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木帆船如何突破海空軍封鎖 國共海南島之戰

歷史長河

木帆船如何突破海空軍封鎖 國共海南島之戰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木帆船如何突破海空軍封鎖 國共海南島之戰

2022年08月15日 10:00 最後更新:08月16日 14:27

在今天,解放軍要發動登陸作戰有新銳的075型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約40,000噸,可搭載30多架各型直升機及3艘726型氣墊登陸艇(LCAC),並有遼寧號及山東號航空母艦可用作奪取制空權,但在上世紀50年代爆發的海南島解放之戰中,解放軍以劣勢之裝備對抗國國民黨軍的軍艦與飛機,在歷時50多天戰疫中成功殲敵守軍3.3萬餘人,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1950年2月初,在廣州召開海南登陸作戰會議。(網上圖片)

1950年2月初,在廣州召開海南登陸作戰會議。(網上圖片)

粵桂邊戰役結束後,國民黨軍隊的部分殘餘勢力紛紛從內地逃往海南島。鑑於國民黨軍隊盤踞海南,極大地影響了華南地區的政治安定、經濟恢覆和國防鞏固。為了迅速解放海南島,中央軍委於1949年12月命令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由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統一指揮。1950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指出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1950年的光榮任務,是解放台灣、海南島和西藏,殲滅蔣介石殘餘勢力,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同時命令渡海作戰部隊「爭取於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

更多相片
1950年2月初,在廣州召開海南登陸作戰會議。(網上圖片)

在今天,解放軍要發動登陸作戰有新銳的075型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約40,000噸,可搭載30多架各型直升機及3艘726型氣墊登陸艇(LCAC),並有遼寧號及山東號航空母艦可用作奪取制空權,但在上世紀50年代爆發的海南島解放之戰中,解放軍以劣勢之裝備對抗國國民黨軍的軍艦與飛機,在歷時50多天戰疫中成功殲敵守軍3.3萬餘人,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由驍勇善戰的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網上圖片)

粵桂邊戰役結束後,國民黨軍隊的部分殘餘勢力紛紛從內地逃往海南島。鑑於國民黨軍隊盤踞海南,極大地影響了華南地區的政治安定、經濟恢覆和國防鞏固。為了迅速解放海南島,中央軍委於1949年12月命令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由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統一指揮。1950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指出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1950年的光榮任務,是解放台灣、海南島和西藏,殲滅蔣介石殘餘勢力,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同時命令渡海作戰部隊「爭取於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

1950年1月到5月,在廣東地區徵收船只2666只用於海南島之戰。(網上圖片)

在華南分局領導下,廣東人民在完成了緊張艱巨的廣東戰役、粵桂邊戰役支援前線工作任務後,隨即投入海南島戰役的支援前線工作。由於地處戰鬥前沿,南路地區人民承擔了主要的任務。雷州半島各縣區在解放軍到達的一個月前就先後成立了支援前線委員會,為大軍籌糧備船。1950年1月到5月,在廣東地區徵收糧食7000餘萬斤,船只2666只,牛車4.5萬輛, 動員船工1.2萬人、民工 96.6萬人,建築公路3264公里,橋梁94座,渡口6個,有力地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海南島戰役獲當地人民的支持。(網上圖片)

在海南島,瓊崖軍民遵照華南分局「應集中全部力量,進行迎接並支援大軍渡海作戰解放瓊崖之準備工作」的指示,掀起迎軍支前的高潮,在全島開展籌集錢糧的「一元錢一鬥米」運動,認購了40萬元的解放公債。

根據四次偷渡的成功經驗,確定以木帆船為主。(網上圖片)

1950年3月5日和26日,渡海作戰部隊組織了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共8470餘人的部隊,分兩批四次,突破國民黨軍飛機、軍艦的封鎖和攔截,在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渡過瓊州海峽,登上海南島。四次偷渡成功,使島上人民武裝力量增加了近一個師的兵力,大大增強了海南人民和瓊縱部隊迎接大軍渡海作戰的信心;同時也使後續主力部隊極大地樹立了敢於用木船突破國民黨海軍、 空軍的封鎖,登島殲敵的信心,消除了對「無風三尺浪,有風浪一丈」的大海顧慮和「革命到海底」之恐懼,為主力部隊大規模登陸作戰積累了經驗,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四次偷渡的成功經驗,葉劍英、鄧華、賴傳珠等人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決定放棄依靠改裝大批機器船只和購買登陸艇實施大舉渡海的作戰方針,確定以木帆船為主,爭取部分改裝機器船,抓住有利時機,組織兩軍主力,提前實施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中央軍委和第四野戰軍前委均同意這一作戰方針。

海南島戰役解放軍之合照。(網上圖片)

