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在新華社訪問林鄭中尋料 「本來我們請的內地專家主要是流行病學的,後來中央也派了治療重症的專家」

博客文章

在新華社訪問林鄭中尋料 「本來我們請的內地專家主要是流行病學的,後來中央也派了治療重症的專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在新華社訪問林鄭中尋料 「本來我們請的內地專家主要是流行病學的,後來中央也派了治療重症的專家」

2022年03月10日 12:20 最後更新:12:25

新華社昨日(3月9日)訪問了特首林鄭,出稿題為:「抗擊疫情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新華社開明義講香港防疫抗疫形勢十分嚴峻,「就如何更好落實特區政府抗疫主體責任,科學精准施策實現防控目標」,訪問林鄭。當中有部份內部具體描述到特首政府的抗疫工作:

1. 關於抗疫失誤。

林鄭在訪問中承認,特區政府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比如在信息發佈上。她說,這次抗疫戰裏,給老百姓提供準確資訊非常重要。要完善和提升這方面的能力,更加公開和透明,定期為社會帶來準確權威的信息。

9日上午,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宣佈將啓動加強版新聞發佈工作,除每週二舉行行政會議前見記者外,她每日將聯同一些相關局長交代工作進展,並澄清謠傳和誤會,提供權威信息。

「過去兩年的疫情新聞發佈主要是醫療機構,談的是有關疫情的數字等情況。但現在已經在打仗,社會還需要瞭解食物供應和疫苗接種率等其他事。」「尤其這一次疫情和以往不同,有中央的支持。」林鄭月娥強調,中央的支持每天都要講,讓香港老百姓知道國家真的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

林鄭在記者首次戴上口罩。

林鄭在記者首次戴上口罩。

林鄭月娥說,現在所有同事都知道抗擊疫情是我們的頭等大事,是壓倒一切的任務。「無論是參與支援病患,還是在社區隔離設施服務,都把公務員送上前線打仗。」

2. 關於當前香港疫情防控的重點。

林鄭認為,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當前香港疫情防控的重點是「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最大限度降低死亡」。林鄭表示,政府吸納了內地專家的意見,當感染程度已經比較廣泛時,應該更集中把有限的資源用到一些更需要的地方,確保香港市民特別是長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老人家無論在家裡、安老院裡或已經進入醫院,我們都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個人照顧。」林鄭說,未來的重點還是圍繞老人進行。

9日上午,林鄭月娥公佈了特別針對長者的分流和分層治療多項措施。她指出,死亡的長者病患很多住在安老院捨中,政府已找到一些酒店,對在安老院服務的工作人員進行閉環管理,並在社區或托管中心安排護士查看長者病患身體狀況,同時安排指定診所和專門車隊為居家隔離的長者病患服務。

集中調動醫療資源也是重要舉措。林鄭月娥說,要把一些相關個案集中在一些定點醫院,在很短時間內擴大公營醫療系統里的相關病床。

「現在我們只有幾千個病床是隔離治療,在很短的時間要把這個數字增加到16000個,而醫院管理局所有醫院裡的總病床才3萬多個,相當於把一半病床都收治新冠病人。」她說,現在治療是首要工作,讓輕症盡量不要變為重症。

除了減少重症、減少死亡,林鄭月娥說,希望能看到疫情較為平穩向下的時候,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全民檢測要是一次不夠就做兩次,兩次不夠就做三次。但對具體執行的時機,她認為還要做綜合考慮,並聽取專家意見。

3. 關於盡力用好得來不易的設施。

3月9日,第二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新田方艙醫院交付特區政府。此前,中央援建的青衣方艙醫院已於1日正式交由香港特區政府營運,並接收首批無症狀或輕症新冠肺炎確診者。

據瞭解,目前元朗潭尾、洪水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粉嶺等臨時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方艙醫院)的建設,整體進展順利。位於竹篙灣和啓德的2個永久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項目也正在持續推進中。

林鄭特別感謝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大大提升了隔離能力。「香港可能有高達7萬個社區隔離的單位或床位。」

