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蔡元培參與組建了「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將愛國女校作為聯絡革命黨人的據點、組織暗殺敵人和革命暴動的機關,向高年級學生講授法、俄近代史和一些暗殺知識,並與陳獨秀、章士釗等革命者在密室中學習製造炸藥等武器,準備暗殺清廷大員。

本文摘自《人民政協報》2011年08月25日第B1版,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市越城區蕭山街筆飛弄13號)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1892年,25歲的蔡元培經殿試進士及第,被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殿試策論成績為二甲三十四名,光緒帝師翁同龢稱讚他是「年少通經、文極古藻」。1894年春,蔡元培應散官試,被授職翰林院編修。

受維新思想影響,蔡元培屢屢向朝廷提出革新圖強的建議,卻絲毫沒有被採納。「百日維新」後,維新派人物遭到頑固派鎮壓。殘酷的現實使蔡元培感覺到,需要培養一批年輕人,形成一個組織或團體,才有力量與清政府作鬥爭。基於此種理念,他棄官回鄉,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出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嵊縣剡山書院院長。

1900年夏天,蔡元培離開故鄉前往上海,成為上海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1902年4月,蔡元培與蔣觀雲、章太炎等創辦了中國教育會,他擔任了會長。同年11月下旬,上海南洋公學因壓制學生思想言論自由,發生了200多名學生的退學風波,學校當局將學潮的責任推到蔡元培的頭上,說與他平時在學生中提倡民權有關。

出於對當局的不滿,蔡元培憤然退出了南洋公學,著手創辦愛國學社、愛國女校。由於辦學經費不足,他不顧兒子病重,外出籌款。他剛到碼頭,家人就來報信說兒子剛剛去世。為不耽誤時間,蔡元培委託中國教育會的同事辦理兒子的後事,揮淚登上了開往南京的輪船。經過他的努力,幾天後便帶著借來的6000元辦學經費回到上海。他在愛國女學校開學典禮演說中闡述辦學的宗旨時強調:「本校初辦時,在滿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質。革命精神所在,無論其為男為女,均應提倡,而以教育為根本。」

1903年初,杭州求是學堂(浙江大學的前身)、南京江南陸師學堂等校學潮風起雲湧,蔡元培給予聲援和多方支持。他與蔣觀雲、章太炎等創辦的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愛國女校等,積極開展愛國、反帝革命活動,師生平時高談革命,言論極其自由。中國教育會還在江蘇創辦分會、學堂等,與愛國女校相互配合,共同反清,發展勢頭良好。

為反對沙俄入侵東三省,蔡元培還在章太炎等創辦的《蘇報》上撰寫文章,揭露清政府的腐敗專制。他指出:「中國人現在有家無國,應該造就一個強大的新中國。」他還與上海反清人士以對俄同志會的名義,創辦了《俄事警聞》(後改《警鐘日報》),聲討俄、日霸佔東三省的罪行。與此同時,愛國學社還組建了抗俄義勇隊,蔡元培剪了頭髮,身穿制服,天天與學生們在一起進行軍事操練。這些活動很快引起了清政府的警覺,當局下令對其偵訊,蔡元培只好輾轉青島、紹興、上海等地,甚至出走日本,其間仍繼續從事教育和革命活動。

得知章太炎和愛國學社成員鄒容被捕的消息,蔡元培義憤填膺。他認為:改良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必須採取暴力行動,才能推翻清政府。他參與組建了「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將愛國女校作為聯絡革命黨人的據點、組織暗殺敵人和革命暴動的機關,向高年級學生講授法、俄近代史和一些暗殺知識,並與陳獨秀、章士釗等革命者在密室中學習製造炸藥等武器,準備暗殺清廷大員。

1904年冬天,蔡元培與同鄉陶成章等商定,將原來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改組擴大為光復會,他當選了光復會會長,並吸收徐錫麟、秋瑾為光復會骨幹,此後又吸收朱瑞、呂公望等一批人士為光復會會員,壯大了光復會的組織和力量。1905年10月,孫中山接見並委任蔡元培為同盟會上海分會負責人。由於他在江浙滬一帶聲望很高,為光復會、同盟會組織的建設和開展一系列革命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多年從事革命活動中,蔡元培逐漸意識到:對知識分子來說,必須用新的思想、新的知識武裝自己。要像孫中山那樣,到國外去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用新的觀念、新的方法觀察中國的現象、解決中國的問題。1907年5月,蔡元培前往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並研究心理學、美學、哲學諸學科知識。在德4年,他編著了《中國倫理學史》等一批學術書籍,為未來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辛亥革命爆發後,蔡元培從陳其美處得到消息,馬上取道西伯利亞回國。隨著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教育部在蔡元培領導下對公眾徵求可能的國歌,後來頒佈了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的國歌擬稿,歌名叫《五旗共和歌》。次年1月19日,蔡元培頒佈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強調要把中學和大學建設成健全國民的學校,並主持制定了中國史上最初的《大學令》和《中學令》。

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願與袁世凱政府合作而辭職,再次赴法國從事學術研究。在留歐的3年時間裡,又編撰了不少哲學、美學著作。1915年6月,蔡元培與李石曾、吳玉章等發起組織華法教育會,倡導勤工儉學,希望藉此依次組織幫助更多華人青年到歐洲求學,開闊視野。

1916年,北京政府明令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紛紛回國。這年11月8日,蔡元培與吳玉章一起乘船由馬賽回到上海。同年12月26日,49歲的蔡元培受命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次年1月,蔡元培發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他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礪德行,三是敬愛師長。上任後,蔡元培即聘請《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並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採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努力改變北大的混亂局面。

連結

錶示慰問,毛澤東在延安發出的唁電中稱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