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案|楊清奇:黎專欄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親錄音游說曾批評中國人權的中央黨校教授撰文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楊清奇:黎專欄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親錄音游說曾批評中國人權的中央黨校教授撰文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楊清奇:黎專欄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親錄音游說曾批評中國人權的中央黨校教授撰文

2024年03月05日 16:33 最後更新:03月06日 08:20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第三十八日聆訊下午續開庭。前《蘋果》社論主筆楊清奇續作供稱,黎智英專欄「成敗樂一笑」在周日刊登,在反修例期間,黎直接在專欄文章呼籲當日上街,而楊當時寫文章及揀論壇文章,亦鼓勵市民上街為主題。另黎又指示楊找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為《蘋果》撰文,黎更親錄語音作邀請, 楊指蔡霞到美國後,曾批評中國人權狀況,且比較關注香港,

控方續問及,上午提到黎智英專欄文章的觀點和睇法是否「原定方針」,楊稱在不同時期,對「原定方針」有不同理解,而他早上作供提及的,正是《國安法》之後黎所撰寫的文章;控方問《國安法》實施前,楊又如何理解,楊指在 2019 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黎的文章亦「睇到佢一啲原則嘅」。

更多相片

楊清奇指,反修例期間,黎的專欄文章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楊清奇指,反修例期間,黎的專欄文章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張劍虹介紹甘粕代三為《蘋果》撰寫日本評論文章。(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張劍虹介紹甘粕代三為《蘋果》撰寫日本評論文章。(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蔡霞 (網上圖片)

蔡霞 (網上圖片)

楊清奇指,反修例期間,黎的專欄文章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楊清奇指,反修例期間,黎的專欄文章直接呼籲市民上街。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專欄直接呼籲當日上街 楊:揀論壇文章以鼓勵上街為主題

楊指,黎的專欄「成敗樂一笑」於星期日刊登,當時的大規模遊行示威,大多發生於星期日,「所以黎生文章好直接呼籲當日上街嘅,咁我當時寫文章、揀論壇文章,會以鼓勵市民上街為主題」。

控方展示,2020年9月黎與楊之間的對話,當中黎著楊「請回電」,隨後楊向黎發送文章連結,黎之後再發送圖片訊息,當中顯示為簡體字「歷史」的教科書,附上文字「今天高一新生分到手的最新版本的《歷史》課本」,又展示課本的其中一頁。黎在訊息指「李平,這是最新出版的教科書與你給我的訊息不同,你可以解釋清楚嗎?」楊當時回覆:「這是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決議。習近平2018年教科書改為艱辛的探索,刪去毛澤東錯誤字眼,引爆海內外不滿,近期又縮番,用六中決議」。楊解釋,當時黎正撰寫有關毛澤東的文章,黎著他提供資料,楊遂提供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的內容,但黎「自己睇到教科書新版本嘅講法唔同」,所以楊在訊息中再作解釋。

控方指,黎被拘捕後,獲釋後有否再找楊提供資料、用作Twitter發文。楊稱當時已沒有,因之前他提供的資料,黎會轉交Simon Lee(李兆富)處理,但當時李已辭職。

張劍虹介紹甘粕代三為《蘋果》撰寫日本評論文章。(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張劍虹介紹甘粕代三為《蘋果》撰寫日本評論文章。(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指示找馬鐵穎寫內部消息  讚「有料到」 張劍虹介紹甘粕代三寫日本評論

控方再展示2020年9月14日黎發訊息給楊指「今日看左丁山專欄請到一位評論專家馬鐵穎,說他的中國和日本評論有料到,是否請他為我們寫評論版」。楊稱,黎想找馬鐵穎寫評論,而「有料到」可能是指其評論較尖銳或有內部消息,而當時黎很重視後者。楊當時回覆:「張劍虹已揾咗日本資深記者甘粕代三撰文」、「馬鐵穎,我再揾下佢」。

楊解釋,當時張劍虹透過陳沛敏介紹了甘粕代三,並會逢星期三撰文,這亦是因早前黎表示想找人寫日本新聞評論,但黎的指示一定要做,所以他亦嘗試找馬鐵穎安排;楊確認甘粕代三即早前有證供所指的「高橋」。

