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夢華錄》重現宋代「茶百戲」 技藝更勝咖啡拉花?

歷史長河

《夢華錄》重現宋代「茶百戲」 技藝更勝咖啡拉花?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夢華錄》重現宋代「茶百戲」 技藝更勝咖啡拉花?

2022年07月14日 18:11 最後更新:22:00

古裝劇《夢華錄》在內地熱播。故事背景是北宋年間,劉亦菲飾演的女主趙盼兒在江南水鄉錢塘登場,茶藝精湛的她開了一家湖畔茶鋪,與男主顧千帆的初遇也從茶盞間開始。

隨著劇情發展,趙盼兒與兩位姐妹將錢塘的茶鋪開到了都城東京汴梁(現河南省開封市)。劇中花了不少篇幅展現宋代的茶文化,來看看宋代喝茶有多講究。

更多相片

一、點茶

中國的茶文化從唐朝開始快速發展,唐朝流行「煎茶」,到宋代「點茶法」成為了主流,日本茶道亦源自宋代點茶。「點茶」與「焚香、掛畫、插花」一起並稱為宋代「四藝」。

在《夢華錄》裡,女主趙盼兒的趙氏茶鋪被稱為「錢塘第一」,即使獨坐一隅,茶客也絡繹不絕。

「點茶」的出現讓整個烹茶的過程變得有戲可看,飲茶從前期工作就開始衍生出視覺美感。《夢華錄》裡趙盼兒取的是泉水烹茶,且現場將餅茶碾成細粉末,現碾現點。「點茶」首先講究「煮水不煮茶」,等待水燒到 90 度左右,在提前溫熱過的茶盞裏放入細茶粉與少量沸水,使其形成濃膏狀茶湯。

初到東京看見人們仍用「煎茶法」對待細嫩的雙井白芽茶時,趙盼兒便親自上手點茶。接下來,一邊緩慢加入更多熱水,一邊用茶筅或茶匙轉著圈擊打茶湯,古人稱之為「擊拂」,茶湯上層會隨之浮起泡沫,整個這一系列動作就是「點茶」的「點」。

茶湯上泡沫的分布決定著一杯茶的優質程度,《延福宮曲宴記》裡形容優者是「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

二、茶百戲

點茶法讓茶湯浮起泡沫,這些泡沫讓更重要的茶藝美學出現——茶百戲。「茶百戲」又叫「湯戲」或「水丹青」,「下湯運匕」,以茶湯上的泡沫為畫紙,用小勺形狀的工具為畫筆,小勺蘸水,以水為墨在茶湯上作畫。

茶百戲融合了茶藝與水墨畫技巧,寥寥數筆就讓山水、事物栩栩如生。在不了解茶百戲時,很多人會將其與咖啡拉花混淆,但不同於在咖啡上疊加牛奶作畫的手法,茶百戲只需要清水就能讓層次出現,變幻圖案。且用茶筅攪拌後,茶百戲圖案會消失,再次注水,畫作又會出現。

唐朝時茶百戲就已出現,宋徽宗對茶百戲的熱忱讓其發展達到高峰,但茶百戲並沒有一直傳承,反而漸漸沒落了。直到 2009 年,中國首位茶學專業國際交流員章志峰才恢復了茶百戲的技藝,2017 年茶百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鬥茶

點茶法造就的茶湯泡沫不僅讓藝術性極強的「茶百戲」有施展空間,也鋪墊了「鬥茶」之風。「鬥茶」也叫「茗戰」,在唐朝就已出現,宋時達到巔峰。蘇東坡還寫過:「嶺外唯惠人喜鬥茶,此水不虛出也!」從上層階級到民間,全民「鬥茶」。「鬥茶」一來比拼「茶色」,當時「白茶為貴」,宋徽宗推出鬥色標准——「以純白為上真,清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

二來主要比拼的是茶湯泡沫的優劣,細膩程度和持續時間是決定要素,當時用「咬盞」一詞形容。如果泡沫細膩濃厚,就會與茶盞盞壁咬合,不會輕易出現水痕,且能蓋住底下的茶湯顏色。「咬盞」的時間越長,則越有可能贏得「鬥茶」的勝利。第三點則是比拼「茶味」,《夢華錄》也用接近一集的時長展現了「鬥茶」盛況。

四、團茶與散茶

品茶除了欣賞茶藝,最關鍵的當然是茶葉的品質。

北宋時期最頂流的茶品當屬產於建州(今福建建甌)的北苑官焙(貢茶)。這是一種源於唐代福州研膏茶工藝的蒸青緊壓團茶。在《夢華錄》裡提到的「龍鳳團茶」多見於宮廷,這是宋代興起的小茶餅,印有龍鳳圖案。歐陽修就在《歸田錄》裡明確寫過:「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團茶做工復雜,在使用時也費心費力,因而的確只適用於宮廷。

在民間,即使是普通的茶餅,也需要碾衝調抹等程序,很多老百姓為生活忙碌,來去匆匆,根本等不及,便興起了「散茶」。《夢華錄》裡正是因為有「散茶」的需求,才有了茶坊的多功能升級。「散茶」並不復雜,將茶葉放到茶盞中,衝入沸水,便是一盞茶。時至今日,「散茶」的形式仍然被大家使用著。

