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吳起巧妙勸誡魏武侯 德行不修將致「舟中敵國」

史空穿梭

吳起巧妙勸誡魏武侯   德行不修將致「舟中敵國」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吳起巧妙勸誡魏武侯 德行不修將致「舟中敵國」

2022年05月31日 20:00 最後更新:22:57

成語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戰國時,有個著名軍事家,名叫吳起,他是衛國人。曾師從曾子,最初在魯國做官,後因聽說魏國的文侯是位賢明的君主,他便投奔過來,位拜將軍。

吳起畫像。(網上圖片)

吳起畫像。(網上圖片)

吳起雖貴為功業彪炳的大將,卻一點架子也沒有,平日對人謙讓友善,對待部屬更情如手足。他還有一個不同於其他統帥的長處:那便是他能以身作則,跟士兵們打成一片,即使是長途的急行軍,他也不輕易騎馬。此種苦幹、實幹,與手下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作風,令他贏得朝野和全體將士的擁護。

後來,魏文侯去世,其子武侯繼位。吳起仍在魏國當將軍。一天,武侯偕吳起等坐船沿黃河而下,途中,他環顧四周景色,對吳起說:「看看我的江山多麼雄偉,有了這些天然險峻的屏障,魏國是何等的強大堅固啊!」

魏武侯(中)喜歡充當老大。(網上圖片)

魏武侯(中)喜歡充當老大。(網上圖片)

吳起聽了,搖頭說:「我看國家的堅固強盛與否,在於國君的德行,而不在於山河形勢的險要。從前的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鄱陽湖,但由於德行不修,後來終究為禹所滅。夏桀國土,左有黃、濟二河,右有泰、華二山,伊闕在南,羊腸板道在北,可是,他修政不仁,故為商湯逐放。殷紂時,左有孟門,右有太行,北有恒山,南有黃河,但殷紂不德,結果仍為周武王所殺。由此看來,可知德行比山河的險峻尤為重要。為王者如不修德行,說不定連最親近的同舟之人,也可能變成仇敵啊!」

武侯連連地頷首稱是:「你說得很對,你說得很對!」隨即封他為西河太守,從此,吳起的名氣比以前更為響亮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舟中敵國」意思是同船的人都可能成為敵人,也即眾叛親離,十分孤立。後也用來比喻即使很親近的人,也有可能背叛的意思。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