邀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撰文  楊:黎有權決定社評寫手 

控方續展示黎及楊的訊息,楊發訊息指「轉一段中央黨校教授蔡霞講你同蘋果的對話畀你聽下,正繼續遊說她撰文」,並轉發一段語音訊息。楊指,當時蔡霞在語音訊息中稱讚《蘋果》「比較有正義感囉,咁佢都留意到《蘋果》有好影響力嘅」。

楊指,當時蔡霞指「市民為咗支持《蘋果》,《蘋果》股價一日可以升好高嘅,黎生個回覆係游說蔡霞同《蘋果》寫稿。」控方追問,由誰提出邀請蔡霞撰稿?楊指,當時黎要求尋找海外作者撰稿,而蔡霞教授身在美國,所以楊透過朋友獲得蔡霞的聯絡方法,想邀請她寫文章。

控方問,楊當時是否按黎指示行事,楊指黎沒指定蔡霞,但黎常要求更換作者。控方又問,蔡霞是否黎想邀請的那一類作者?楊確認,又指會請黎「親自出面,希望成功機會高啲」。楊又補充,蔡霞為中央黨校教授,她到美國之後,曾批評中國人權狀況,亦比較關注香港狀況。

蔡霞 (網上圖片)

蔡霞 (網上圖片)

黎親錄語音訊息游說蔡霞  

訊息又顯示,黎發語音訊息予楊,楊回覆「我轉發畀佢(蔡)」,控方在庭上展示黎的語音謄本,「蔡霞小姐你好,謝謝你的美言,我們做香港人,一定會鬥爭下去,這是我們的本分。你有時間為我們寫社評呀⋯顏純鈎先生常常提到你的,我也很崇拜你的,希望你幫我們寫寫你對中國的看法,因為你對中國的了解是沒人跟你比拼的。」楊解釋,黎有權決定社評寫手,當中提到顏純鈎正是由黎提名,邀顏撰寫社評,再由張劍虹安排。

控方再問及黎及楊之間的訊息,當時楊向黎轉發馬鐵穎的回覆,馬指「可惜我現在的工作仍與日本方面有千絲萬縷關係,暫不太方便為貴報寫稿。」楊又在訊息中指,馬「一向保守,未曾在報章撰文」,楊確認。

黎還柙後 張劍虹是最高負責人 

控方就張劍虹的角色提問,控方問當黎於 2020年12月被還柙後,楊會如何形容張的角色?楊指,當時張劍虹是「最高負責人」,《蘋果》的網上版、英文版,所有出版都在其監督下。

控方展示,張劍虹及楊在2020年12月13日的對話訊息,當時張指「主筆,高橋先生說他在論壇的稿要停?是否寫得太密或是甚麼原因?」楊答:「他說要停嗎?未同我講」,又形容「佢中文有少少問題。上次他專欄寫釣魚台歷史,話待續,又問我讀者反應,我話讀者沒回應,可以寫多一次,但最好關注美日、日中關係。不是要他停專欄。」張回應:「可能他誤會」。

高橋向張劍虹投訴 楊:他講太多歷史 

楊指,以高橋為例,高層即黎或陳沛敏「指點話要嘅專欄,都有啲問題」,「我都好小心處理。」楊形容,寫手「有少少問題,佢哋就搵高層去投訴嘅。咁我就會好被動。今次Takahashi(高橋)講嘅係誤會,佢嘅中文表達不時有問題。」 楊解釋,因為他是日本人,當談及前總統特朗普時,高橋演譯會變成「美國已故總統」,而同事要就著他的稿件「同佢執清楚」。而訊息中提及高橋向張劍虹投訴,是緣於高橋的文章「講太多歷史,讀者係唔想睇,我希望佢轉下主題,佢就同張先生投訴話我想停佢個論壇」。

控方再展示,楊與高橋之間於2020年9月15日的對話,楊指,因當時遇到高橋的文章有問題時,會找陳沛敏,而陳覺得「咁樣好麻煩」,張劍虹遂把高橋的聯絡轉交予楊,讓楊可直接聯絡高橋。 楊憶述,當時黎要求邀請海外作者,但張劍虹覺得楊的進展「唔夠好」,「所以親自搵咗呢個日本記者同我哋寫稿」。

