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宰我在國君面前不懂裝懂 老師孔子教育後「既往不咎」

史空穿梭

宰我在國君面前不懂裝懂  老師孔子教育後「既往不咎」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宰我在國君面前不懂裝懂 老師孔子教育後「既往不咎」

2022年07月28日 20:00 最後更新:07月29日 13:47

「既往不咎」這個成語出自於《論語・八佾》,書中這樣寫道:「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賜藥孔子,以表讚揚(網上圖片)

哀公賜藥孔子,以表讚揚(網上圖片)

在春秋時期,因為魯哀公認為土地神對國家所有的大小事務都有着很強的影響力,所以他不僅十分重視土地神的祭拜儀式,還要在外敵入侵,國家需要調兵打仗時,把土地神的牌位帶在身上才感到安心。為了彰顯這份恭敬虔誠之心,魯哀公決定為土地神再立一個木製的牌位。可是,用甚麼材質的木材卻把魯哀公難倒了。

祭拜土地神(網上圖片)

祭拜土地神(網上圖片)

為了解開這個難題,魯哀公便派人把孔子的學生宰我找來。宰我作為孔門十哲之一,乃十分擅長言辭。因此當魯哀公把難題給他後,他想也沒想便回答道:「大王,您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魯哀公聽後便追問:「為甚麼周代要栗木?」宰我大抵也不清楚,便帶着猜疑的語氣說:「是為了讓百姓『戰栗』(通「慄」音)。」

哀公問學孔子(網上圖片)

哀公問學孔子(網上圖片)

後來,當孔子聽到宰我那毫無根據且荒唐的答覆後,便不自覺搖了搖頭,心想:此事不可再犯,便把宰我叫到跟前,進行了一番教育。孔子看着眼前宰我說的:「已做之事,不用再解釋;已完成之事,也不必再勸諫;已過去之事,也不會再責怪。今次讓你來,並不是想讓你難堪,只是要提醒你,今後你説話一定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在國君面前,莫要不懂裝懂,更不要對沒有把握的事亂加臆測。」

「既往不咎」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追究。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