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性學經典著作《素女經》 竟是黃帝與侍女交流房中術記錄?

歷史長河

中國性學經典著作《素女經》 竟是黃帝與侍女交流房中術記錄?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性學經典著作《素女經》 竟是黃帝與侍女交流房中術記錄?

2023年08月25日 09:06 最後更新:14:14

《素女經》是一本關於房中術的著作,成書時間在兩漢以前,並在魏晉六朝的民間流傳修改。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性學作品,內容為黃帝與素女討論房中術的對話。

傳說素女其實是黃帝身邊一位貼身侍女,擅長音樂,也善研養生之道和房中術。一天,她在彈奏一種有50弦的瑟時,竟令黃帝心思不定,心癢難撓,聽得春心蕩漾。黃帝頓時驚覺這種瑟會勾起男子對「性愛」的慾望,於是便命人將瑟一分為二,各為25弦。

更多相片
《素女經》,相傳是侍女向黃帝傳授房中術的對話錄。不過亦有人認為,《素女經》只是一本假托黃帝和侍女的偽經。(網上圖片)

《素女經》是一本關於房中術的著作,成書時間在兩漢以前,並在魏晉六朝的民間流傳修改。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性學作品,內容為黃帝與素女討論房中術的對話。

素女,後世把房中術稱作素女之道。(網上圖片)

黃帝因而沉思,並想要了解男女交合對身體的利弊,於是便請教精通房中術的侍女,問道:「我覺得自己精力衰退,脈理不順,並常常覺得憂心忡忡,坐立不安,感覺將會有大禍臨頭,這是怎樣的一回事?」

《素女經》部分內容並不可取,如書中指出農曆每月的廿八不可行房,欠科學根據。(網上圖片)

素女是傳說中精通性愛技法的神女,但其形象並不放蕩。漢代《論衡·命義》有曰:「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漢代張衡的《同聲歌》描述男女新婚洞房:「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可見素女形象深入民心。

後來的艷情小說,如《肉蒲團》、《金瓶梅》等,有傳是參考《素女經》而成。(網上圖片)

《素女經》認為性交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行為,壓抑性慾、杜絕性交是有害的。不過,性交要掌握節度,從而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縱慾過度者則會「漸以衰損」。

丹波康賴是東漢靈帝之後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孫,其《醫心方》是日本現存最早的醫書。(網上圖片)

《素女經》一書在《隋書》中仍有提及,但在唐朝之後佚失。慶幸的是,《素女經》早已流傳到日本。到了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日本人丹波康賴將《素女經》編入其著作《醫心方》第二十八卷中,今日我們看到的《素女經》版本,正是由此而來。

《素女經》,相傳是侍女向黃帝傳授房中術的對話錄。不過亦有人認為,《素女經》只是一本假托黃帝和侍女的偽經。(網上圖片)

《素女經》,相傳是侍女向黃帝傳授房中術的對話錄。不過亦有人認為,《素女經》只是一本假托黃帝和侍女的偽經。(網上圖片)

黃帝因而沉思,並想要了解男女交合對身體的利弊,於是便請教精通房中術的侍女,問道:「我覺得自己精力衰退,脈理不順,並常常覺得憂心忡忡,坐立不安,感覺將會有大禍臨頭,這是怎樣的一回事?」

侍女回答道:「當一個男子感到精力衰退、不安,大多是陰陽失調、房事不當所產生的後果。因為當女子的精力勝過男子時,就好比水勝過火一樣,自然會火滅煙消。性事應像烹調食物一樣,水和火要互相協調,才能調和五味,做出溫熱可口的佳餚。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將使他身體衰弱,甚至危及性命,因而失去快樂,沒有樂趣可言。所以人們一定要慎重對待陰陽交合之道。」(《素女經·至理第一》)

接著,二人交流更多對「性」的看法。後人將他們之間的對話記錄整合,集大成為《素女經》一書,成為日後中國著名的性學指南。

素女,後世把房中術稱作素女之道。(網上圖片)

素女,後世把房中術稱作素女之道。(網上圖片)

素女是傳說中精通性愛技法的神女,但其形象並不放蕩。漢代《論衡·命義》有曰:「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漢代張衡的《同聲歌》描述男女新婚洞房:「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可見素女形象深入民心。

《素女經》一書包含眾多「性」和養生理論,強調性行為與人的身體強弱是互相影響的;提及最早的優生學概念,即通過人為手段來控制生育,認為兩性交合是為了生養「賢良而長壽」的兒女;提出容易受孕的方法、如何以「性愛」達致延年益壽的方法、進行房事間的性心理觀、男女雙方在進行房事間獲得快感的方法、進行房事的頻率、九種交合的不同體位與方法,以及記載一些房中藥方,來治療關於性生活、性器官方面的各種疾病等。

《素女經》部分內容並不可取,如書中指出農曆每月的廿八不可行房,欠科學根據。(網上圖片)

《素女經》部分內容並不可取,如書中指出農曆每月的廿八不可行房,欠科學根據。(網上圖片)

《素女經》認為性交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行為,壓抑性慾、杜絕性交是有害的。不過,性交要掌握節度,從而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縱慾過度者則會「漸以衰損」。

雖然《素女經》成書於2000多年前,但書中的內容已包含眾多科學與醫學相關的知識,是中國漢、唐以前對「性」方面的理論和參考,影響甚廣,成為一本關於「性」的教科書。在隋、唐時,民間已有結婚男女共讀《素女經》的風俗,夫妻過新婚生活都會參考素女的理論。

後來的艷情小說,如《肉蒲團》、《金瓶梅》等,有傳是參考《素女經》而成。(網上圖片)

後來的艷情小說,如《肉蒲團》、《金瓶梅》等,有傳是參考《素女經》而成。(網上圖片)

《素女經》一書在《隋書》中仍有提及,但在唐朝之後佚失。慶幸的是,《素女經》早已流傳到日本。到了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日本人丹波康賴將《素女經》編入其著作《醫心方》第二十八卷中,今日我們看到的《素女經》版本,正是由此而來。

丹波康賴是東漢靈帝之後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孫,其《醫心方》是日本現存最早的醫書。(網上圖片)

丹波康賴是東漢靈帝之後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孫,其《醫心方》是日本現存最早的醫書。(網上圖片)

Tags:

日本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