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看不慣竇氏專權 丁鴻藉日蝕勸漢和帝「防微杜漸」

史空穿梭

看不慣竇氏專權  丁鴻藉日蝕勸漢和帝「防微杜漸」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看不慣竇氏專權 丁鴻藉日蝕勸漢和帝「防微杜漸」

2022年05月05日 20:00 最後更新:06月10日 03:30

成語最早出自於晉朝韋謏的《啟諫冉閔》:「清誅屏降胡,以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 

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因為年紀尚小,便由竇太后臨朝聽政。當時,大將軍竇憲是太后的兄長,掌握軍權,而太后其他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位居朝廷要職,整個竇姓氏家族權傾一時,致使當時政局十分混亂。

漢和帝畫像。(網上圖片)

漢和帝畫像。(網上圖片)

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都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感到擔心,卻沒人敢向皇帝表奏。當時,有個司徒(相當於丞相),名叫丁鴻,對朝廷很忠誠,對經書極有研究,也看不慣竇氏專權,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

有一次,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人們視為不祥的徵兆,向和帝上了一封密書,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徵,而月亮比喻臣下,日蝕的出現就是在顯現臣子們在侵奪君王的權力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丁鴻更引用《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無疑是用這災異之象給我們警戒,我們不能把它當作遊戲娛樂,不當回事。希望您能親攬政權,從小處著手,就可以防止壞事逐漸擴大。兇惡的禍源除去了,吉祥自會出現。要知道,穿破岩石的大水,開始都是涓涓細流;參天蔽日的大樹,開始也是剛露綠色的小枝。如果大王您不從細小處著手,到根深蒂固時,就不易清除了!」

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十天之後,和帝收回竇憲的兵權,削弱竇氏家族的權力,化解了一場潛在的政治危機。

在我們今日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要防微杜漸。(網上圖片)

在我們今日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要防微杜漸。(網上圖片)

「防微杜漸」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要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也用來形容防弊,須及時從小處著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