1950年4月16日晚7時,解放軍開始強渡瓊州海峽。渡海船隊勇往直前地駛向瓊島,在海戰史上創造了木船打敗軍艦的奇跡。17日淩晨,船隊突破國民黨陸海空軍對海上的封鎖,在瓊崖縱隊和解放軍先遣部隊的配合下,在海南島北部海岸勝利登陸,隨即向縱深挺進。薛岳苦心經營數月的「立體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

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名為海南艦,以茲紀念。(網上圖片)

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名為海南艦,以茲紀念。(網上圖片)

由驍勇善戰的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網上圖片)

由驍勇善戰的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組成渡海作戰兵團。(網上圖片)

在華南分局領導下,廣東人民在完成了緊張艱巨的廣東戰役、粵桂邊戰役支援前線工作任務後,隨即投入海南島戰役的支援前線工作。由於地處戰鬥前沿,南路地區人民承擔了主要的任務。雷州半島各縣區在解放軍到達的一個月前就先後成立了支援前線委員會,為大軍籌糧備船。1950年1月到5月,在廣東地區徵收糧食7000餘萬斤,船只2666只,牛車4.5萬輛, 動員船工1.2萬人、民工 96.6萬人,建築公路3264公里,橋梁94座,渡口6個,有力地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1950年1月到5月,在廣東地區徵收船只2666只用於海南島之戰。(網上圖片)

1950年1月到5月,在廣東地區徵收船只2666只用於海南島之戰。(網上圖片)

在海南島,瓊崖軍民遵照華南分局「應集中全部力量,進行迎接並支援大軍渡海作戰解放瓊崖之準備工作」的指示,掀起迎軍支前的高潮,在全島開展籌集錢糧的「一元錢一鬥米」運動,認購了40萬元的解放公債。

海南島戰役獲當地人民的支持。(網上圖片)

海南島戰役獲當地人民的支持。(網上圖片)

1950年3月5日和26日,渡海作戰部隊組織了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共8470餘人的部隊,分兩批四次,突破國民黨軍飛機、軍艦的封鎖和攔截,在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渡過瓊州海峽,登上海南島。四次偷渡成功,使島上人民武裝力量增加了近一個師的兵力,大大增強了海南人民和瓊縱部隊迎接大軍渡海作戰的信心;同時也使後續主力部隊極大地樹立了敢於用木船突破國民黨海軍、 空軍的封鎖,登島殲敵的信心,消除了對「無風三尺浪,有風浪一丈」的大海顧慮和「革命到海底」之恐懼,為主力部隊大規模登陸作戰積累了經驗,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四次偷渡的成功經驗,葉劍英、鄧華、賴傳珠等人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決定放棄依靠改裝大批機器船只和購買登陸艇實施大舉渡海的作戰方針,確定以木帆船為主,爭取部分改裝機器船,抓住有利時機,組織兩軍主力,提前實施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中央軍委和第四野戰軍前委均同意這一作戰方針。

根據四次偷渡的成功經驗,確定以木帆船為主。(網上圖片)

根據四次偷渡的成功經驗,確定以木帆船為主。(網上圖片)

1950年4月16日晚7時,解放軍開始強渡瓊州海峽。渡海船隊勇往直前地駛向瓊島,在海戰史上創造了木船打敗軍艦的奇跡。17日淩晨,船隊突破國民黨陸海空軍對海上的封鎖,在瓊崖縱隊和解放軍先遣部隊的配合下,在海南島北部海岸勝利登陸,隨即向縱深挺進。薛岳苦心經營數月的「立體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

海南島戰役解放軍之合照。(網上圖片)

海南島戰役解放軍之合照。(網上圖片)

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名為海南艦,以茲紀念。(網上圖片)

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名為海南艦,以茲紀念。(網上圖片)

登陸部隊主力在黃竹、美亭一帶與敵軍展開決戰。解放軍包圍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薛岳集中四個師的優勢兵力,對解放軍實施反包圍,敵我雙方展開激戰。解放軍在當地民兵的支援下,打退了敵營連續13次的衝鋒,最後全連只剩13名受傷的戰士,仍然堅守陣地。21日下午,解放軍主力進至美亭東西兩側,與第四十三軍形成對敵合圍態勢。22日,兩軍協同作戰,在白蓮地區擊破敵軍的抵抗,殲其一部,同時全殲美亭突圍之敵,敵軍向海口全線潰退。鑒於敵軍全線撤退,企圖由南部港口逃走,4月24日,渡海作戰兵團向參戰部隊發出了乘勝追擊迅速解放全海南的命令。渡海野戰軍除了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備海口外,其餘部隊由瓊崖縱隊配合分成東、中、西三路向南追殲逃敵。直至5月1日在八所、北黎殲敵第二八六師,海南島宣告全境解放。從3月5日野戰軍第一次偷渡起到5月1日止,海南島戰役歷時50多天,共殲敵守軍3.3萬餘人。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