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楊終規勸「臨深履薄」 馬廖不納致全家遭遣返

史空穿梭

楊終規勸「臨深履薄」  馬廖不納致全家遭遣返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楊終規勸「臨深履薄」 馬廖不納致全家遭遣返

2022年05月26日 20:00 最後更新:23:03

成語最早出自周朝佚名作品《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東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名將馬援的第三女。馬援歸順光武帝劉秀後,率兵征戰,為東漢統一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為新息侯。他為人正直清廉,難免得罪一些權貴。

更多相片

馬援(左)作戰圖。(網上圖片)

成語最早出自周朝佚名作品《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馬皇后畫像。(網上圖片)

馬援病故後,光武帝聽了他人譭謗言之後,就收回新息侯印綬,也不許馬援葬入選定的墓地。後來經馬夫人為亡夫申辯,光武帝才恩准。但馬家地位卻大不如從前。

漢章帝畫像。(網上圖片)

之後,劉炟即位,即為漢章帝,尊馬氏為皇太后。為報答馬氏的養育之恩,多次提出要給馬氏三個哥哥加封,即馬廖、馬防和馬光。長兄馬廖性情寬和溫厚,潔身自愛,但管教子孫卻不够嚴厲。他的兒子馬豫行為放蕩,兩個兄弟也生活奢侈,更拉幫結派,引致朝中大臣不滿。

楊終畫像。(網上圖片)

馬廖的好友楊終看到此情況,就寫信勸馬廖說:「本朝初年,有許多王侯貴族之子弟,仗著家中掌握朝廷權柄,胡作非為,觸犯法律,最後都被整治,家族也難以免禍。外戚最忌擅權亂政,如今你居於此種位置,怎麼就沒覺得自己像是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一樣危險呢?你怎麼就不以那些人的結局引以為戒呢?」

馬援(左)作戰圖。(網上圖片)

馬援(左)作戰圖。(網上圖片)

馬援病故後,光武帝聽了他人譭謗言之後,就收回新息侯印綬,也不許馬援葬入選定的墓地。後來經馬夫人為亡夫申辯,光武帝才恩准。但馬家地位卻大不如從前。

女兒馬氏13歲時,入太子宮。她知書達理,性情溫和,孝順賢淑,甚得太子劉莊寵愛。後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馬氏被封為皇后。馬氏無子,賈貴人生劉炟,馬氏抱養,視如己出,悉心教導。

馬皇后畫像。(網上圖片)

馬皇后畫像。(網上圖片)

之後,劉炟即位,即為漢章帝,尊馬氏為皇太后。為報答馬氏的養育之恩,多次提出要給馬氏三個哥哥加封,即馬廖、馬防和馬光。長兄馬廖性情寬和溫厚,潔身自愛,但管教子孫卻不够嚴厲。他的兒子馬豫行為放蕩,兩個兄弟也生活奢侈,更拉幫結派,引致朝中大臣不滿。

漢章帝畫像。(網上圖片)

漢章帝畫像。(網上圖片)

馬廖的好友楊終看到此情況,就寫信勸馬廖說:「本朝初年,有許多王侯貴族之子弟,仗著家中掌握朝廷權柄,胡作非為,觸犯法律,最後都被整治,家族也難以免禍。外戚最忌擅權亂政,如今你居於此種位置,怎麼就沒覺得自己像是面臨深淵,腳踏薄冰一樣危險呢?你怎麼就不以那些人的結局引以為戒呢?」 

然而,馬廖愛子心切,不忍苛責,沒聽取楊終勸諫。結果,馬氏一門後來因竇憲的謀反案受到牽連,全部被罷黜,遣返回封國。

楊終畫像。(網上圖片)

楊終畫像。(網上圖片)

「臨深履薄」的原義是走近深淵,踩在薄冰上,隨時遇險;後來用以形容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唯恐稍一不慎,就出問題。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