜合管理策略以獲得更高的保育收益。

環境局早前亦公布新自然保育政策下的優化公私營界別合作計畫,土地業權人可以選擇把需要保育的土地交還政府,由政府作主動保育和管理,但仍須向政府繳付一筆可以產生足夠經常收入以維持長遠保育工作的款項。至於生態較不易受破壞的土地,可容許作有限度發展,業權人須按既定機制就此繳付十足市值的土地補價。對此,WWF香港分會表示,擔心方案適用於拉姆薩爾濕地外的后海灣濕地,意味着有濕地將被發展,這會對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不利影響。

劉兆強指三幅土地無縫連接的魚塘,是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一部分。

劉兆強指三幅土地無縫連接的魚塘,是后海灣濕地生態系統一部分。

環境保護署回覆本報查詢指,《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已考慮對遷徙水鳥的影響,亦會維持飛鳥廊道。至於其他的發展項目,亦會按需要根據現行機制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包括生態影響評估),以評估發展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及所需的環境緩解措施。另一方面,策略的保育措施主要涵蓋新界北部的地點,而新自然保育政策及其下的公私營界別合作計畫則涵蓋全港十二個具重要生態價值並須優先加強保育的地點,因此兩者保育地點並不完全相同,是互相配合和補足的關係。

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則指,政府仍須經環境局進行相關研究,敲定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的範圍以及落實安排/細節及時間表。而需徵收土地的確實位置,以及收地可能涉及的財政支出,相關詳情仍有待確立。

往下看更多文章

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 發展局﹕不縱容「先破壞、後發展」行為

2024年01月18日 22:56 最後更新:23:41

漁護署正就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的第二部分作公眾諮詢。發展局指,政府致力保護自然環境,不會縱容「先破壞、後發展」的行為。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長春社聯同綠色和平發表關於北部都會區內濕地破壞的研究報告,指出區內計劃納入規劃的濕地中,最少78.7公頃遭破壞。蠔殼圍的濕地破壞情況,佔保育公圍擬議範圍超過一成,其次為新田。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發展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團體指稱約78.7公頃,共35個地點的濕地遭到破壞,由於時間關係未有機會逐一查核情況,未能在今天作出回應,但規劃署會盡快跟進。局方強調,政府致力保護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具生態價值的地區,絕不會縱容「先破壞、後發展」的行為。規劃監督即規劃署署長,一直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賦予的權力就違例發展進行執管。署方對位於或鄰近生態易受影響地區、具重要生態價值地區和自然保育地帶的違例發展,均會優先處理。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就新田科技城方面,發展局表示,有關建議發展範圍經過小心研究,620多公頃的建議總發展面積中,有151公頃以地域計座落於「濕地保育區」、97公頃座落於「濕地緩衝區」,實際上約六成四已經是棕地和已填平的魚塘等。餘下的魚塘建議填平作發展,當中一半已沒有養殖活動甚至已荒廢多年。而新田科技城屬《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指定工程項目,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另外,環境及生態局回應說,第二部分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公眾及持份者對可行性研究下初步建議的意見,預計可行性研究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後,政府將於下半年開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下階段的詳細研究,預計最快可於2026/2027年度開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建設工程,並爭取在2031年完成第一期的工程。目標是整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於新田科技城暫定於2039年全面運作前或同期落成。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政府會因應規劃及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經驗,適時檢視其他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的研究工作,但不代表只會於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落成後,才跟進其他濕地保育公園的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