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俄媒拆局:北約不肯向俄妥協 皆因美國睇死俄國無反制力

博客文章

俄媒拆局:北約不肯向俄妥協 皆因美國睇死俄國無反制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俄媒拆局:北約不肯向俄妥協 皆因美國睇死俄國無反制力

2022年02月22日 11:33 最後更新:12:03

烏克蘭局勢緊張。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普京並與兩地的親俄領袖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俄國將指示國防部確保武裝部隊維護兩地的和平。美國及歐盟等均譴責俄羅斯,會採取制裁手措施。

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

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地位。

俄羅斯一直與美國和北約進行談判,但是毫無進展。

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居民看著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命令。

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居民看著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命令。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2月16日發表題為《為什麼北約不肯妥協》的文章,作者是莫斯科大學國際政治系國際安全教研室副教授、政治學博士阿列克謝·費年科。

烏克蘭加派軍隊進入和白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地方。

烏克蘭加派軍隊進入和白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地方。

費年科分析,俄羅斯和北約的談判,毫無進展,雖然俄羅斯已經收窄議程,但北約不肯向俄妥協。

談判不成與俄羅斯-北約1997年達成的基本協議文件的瓦解有關。

費年科認為,北約根本不重視1997年協議延續,背後因為北約之首美國睇死俄國無反制力,今天的俄羅斯沒有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兌換基金」。美國人不相信俄羅斯的基地會在西半球出現,在加里寧格勒和白俄羅斯部署的核武器,主要對歐洲的北約國家構成威脅,而不是美國。

美國深信俄羅斯精英軟弱,怕再出現二次大戰那種戰爭,不敢和美國對抗。

費年科全文摘編如下:

2月15日,距俄羅斯外交官提議與北約就歐洲安全保證舉行談判已滿兩個月。遺憾的是,談判的初步結果令支持達成妥協的人頗感失望。俄羅斯起草的協議遭到北約成員國的拒絕,歐洲國家在這方面幾乎與美國人態度完全一致。事實上,莫斯科至少願意就東歐安全的某些方面進行談判,比如暫停部署中短程導彈。與年初相比,談判議程大幅縮減。

從法律角度來看,談判議程與俄羅斯-北約基本文件的瓦解有關。這份1997年5月27日簽署的條約確立了俄羅斯與北約的外交關係,明確北約沒有在新成員國境內部署大規模軍事特遣隊和核武器的意圖。事實上,俄羅斯和北約在1997年就東歐遊戲規則達成了某種協議:美國向北約新成員國提供軍事和政治安全保證,但不提供實際軍事內容。

從那以後,情況發生了質變。2014年威爾士峰會決定在東歐(即所謂的波羅的海-黑海地區)加強北約軍事設施。2017年,由於波蘭動用否決權,俄羅斯和北約未能宣佈俄羅斯-北約基本文件自動延期。從法律角度來看,目前尚不清楚該文件究竟是仍然有效,還是已經失去效力。俄羅斯呼籲北約回到1997年的方向,即確定基本文件的命運:是繼續生效,還是宣佈廢除。

然而,北約國家(首先是作為北約領導者的美國)並不急於跟俄羅斯達成協議。相反,它們生硬地拒絕了俄羅斯的提議,毫不擔心俄真的採取反制措施。看起來,北約國家並不認為有必要與俄羅斯簽署新版基本文件,即使是一項法律效力更弱的協議。換句話說,北約國家既不願改變1997年的遊戲規則,也不準備制定新規則。

這裡的原因既不在烏克蘭衝突本身,也不是俄羅斯外交不夠成功。美國人看不出莫斯科能做出怎樣的讓步來換取這種協議。從任何一屆美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需要協議的首先是莫斯科,而不是華盛頓:後者對「海間聯邦」(在波羅的海與黑海之間的幾個國家)當前的緊張局勢相當滿意。

