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Be Water」遊擊示威手法 英國計劃立法全禁

博客文章

香港「Be Water」遊擊示威手法 英國計劃立法全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Be Water」遊擊示威手法 英國計劃立法全禁

2022年05月13日 12:19 最後更新:12:34

英國政府反修例期間多次出聲支持香港「和平示威」,如今卻計劃立法嚴厲打擊本國民眾的示威活動。

英國內政部日前表示,將對《公共秩序法》進行的新的關鍵性修改,堅決打擊「游擊抗議」(guerrilla protest tactics),以制止少數自私的抗議者持續的抗議和造成的重大破壞,直指他們侵犯了英國公眾和平地進行日常生活的權利。

甚麼是「游擊抗議」?其實就係香港的「Be Water」遊擊式示威手法。

香港示威者在「和你塞、機場交通壓力測試日」阻塞機場交通行動中,於機場島道路放火燒路障。

香港示威者在「和你塞、機場交通壓力測試日」阻塞機場交通行動中,於機場島道路放火燒路障。

2019年反修例風波期間,香港多區演變成戰場,暴力示威者在多條主要幹道設路障、縱火破壞港鐵等公共設施、發起機場「和你塞」,更揚言「香港人抗爭模式幅射全球」,備受其他國家和地區抗爭者推崇和學習。

反修例風波期間,示威者在多區堵塞道路。

反修例風波期間,示威者在多區堵塞道路。

英國過去幾年亦發生過多宗針對重要政府建築或交通工具的「佔領」示威,示威者往往會將自己鎖在建築物的大門或主要幹道上,阻礙設施運作,嚴重影響民生及浪費公帑。這些示威多數是由激進環保組織策劃,包括「反抗滅絕」、「隔絕不列顛」及「停用石油」等。

英國示威者將自己粘在道路上。AP圖片

英國示威者將自己粘在道路上。AP圖片

2019年初,「滅絕叛亂」組織的連日抗議,使倫敦部分地區陷入癱瘓,就激起了一些政治家的呼籲,要求賦予警方更嚴厲的權力,以防止過度破壞。

為了表明英國政府打擊「游擊抗議」的決心,內政大臣普里蒂·帕特爾周三向下議院提出了公共秩序法案。他在一份聲明中說:「近年來,我們所看到的是由少數自私的人以抗議的名義進行的犯罪性、破壞性和自我毀滅的游擊戰術的增加」。

他表示,這些反社會的抗議活動不僅給想要正常生活的守法公民造成了無盡的延誤和痛苦,而且還分散警力,將警察從最需要他們防止嚴重暴力和鄰里犯罪的社區扯走。而該法案支持警方採取積極行動,這將進一步幫助預防犯罪和伸張正義。

法案提出設立新的刑事罪行重判激進示威者,禁止示威者以任何方式,將自己粘或鎖在重要建築物、公共交通系統或興建中的公共交通系統地盤,從而阻礙相關場所運作。違者最高可被判監6個月及無上限罰款。

除了禁止「鎖起自己」外,法案亦提出設立新刑事罪行,禁止阻礙重要國家基建運作,例如機場、鐵路甚至是印刷傳媒,違者最高可被判監12個月及無上限罰款。

法案同時提出擴大英國警方截查搜身權力,讓警員能夠針對上述新設罪行充公所需物證。法案亦提出賦予法院權力,針對屢犯者實施禁制令,防止他們一再干擾基建。

內政部就表示,此舉是為了恢復去年在現已通過的《警察、犯罪、判刑和法院法案》中提出的措施,這些措施當時被上議院否決了。而今次法案提交國會後,預料在保守黨掌握下議院大多數議席下,即使上議院再次否決,法案也可以過關,正式成為法律。

反修例風波期間,香港示威者多次堵塞交通要道、破壞公共設施大搞非法暴力抗議活動,當時英國等西方政客就稱為「和平示威」,呼籲必須保障民眾和平示威的權利。當「和平示威」燒到自己門口,類似的抗議手法,就變為需要被嚴令禁止的刑事罪行,而「和平示威者」也變成是自私的、危險的、侵犯了其他公眾權利的抗議者,需要儘快立法,擴大警方權限有效制止示威。

高人話,英國政府如今大為緊張,要禁止所有游擊示威手法,同當時批評中央涉港政策、聲援反修例示威者的立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一次體現了英國的雙重標準。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港鐵

黎智英案「從犯證人」陳梓華繼續作供,辯方就陳梓華的口供及與警方的錄影會面内容進行盤問,並指陳在庭上的部分供詞,沒有在其口供或錄影會面中提及,惟法庭關注辯方盤問方式對證人造成不公。

就與黎智英的第五次會面,陳梓華曾作供指黎曾表示「佢哋會進行封鎖、制裁,嚟向政府施壓」,辯方指相關對話内容在陳的口供或錄影會面中沒有提及,惟主審法官隨即作出指正,表示相關内容在陳的口供中有提及,隨後辯方撤回該問題。

法官杜麗冰關注,辯方須具體指出相關證供。辯方稱,希望提調高效率,故不逐一提及相關證供,杜官提醒辯方認為有此必要,認為辯方在沒提供口供或錄影會面紀錄予陳的情況下進行盤問,會對陳造成不公。

法官直言:「呢個就係問題,呢份嘢我哋(法庭)未睇過,我係咁啱睇到啫,而且咁大段嘢,你(辯方律師)唔俾佢(陳梓華)睇晒成段就要佢答,唔係咁公平,呢份嘢已經都 2021年落㗎喇」。

不過法庭上的這段答門,幾乎在外國媒體的報道上「絕跡」,西方媒體及政客近期更是好少關心具體的庭審內容,只係大大聲抹黑話「審訊不公」,或者搞下「行為藝術」以示聲援。

美國國會及行政中國委員會(CECC) 主席史密斯與眾議員蘇奧齊早前就宣布,正推動立法,將位於華盛頓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對外街道,改名為「Jimmy Lai Way」(黎智英路)。黎智英兒子黎崇恩好受鼓舞話,以其父命名,是要提醒「香港已成為將自由和民主倡議者關入監獄的警察國家。」

歐洲議會大會則透過表決通人權決議案,強烈譴責香港政府採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要求無條件釋放黎智英、李宇軒、黃煡聰等「香港民主運動人士」。

高人話,透過外媒的關注重點可以見到,西方實質上並不關心黎智英審訊是否公平,甚至不關心究竟能否「救黎」,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將案件和黎智英塑造為一個象征符號,最大化地攻擊特區和中央政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