此外茶點也是宋代飲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果的香甜中和茶的苦澀,讓飲茶的層次更加豐富。

說到飲茶的美學,自然也繞不開「茶器」。在《夢華錄》裡,一開始並未講究茶器之美,直到茶坊升級為走高端路線後,趙盼兒想到用名貴的茶盞來盛好茶,提高質感與價格。

宋代茶器由金、銀、銅、鐵、瓷、石等各種材質製作,但瓷器依然是所用最多的。宋代崇尚簡約的美學,為世人周知,這在茶器中也可見一斑。宋人取法自然,看劇中出現過的茶盞,也大都沒有繁復冗餘的花紋裝飾,以整體造型和釉色為關鍵元素。由於當時崇尚「白茶黑盞」,黑釉瓷的發展也在宋代達到新的高度,尤其是福建建窯的黑釉茶盞(建盞)最受宮廷喜愛。

從《夢華錄》窺看宋代的飲茶生活,處處皆是美學講究。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楊沛「竭盡全力」治理鄴城 王公貴族不敢造次

2024年05月17日 20:00

「竭盡全力」這個成語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中,當中有言:「太祖見之,問曰:『以何治鄴?』沛曰:『竭盡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

新鄭縣長楊沛為人正直、有遠見。東漢末年,天災頻發,新鄭也免不了受饑荒所困。百姓食不果腹,臉黃肌瘦。有見及此,楊沛責無旁貸地號召民眾大量收集乾椹、野豆等食物,以應對荒年。

椹,同「葚」,即桑樹的果實。古人因糧食不足,故把桑椹曬成「乾兒」,充當糧食。因此,「乾椹」就是曬乾了桑椹。(網上圖片)

椹,同「葚」,即桑樹的果實。古人因糧食不足,故把桑椹曬成「乾兒」,充當糧食。因此,「乾椹」就是曬乾了桑椹。(網上圖片)

當時正逢李傕郭汜之亂,曹操為了奉迎漢獻帝,必先要途經楊沛所處的新鄭。恰巧,曹操部隊糧餉不足,多虧楊沛進獻乾椹,犒勞軍士,才讓行軍進程免受影響。曹操非常感激楊沛出手相助,在他輔政以後,便把楊沛擢升為長社縣令。楊沛也不負所望,把長社治理得井井有條。

李傕郭汜之亂,是指漢獻帝初平三年,軍閥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部將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長安殺王允及朝官多人。隨後,李傕劫持了漢獻帝,郭汜則扣留了公卿大臣。後來,郭、李兩人相互攻伐,燒殺搶掠。李傕最後為曹操所殺,面郭汜則死於部下手中。(網上圖片)

李傕郭汜之亂,是指漢獻帝初平三年,軍閥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部將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長安殺王允及朝官多人。隨後,李傕劫持了漢獻帝,郭汜則扣留了公卿大臣。後來,郭、李兩人相互攻伐,燒殺搶掠。李傕最後為曹操所殺,面郭汜則死於部下手中。(網上圖片)

建安九年,曹操為了發展經濟,正式頒布了租調制。按規定,田租按畝收稅,而每畝土地年繳租谷四升;戶調則按戶征收,每戶需繳納絹二匹、綿二斤。為了防止地方豪強地主漏交租調,曹操更是規定各地嚴加檢查。

可是世界上總有人知法犯法,豪強曹洪恃著自己是曹操堂弟,又有從龍之功,竟公然支持他的賓客拒交租調。楊沛可不怕曹洪,見曹洪的行為有礙租調制的執行,馬上就把曹洪的賓客抓了起來,更是依法打斷了他們的腿,再把他們擇日處死。

曹洪聞訊後,自然心中不忿,急忙地就去找曹操告狀。楊沛見況,亳不畏懼,甚至搶先一步把抗稅的賓客處死。曹洪氣得兩眼發黑,想著有了堂哥撐腰,一定要把這個楊沛千刀萬剮。可是,曹操不僅沒有處置楊沛,反而十分欽佩楊沛的膽識。在曹操的命令下,楊沛先後出任九江、東平、樂安等郡的太守。

雖然楊沛後來因與督軍爭鬥,被判刑五年,但曹操對他的賞識卻沒有減少。曹操多年出征在外,對京都鄴城及周邊縣城的治安管理難免有疏忽,導致他極需要一個敢於碰硬、擅於管理的人來協助他管理秩序。思來想去,曹操還是決定把獄中的楊沛提拔為鄴都令。

楊沛上任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打算如何治理鄴城。面對曹操的提問,楊沛鎮定自如地回答說:「我定竭盡心力宣傳法紀,秉公執法,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了連連稱讚,並對左右說道:「你們聽見了嗎?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啊!」為了答謝當年西迎天子楊沛的接濟,曹操還特意賜賞楊沛奴僕十人、絹百匹。

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門大族道已經露出了害怕的神色,更連夜告誡自己的族人莫要觸犯法紀,切記出門在外謹言慎行。因此,楊沛任職多年,社會極為安定。

後人據此提煉出「竭盡全力」這個成語,意指用盡全部的力量,即做出最大努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