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伯東行遇北海之神 「望洋興嘆」大自然奇觀
成語最早出自戰國莊子之《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名叫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浪濤,為黃河之大,景色之美,興奮不已,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全在這裡了。有一天,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今為渤海)。
河伯向東遙望,只見浩瀚的大海無邊無際,看不見水流的盡頭,他很驚訝,情不自禁地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道:「俗語說:『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己了。』這不正是說我嗎?」
- 閱讀更多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老子「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成就旅行名句
旅遊達人經常掛在嘴邊的經典名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句來自老子《 ...
王倪以美人為例 讓齧缺從「沉魚落雁」中悟世事 ...
「沉魚落雁」這則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周所寫的《莊子·齊物論》,有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