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並非無地建屋,而是港府浪費土地。」

有「公職王」之稱的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已參選立法會選委會界別選舉。他指當港島和九龍動輒6至10倍地積比,新界土地離開新市鎮範圍就僅有2點幾、1點幾倍,甚至0點幾倍。以1千呎土地為例,市區的太古城能興建1萬呎樓面面積,但新界可能只得5百呎,這是很戇居的事」。劉智鵬就批評港府對新界土地存在偏見,又以「中環人思維」刻舟求劍,以致多年來未有做好產業北移,發展「CBD 2.0」(第二個核心商業區)。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

身為歷史學家的劉智鵬指出,自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之後,新界土地是從中國「租借」,既然有別於港九的「割讓」,港英政府就採取不同措施處理新界和市區土地。然而,隨着本港人口急增,1937年,時任港督羅富國將大約3000公頃的新界土地,劃作市區用地發展,即「新九龍」。

劉智鵬稱,本港在英治時期,已有利用新界土地、大規模增加地積比的先例,回歸後的土地更加沒有「租、借」之分,所以難以理解特區政府未有採用前人智慧的原因。他續說,就算不動用具爭議的綠化地和郊野公園邊陲地興建房屋,單是祖堂地,全港已有2400公頃,足以容納100萬左右的人口,強調「政府需要做的是基建先行,修路建渠、駁水駁電,採取市區6至10倍地積比,興建房屋,相信不用10年,全港就能放下覓地建屋這塊心頭大石」。

劉智鵬指出,已有「新九龍」的先例,特區政府應更主動地發展新界土地。

劉智鵬指出,已有「新九龍」的先例,特區政府應更主動地發展新界土地。

劉智鵬表示,本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在港島北岸劃出Victoria City(維多利亞城),「賣完,就輪到灣仔、上環和西環等地」,這種控制土地資源的思維造成特區政府賣地也要擠牙膏式,生地轉成熟地不能操之過急,甚至欠缺誘因去引導本港地價和樓價平穩發展,「因為供應少,就能賣地賣得好價錢」。

他重申,時移勢易,本港由大家庭轉往核心家庭,再加上年輕人喜歡自住,導致住屋需求激增,港府也是時候摒棄「高地價政策」。

劉智鵬認為,有需要摒棄高地價政策,讓本港地價和樓價平穩地發展。

劉智鵬認為,有需要摒棄高地價政策,讓本港地價和樓價平穩地發展。

談到教育,劉智鵬提出改革文憑試,讓學生騰出更多時間,發展興趣,甚至學習中國和世界歷史。他認同教育改革難以一步登天,但至少第一步是要求全港學生在手冊填寫籍貫,「這是很緊要,知道我們的鄉下、姓氏,由了解自己的根到認識國家」。

被問到近年出現的「港獨」思潮,劉智鵬就歸因於年輕人少讀歷史,「不論從考古和文化角度,香港起碼在秦始皇一統天下時就納入了中國大一統皇朝的管轄範圍,香港從來都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但回歸後的教育改革卻令本港學生讀少了中國歷史」。

而作為《港區國安法》首案的控方專家證人的他亦形容國父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是推翻滿清這個腐敗、積弱的外族政府,「既然中央和特區政府並非外族,也不是殘暴不仁,某些人又憑什麼用革命去推翻政權」。

選舉委員會界別51位候選人詳細名單請參閱:https://www.elections.gov.hk/legco2021/chi/nomination2.html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