今天的俄羅斯沒有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兌換基金」。美國人不相信俄羅斯的基地會在西半球出現:俄羅斯還沒有一支遠洋艦隊能向西半球的軍事集群提供補給和支援。在加里寧格勒和白俄羅斯部署的核武器,主要對歐洲的北約國家構成威脅,而不是美國。

美國人把俄精英和社會不願走向大規模軍事衝突視為軟弱。他們認為,俄羅斯仍然對二戰中的損失留有心理陰影,這催生了「只要沒有戰爭就行」的哲學。

美國的整套「遏制」構想和隨後的核威懾理念都基於喬治·凱南的假設:蘇聯領導層不想爆發新的大規模戰爭。美國的戰略由此而生:把大戰威脅與締結防止戰爭的協議結合起來,迫使蘇聯領導層退卻。

華盛頓也不相信會與俄羅斯爆發核戰爭。俄羅斯大眾意識的主流觀點是,任何大規模戰爭必將是核戰爭,其中沒有贏家。美國人相信,「海間聯邦」的假想軍事衝突將維持在無核層面。如果是這樣,它不僅不會波及美國,甚至未必會影響歐洲盟友。

國內專家常常懷念上世紀70年代,當時,據說美國人準備與蘇聯妥協。但關鍵在於,正是在那段關係緩和時期,美國人讓自己相信,蘇聯領導層始終傾向於妥協,哪怕妥協對自己不利。過去30年里,美國人已經確信,莫斯科隨時準備做出不利於自己的妥協和讓步。不管多麼令人擔心,在俄羅斯扭轉美國的這種觀念之前,美國外交官不會妥協。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71歲疑凶令斯洛伐克總理菲佐一度身陷生死邊緣,引發世界對歐洲政治極端化的憂慮。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AP圖片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AP圖片

當地時間5月15日,59歲的斯洛伐克總理羅伯特·菲佐(Roberta Fica),在距離首都布拉迪斯拉發東北約90英里(約144.8公里)的漢德洛瓦鎮遭遇槍擊,原本他在那裡是和自己的支持者們見面的,結果遭遇嚴重槍擊事件,身中多槍並危及生命。

據稱,現場傳出多次槍聲,菲佐腹部中槍受傷,由直升機送往首府班斯卡比斯特理察的醫院,並接受手術。

15日晚些時候,斯副總理塔拉巴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菲佐目前暫無生命危險,並相信菲佐最終會活下來。

案發現場。AP圖片

案發現場。AP圖片

據斯洛伐克新聞網站aktuality.sk報道,襲擊斯總理菲佐的嫌疑人被確認是一名71歲男性,名叫J. C. Zbraň,來自斯洛伐克城鎮萊維斯。

涉嫌開槍的男子當場被制服。AP圖片

涉嫌開槍的男子當場被制服。AP圖片

報道援引網上目擊者的說法稱,事發時他先是對菲佐大喊大叫,然後菲佐向他走近並與他握手,這名男性就開槍了。襲擊發生後,槍手立即被警方制服,目前已被拘押,案件交由斯洛伐克國家刑事局(NAKA)接手。

斯洛伐克內政部長馬圖斯·蘇塔傑·埃斯托克和國防部長羅伯特·卡利納克在醫院舉行了發佈會。AP圖片

斯洛伐克內政部長馬圖斯·蘇塔傑·埃斯托克和國防部長羅伯特·卡利納克在醫院舉行了發佈會。AP圖片

菲佐是斯洛伐克「方向黨」(SMER-SD)的黨魁,他所在的黨派在去年9月末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勝出。

據悉,在斯洛伐克,總理是權力最大的職位。自菲佐當選以來,布拉迪斯拉發發生了多次示威活動,抗議他的政策。菲佐是一位堅定的保守派,在俄烏衝突問題上他曾宣稱「斯洛伐克將不會向烏克蘭支援一顆子彈」,同時也多次口頭攻擊過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針對槍擊的動機,內政部長埃斯托克已經做出判斷,稱「存在政治動機」。

