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明帝馬皇后以「車水馬龍」為戒 堅拒外戚封侯

史空穿梭

漢明帝馬皇后以「車水馬龍」為戒 堅拒外戚封侯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漢明帝馬皇后以「車水馬龍」為戒 堅拒外戚封侯

2022年06月23日 20:00 最後更新:23:25

「車水馬龍」這個成語出自於 《後漢今・明德馬皇后紀》:「前過灌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士口游龍,侖頭衣綠,領袖正氣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西漢末年,政局風起雲變,而王莽篡漢就正正為這場亂事畫下了休止符。可惜好景不長,新朝國祚年僅15年,中國又再一度陷入混亂。最後乃靠漢宗室劉秀以讖緯、符圖一舉奪天下,才得以恢復大漢正統。

更多相片

西漢末年(網上圖片)

「車水馬龍」這個成語出自於 《後漢今・明德馬皇后紀》:「前過灌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士口游龍,侖頭衣綠,領袖正氣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漢明帝畫像(網上圖片)

當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便隨即登基為帝,是為漢明帝。為了紀念那些曾經協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們,漢明帝就決定讓畫師在南宮雲臺上畫上他們的肖像,以揚後世。可是,在這些功臣像中,唯獨缺少了大功臣馬援的畫像。

馬援銅像(網上圖片)

有下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斗膽問漢明帝箇中緣故。原來是因為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這位伏波將軍的女兒,為了避免有專寵外戚之嫌,明帝便故意不畫馬援的畫像。

圖為清代焦秉貞《歷代賢后故事圖冊》之《約束外家》。網上圖片

同時,馬皇后亦因父親遭小人陷害而死一事,而處處虛心待人。因此就算馬皇后未有產下一子,明帝亦未有嫌棄她,甚至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時,更把賈氏之子交由馬皇后教養,以表對她的重視。當然,馬皇后也沒有辜負明帝的期望,不但待賈氏子如親子,更立志要精心培養他為一代明君,所以母子兩人關係十分緊密。

西漢末年(網上圖片)

西漢末年(網上圖片)

當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便隨即登基為帝,是為漢明帝。為了紀念那些曾經協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們,漢明帝就決定讓畫師在南宮雲臺上畫上他們的肖像,以揚後世。可是,在這些功臣像中,唯獨缺少了大功臣馬援的畫像。

漢明帝畫像(網上圖片)

漢明帝畫像(網上圖片)

有下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斗膽問漢明帝箇中緣故。原來是因為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這位伏波將軍的女兒,為了避免有專寵外戚之嫌,明帝便故意不畫馬援的畫像。

馬援銅像(網上圖片)

馬援銅像(網上圖片)

同時,馬皇后亦因父親遭小人陷害而死一事,而處處虛心待人。因此就算馬皇后未有產下一子,明帝亦未有嫌棄她,甚至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時,更把賈氏之子交由馬皇后教養,以表對她的重視。當然,馬皇后也沒有辜負明帝的期望,不但待賈氏子如親子,更立志要精心培養他為一代明君,所以母子兩人關係十分緊密。

圖為清代焦秉貞《歷代賢后故事圖冊》之《約束外家》。網上圖片

圖為清代焦秉貞《歷代賢后故事圖冊》之《約束外家》。網上圖片

漢明帝去世後,18歲的太子便即位為帝,是為漢章帝。為了報答馬皇后的教養之恩,漢章帝不僅尊她為皇太后,更打算為馬太后的兄弟封爵。然而,光武帝生前就有定下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祖策,於是馬太后便厲聲反對:「皇上,難道你忘了先帝所訂下的制度了嗎?以前外戚外出時啊,總是『車如流水,馬如游龍』。這般招搖,難道皇上打算讓歷史重演嗎?」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便是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始初形容外戚叱吒風雲、能駕馭皇權時,受萬人獻媚時的景象;現今用來形客街道車馬往來時的繁華場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