楊形容,《蘋果》高層好重視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而日本於政策中飾演重要地位,張想多撰寫關於日中關係的文章,張當時要求楊為高橋增加稿費,楊遂把稿費由1,200增至1,600元。

楊指高橋中文有問題 文章提及美制裁不符《蘋果》立場 

控方再引述楊及高橋之間的對話,當中楊向對方發訊息,「日本遵從美國制裁令 促與美營運的當地銀行凍結林鄭在日戶口」,並附上報道連結,問高橋「請看看能否跟進」,高橋當時回覆:「日本政府已開始跟拜登溝通,怎會聽已死總統命令。你要我怎麼跟進?週3專欄還是新聞?」楊回應:「也可以考慮評論有關新聞。但你的觀點恐怕難以被蘋果多數讀者認同,制裁不是已死總統的命令,是美國聲援港人」。

楊供稱:「高橋中文有問題,講前總統已死,呢度已經出現咗」,但「問題就喺度,佢中文都唔通,高層指定要用,我不得不用」。 楊在訊息對高橋指「你的觀點恐怕難以被蘋果多數讀者認同」,是因為對方覺得日本制裁屬「議員做show,冇乜用」,所以楊告知對方《蘋果》讀者應比較認同外國制裁。

控方續問及,《蘋果》於2020年12月對於外國制裁的立場?楊指「我覺得我呢個觀點,都係同高層睇法、讀者口味係一致。」控方問及,楊指的高層是否包括黎?楊確認,另包括張劍虹,但不知道其他高層是否有相同觀點。

楊向評論版作者交待《蘋果》微調用字 

控方展示,楊清奇在2021年4月撰寫題為「《蘋果》受壓 微調方向」的文章內容,當中提及警務處長鄧炳強連續不點名批評《蘋果》,表示考慮以煽惑檢控傳媒,加上 《文匯報》、《大公報》連續發表社論呼籲取締《蘋果》,終於令《蘋果》受到壓力。社長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先後下令,調整報道用語,也有敏感職位員工辭職。 「上周六社評作者方圓(本名顏純鈎)就可否使用『黑警』一詞查詢張劍虹,張表示,以目前時勢,黑警等字眼還是不用較好,並要求主筆李平把好關」、「周日,羅偉光在 Whatsapp發出指令,棄用武漢肺炎,改以疫情或COVID 19代替」、「員工士氣受挫,中高層群組『國安法應變委員會』有人哀歎『我哋還有幾多時光』,張劍虹只回應「盡力做」,論壇版編輯崔博森父母擔心其安全,要他離職,崔決定近期辭職,並申請BNO簽證,準備移居英國」。

楊指,他需及時與作者溝通,把公司要求變化交代清楚,但並非把「《蘋果》受壓 微調方向」整篇文章傳送給作者,「作者未必跟香港新聞咁貼」,故需視乎本地或海外作者需要,傳送不同段落節錄。楊指:「我寫得低嘅,係有嘅」,確認文章內容真確性。

張劍虹擔心《蘋果》社評違國安法 

張劍虹於2021年4月21日向楊發送的訊息,張傳送「銳評/《蘋果》挑戰國安 不能姑息放任」截圖,問及楊在《蘋果》社論中,有否「直言要外國聯合制裁及推翻執政黨」等內容?楊當時回應「國安法出台前可能有」,張則指「出台前就不算違法,現在倡假新聞法看來勢在必行」。

楊解釋,當時張擔心社評觸犯《國安法》,舉例提到「結束一黨專政」口號,「喺香港嗌咗幾廿年啦,竟然成為推翻國家執政黨,呢啲好難解釋清楚」,所以楊當時回答「國安法出台前可能有」。楊當時理解為,《國安法》沒有追溯力。

羅偉光把黎獄中信件給楊看 

楊指,張劍虹在2021年5月的《蘋果》員工大會上,沒直接提起論壇版。控方提到,張劍虹在員工大會中表示「黎生上個月喺獄中就寫咗封信出嚟,大家都睇到喇,話新聞自由呢個工作係危險嘅,請大家同事要保重,盡量要小心」,「每一個同事都要小心,做前線嘅亦都係要小心」。 控方展示,羅偉光在2021年5月25日傳訊息問楊「請問今日在公司?」、「黎生有來信,想直接給你看看」。楊指:「黎生喺信中提到要同事小心啲,啲字眼我已經唔記得」,他指該信是黎手寫給羅偉光的,他認為羅「覺得論壇版都同樣要小心,所以俾埋我睇」。

