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項羽自恃武藝高要挑機 劉邦痛斥對方「大逆不道」

史空穿梭

項羽自恃武藝高要挑機   劉邦痛斥對方「大逆不道」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項羽自恃武藝高要挑機 劉邦痛斥對方「大逆不道」

2022年04月26日 20:00 最後更新:20:35

典故出自東漢史學家班固之《漢書·高帝紀》:「漢王數羽曰:『夫為人臣殺其主,殺其已降,為正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客,大逆不道,罪十也。』」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勇武過人,兵強馬壯,一心要和劉邦比個高低。有一天,項羽率領的楚軍和劉邦的漢軍在廣武城相遇了。

內地電視劇《楚漢爭雄》中的劉邦(右,黃秋生飾)與項羽(任程偉飾)。圖為劇照。

內地電視劇《楚漢爭雄》中的劉邦(右,黃秋生飾)與項羽(任程偉飾)。圖為劇照。

項羽仗著自己武藝高強,想和劉邦單獨較量,就在陣前向劉邦喊話:「劉邦聽著,你我二人紛爭,擾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寧,今天咱們兩人在陣前比試一下,誰贏誰就得天下!」

劉邦自知武藝上不是項羽的對手,自然不肯應戰,就回答說:「你不配向我挑戰,你已經是個十惡不赦、理該誅殺的罪人。」

劉邦與項羽畫像。網上圖片

劉邦與項羽畫像。網上圖片

劉邦接著開始力數項羽「十宗罪」──首先是負約,因為按約,劉邦應為關中王,但項羽卻自己稱王;其次指他殺秦末楚義帝(即懷王)的大將軍宋義,自立為帥;第三指他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帶兵入關;第四指燒毀秦宮,掘始皇陵;第五,殺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嬰;第六,活埋20萬秦國百姓;第七,封王封地,趕走原主,弄得天下不寧;第八,佔有了彭城,奪取韓國之地,又強佔梁國和楚國的大片土地;第九,殺害義帝懷王;至於第十條,乃總結陳詞,指項羽作為臣子卻殺死君主,為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

劉邦(左)與項羽畫像。(網上圖片)

劉邦(左)與項羽畫像。(網上圖片)

所以,劉邦質問:「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我興仁義之兵來誅討你這個賤賊,你還有何顏面來向我挑戰啊!」

「大逆不道」一詞即由此而來,原意指犯上謀反等反叛行為,罪大惡極;在現代漢語中,多指違反倫常、罪孽深重,嚴重破壞固有秩序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