根據16日的最新消息,襲擊者J. C. Zbraň的部分資料在網絡上遭到曝光。這名嫌疑人已經71歲高齡,來自斯洛伐克的萊維斯鎮(Levice),2005年創辦「彩虹文學俱樂部」(DUHA Literary Club),曾撰寫過3本詩集和2本書。斯洛伐克作家協會在臉書上證實,這名男子自2015年以來就一直是會員,並表示一旦證實他的嫌犯身份,將會立即取消「這個卑劣之人」的會員資格。

襲擊者J. C. Zbraň。

襲擊者J. C. Zbraň。

但有知情人士稱,嫌疑人2016年曾在私人保安公司工作,屬於是「專業性」背景。他的兒子否認父親有精神問題,表示自己不清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但嫌疑人確實並非是菲佐的支持者。

內地資深媒體人「牛彈琴」指出,此事件與幾年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有相似之處,但菲佐是在職總理,刺殺事件存在顯著的政治動因。這單事件釋放出兩大警示信號:


一是歐洲政治分歧正逐漸走向暴力化。

菲佐屬於左翼,四度出任斯洛伐克總理,是資深的政治家。雖然握有權力,但菲佐的政策並不被歐洲主流接納,被認為太民粹、太親俄。

菲佐對中國的態度友好,曾表示擔任總理期間將會嚴格奉行「一中政策」。此外菲佐提及他今年會有訪問中國的計劃,這也成為反對派攻擊菲佐的把柄之一,有政客批評他「反美會將國家帶上絕路」。

菲佐對中國的態度友好,曾表示擔任總理期間將會嚴格奉行「一中政策」。此外菲佐提及他今年會有訪問中國的計劃,這也成為反對派攻擊菲佐的把柄之一,有政客批評他「反美會將國家帶上絕路」。

比如,菲佐公開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稱這「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我們需要告訴全世界:自由來自東方,戰爭總是來自西方。」他還多次批評,西方對俄戰略失敗了。而且,他還很欣賞普京,曾公開表示如果普京因戰爭罪遭到國際通緝,斯洛伐克會為他提供庇護。

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曾批評菲佐試圖削弱法治,緩和與俄羅斯的聯繫,把他與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相提並論。《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曾批評菲佐試圖削弱法治,緩和與俄羅斯的聯繫,把他與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相提並論。《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他的反對者不僅存在於國外,也在國內。這種政治對立的加劇,如今已演變成致命的暴力行為。

前段時間,幾千名斯洛伐克人走上街頭,抗議菲佐的親俄政策。AP圖片

前段時間,幾千名斯洛伐克人走上街頭,抗議菲佐的親俄政策。AP圖片

牛彈琴說,以前搞刺殺暗殺的,多是年輕人;但在斯洛伐克,掏槍的卻是一位71歲的老詩人。

二是此類襲擊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菲佐遇刺後,西方社交媒體上有人稱「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擔心是否會重演歷史,如同薩拉熱窩事件那樣成為更大衝突的導火線。而歐洲領導人也不敢有絲毫大意,法國總統馬克龍強烈譴責刺殺事件,說自己很震驚;德國總理朔爾茨說,他「對這次懦弱的襲擊感到不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譴責這次「卑鄙攻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他對暗殺事件「感到沮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強烈譴責這種暴力行徑,「應盡一切努力,確保暴力不會成為任何國家任何領域的常態」。

牛彈琴說,既然對左翼的菲佐,可以這樣下手,那歐洲政壇其他領導人,無論左翼右翼,肯定都有激烈反對者,是不是都可能遭遇同樣的命運?

牛彈琴推測,歐洲領導人的安保,最近絕對會升級;也可以肯定地說,類似的暗殺,不會是最後一次。政治越撕裂,情況越危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