Tags:

特朗普

往下看更多文章

黎智英案|國安處偵緝警署警長到羈留所探訪陳梓華 以電腦錄取口供

2024年05月17日 18:10 最後更新:18:10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5月17日進行第七十八日聆訊。證人國安處偵緝警署警長黎國勇續出庭作供,指他於2022年11月9日及10日前往羈留所探訪陳梓華,並由其下屬替陳錄取了共6頁的口供。辯方提出,警方探訪從犯證人張劍虹及陳梓華時,不斷說服他們成為控方證人,惟法庭質疑辯方在盤問張劍虹及陳梓華時,只「提問」,並無「指出」等字眼。辯方申請暫停盤問黎國勇,案件押後至5月20日(周一)續審。

載着黎智英的囚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載着黎智英的囚車。 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續盤問國安處偵緝警署警長黎國勇,黎早前提到在2022年8月11日至11月9日前往羈留所探訪陳梓華14次,與陳梓華會面約670分鐘。

辯方展示黎國勇的記事冊,當中顯示黎在2022年11月9日早上10時前往羈留所,下午4時至5時15分探訪陳梓華。黎國勇在2022年11月10日早上10時,與下屬再度前往羈留所探訪陳梓華。記事冊寫他們在下午3時50分到達,辯方質疑黎為何需用5小時才到達羈留所,黎解釋他在下午3時50分已身處羈留所。

黎國勇指下屬替陳梓華錄取了共6頁紙口供 

辯方再展示調查報告,提到黎在2022年11月9日下午4時05分至5時15分,與下屬到羈留所1號會見室與陳會面,期間提及陳梓華生活近況,並作風險評估。黎在2022年11月10日早上11時至下午3時45分,與下屬到羈留所會見室與陳會面,並由其下屬向陳錄取共6頁的口供。

黎國勇稱,當日他與其下屬受指派向陳梓華錄取口供,兩人到會議室後,其下屬向陳梓華錄取口供時以電腦記錄,陳梓華有在口供紙簽署。

辯方表示,控辯雙方經討論及協商後,決定暫停盤問偵緝警署警長黎國勇,要求案件押後至5月20日(下周一),以讓辯方重新考慮盤問方向。

辯方律師團隊。 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律師團隊。 巴士的報記者攝

法庭質疑辯方盤問證人時只「提問」非「指出」

辯方另指,早前黎國勇的供詞提到他在2021年11月11日到荔枝角收押所探望張劍虹,現時控方正向懲教署職員索取有關紀錄。法官質疑,辯方為何需要有關紀錄,辯方於陳梓華出庭作供時已指出警方探訪期間曾經談論證供,當時陳已否認。

辯方稱,他們欲指出警方探訪張劍虹及陳梓華時,不斷說服他們成為控方證人。惟法官質疑,辯方早前在盤問兩人時,並無提出指導(coaching )、捏造 (fabrication) 及排練(rehearsing)證供等字眼。辯方指,曾提出「游說(persuade)」等字眼。惟法庭指,辯方當時只是「提問」,沒有「指出」。

黎智英的妻女續到庭旁聽。 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的妻女續到庭旁聽。 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第七十七日聆訊中,就辯方申請重召從犯證人、《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出庭,就《蘋果》工作平台Slack上的「飯盒會」會議紀錄接受盤問, 三名法官經考慮後,否決辯方申請,認為黎一方在本案開審前已有機會取得Slack平台紀錄,且黎本身亦是Slack用戶及相關群組成員,不可能對Slack不知情,且開審前辯方已有長達2年多作準備,理應可更早取得Slack相關紀錄,法官認為若容許辯方重召張劍虹出庭作供,將不符合司法公正原則;另證人國安處偵緝警署警長黎國勇承認把判詞交給張劍虹後,與其聊天談及「獄中日常」,但否認逾3小時會面是要游說對方做控方證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