她認為,青衣方艙醫院目前已利用得較好。對一些質疑入住率不高的聲音,她解釋說,方艙醫院不是空間比較大的醫院模式,而是小的個別的單位——1300個單位,每個單位里有3張床。

「現在的分配方法是,如果感染的人來自同一個家庭,就放到一個單位里。我們曾經安排過不同家庭的人進入一個單位,但發生了一些摩擦,所以很難3900個床完全都使用。」她說,「到目前為止能用的單位和床位都用得不錯,以單一單位計算,今天能用起來的已經超過80%。」

對於方艙醫院治療和生活條件的疑問,林鄭解釋說,這是一些臨時的隔離設施,現在平均隔離時間大約5天,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希望香港市民能夠配合。「當然在有能力時我們都會不斷改善,像吃的飯菜多一些種類等。」

她說,最關鍵的是讓這些設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作用。

「第一個交付使用的青衣方艙醫院在一塊約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用7天時間建了1300個單位,憑香港自己的能力肯定做不到。」「我們肯定會盡力把這些得來不易的設施用好。」她說。

4. 關於中央支持。

林鄭說,這次抗疫戰得到中央全力支持。「因為這次疫情的嚴峻性,真的是在檢測、隔離和治療的每一個環節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應對能力,只能請中央出手幫忙。」林鄭說,中央真的是有求必應,對香港提出的要求照單全收。

內地專家梁萬年。

內地專家梁萬年。

「本來我們請的專家主要是流行病學調查方面的,但中央看到我們的老人家比較多,死亡個案也不斷上升,所以就派了一些治療重症的專家,我們高度重視內地專家的意見。」她說。

「希望是一個社會前進的動力,希望的基礎就是信心。」林鄭表示,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這麼多風浪,都能在中央的支持下安然度過,「而且每次經過了大的風浪,香港都會變得更好更強。這次也不會例外。」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黎智英案「從犯證人」陳梓華繼續作供,辯方就陳梓華的口供及與警方的錄影會面内容進行盤問,並指陳在庭上的部分供詞,沒有在其口供或錄影會面中提及,惟法庭關注辯方盤問方式對證人造成不公。

就與黎智英的第五次會面,陳梓華曾作供指黎曾表示「佢哋會進行封鎖、制裁,嚟向政府施壓」,辯方指相關對話内容在陳的口供或錄影會面中沒有提及,惟主審法官隨即作出指正,表示相關内容在陳的口供中有提及,隨後辯方撤回該問題。

法官杜麗冰關注,辯方須具體指出相關證供。辯方稱,希望提調高效率,故不逐一提及相關證供,杜官提醒辯方認為有此必要,認為辯方在沒提供口供或錄影會面紀錄予陳的情況下進行盤問,會對陳造成不公。

法官直言:「呢個就係問題,呢份嘢我哋(法庭)未睇過,我係咁啱睇到啫,而且咁大段嘢,你(辯方律師)唔俾佢(陳梓華)睇晒成段就要佢答,唔係咁公平,呢份嘢已經都 2021年落㗎喇」。

不過法庭上的這段答門,幾乎在外國媒體的報道上「絕跡」,西方媒體及政客近期更是好少關心具體的庭審內容,只係大大聲抹黑話「審訊不公」,或者搞下「行為藝術」以示聲援。

美國國會及行政中國委員會(CECC) 主席史密斯與眾議員蘇奧齊早前就宣布,正推動立法,將位於華盛頓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對外街道,改名為「Jimmy Lai Way」(黎智英路)。黎智英兒子黎崇恩好受鼓舞話,以其父命名,是要提醒「香港已成為將自由和民主倡議者關入監獄的警察國家。」

歐洲議會大會則透過表決通人權決議案,強烈譴責香港政府採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要求無條件釋放黎智英、李宇軒、黃煡聰等「香港民主運動人士」。

高人話,透過外媒的關注重點可以見到,西方實質上並不關心黎智英審訊是否公平,甚至不關心究竟能否「救黎」,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將案件和黎智英塑造為一個象征符號,最大化地攻擊特區和中央政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