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元洪怎樣在「甲午海戰」中保住小命

歷史長河

黎元洪怎樣在「甲午海戰」中保住小命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黎元洪怎樣在「甲午海戰」中保住小命

2022年09月06日 10:00

歷史上黎元洪似乎距離大眾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相距甚遠,這是因為他在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中被動的表現。當時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及後因為湖廣總督瑞澂出逃,提督兼新軍第八鎮統制張彪也逃去了漢口租界,革命黨人因軍中無主,遂擁立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的表現多少與前半身的經歷有關,他曾經參加過1894年甲午海戰,在殘酷的戰爭中保住小命。

黎元洪 (網上圖片)

黎元洪 (網上圖片)

在殘酷的戰爭中,有時候保命的方式還得「走為上計」,那怕當個不光彩的逃兵,「苟全性命於亂世」。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為人謹厚,勤學,對引擎修造學尤具心得,為師長嚴復、薩鎮冰等所賞識,嚴復評他:「德高才疏」。畢業後,派往廣東服役,曾在廣東水師中任廣甲艦二管輪。

更多相片
黎元洪 (網上圖片)

歷史上黎元洪似乎距離大眾心目中的英雄形象相距甚遠,這是因為他在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中被動的表現。當時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及後因為湖廣總督瑞澂出逃,提督兼新軍第八鎮統制張彪也逃去了漢口租界,革命黨人因軍中無主,遂擁立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的表現多少與前半身的經歷有關,他曾經參加過1894年甲午海戰,在殘酷的戰爭中保住小命。

廣甲艦(網上圖片)

在殘酷的戰爭中,有時候保命的方式還得「走為上計」,那怕當個不光彩的逃兵,「苟全性命於亂世」。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為人謹厚,勤學,對引擎修造學尤具心得,為師長嚴復、薩鎮冰等所賞識,嚴復評他:「德高才疏」。畢業後,派往廣東服役,曾在廣東水師中任廣甲艦二管輪。

廣甲艦及各參加黃海大戰的中日方軍艦。(資料圖片)

廣甲艦是福州船政代廣東省造的一艘鐵脅木殼巡洋艦,造價22萬兩銀,由魏瀚、陳兆翱、鄭清濂、吳德章、李壽田、楊廉臣監造,歷經近兩年竣工。艦長67.36米、寬10.06米、艦艏吃水3.77米、艦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積37平方米、風帆面積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0噸、採用康邦臥式3汽缸蒸汽機1座,2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1600匹馬力、航速14.2節、艙面有2支鋼桅、1支木桅,可使用風帆動力。全艦編制180人,管帶為都司銜。

2011年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展」展出的文物中,包括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黎元洪的陪葬軍服及勳章。(資料圖片)

在隨後的黃海大戰中,廣甲艦與濟遠艦被偏到左翼。隨著戰事中北洋水師接連失利,廣甲艦與濟遠艦爭相臨陣脫逃,直接把北洋艦隊的陣型帶亂,成為黃海海戰的轉折點。此時的廣甲號,慌不擇路地往大連逃跑,在三山島觸礁擱淺。隨後管帶吳敬榮命把總黎元洪帶人守艦,自己卻乘救生艇逃跑。

黎元洪肖像之開國紀念幣 (網上圖片)

不過,黎元洪做事向來是有備無患。他在北洋海軍進行第二次秋操的時候,臨行前曾在廣州買了一件救生衣,打仗的時候一直帶著。就是這件救生衣,才讓後來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沒有葬身魚腹。在海中漂泊了三個小時之後,黎元洪被海浪推卷到岸邊,撿回一條性命。而和他一同跳水的同事們只有四個人生還,其餘均葬身大海之中。經過一天半的奔波,他到達了旅順。又從旅順步行回到天津北塘的家中,聽候清朝政府的召用。

廣甲艦(網上圖片)

廣甲艦(網上圖片)

廣甲艦是福州船政代廣東省造的一艘鐵脅木殼巡洋艦,造價22萬兩銀,由魏瀚、陳兆翱、鄭清濂、吳德章、李壽田、楊廉臣監造,歷經近兩年竣工。艦長67.36米、寬10.06米、艦艏吃水3.77米、艦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積37平方米、風帆面積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0噸、採用康邦臥式3汽缸蒸汽機1座,2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1600匹馬力、航速14.2節、艙面有2支鋼桅、1支木桅,可使用風帆動力。全艦編制180人,管帶為都司銜。

武裝方面,主要配備有150mm克虜伯主炮3門、105mm克虜伯炮4門、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4門等等。表面上,廣甲艦具有一定之戰鬥力,但因為是採用鐵脅木殼設計,定位上屬於三等無防護巡洋艦,艦體本身防護水平幾乎為零。若與面對日艦吉野號防護巡洋艦相比,對方排水量達4150噸、航速23節;即使是己方的濟遠號防護巡洋艦相比,其排水量達2355噸、航速15節,在排水量僅及吉野號1/3、航速一半的情況下,走為上計也許是最佳選擇。

廣甲艦原來不屬於北洋水師,為何會參加甲午海戰呢?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閱水師,廣東水師記名總兵余雄飛帶「廣甲」、「廣乙」、「廣丙」三艦往北洋會操,因三艦在會操中表現出色加上當時朝鮮局勢漸趨緊張,「廣丙」管帶程璧光上書李鴻章,請求留北洋備戰。李鴻章採納此議,「廣乙」、「廣丙」二艦因留北洋,「廣甲」艦返回廣東解送歲貢荔枝後,也留北洋,參加黃海大戰。

廣甲艦及各參加黃海大戰的中日方軍艦。(資料圖片)

廣甲艦及各參加黃海大戰的中日方軍艦。(資料圖片)

在隨後的黃海大戰中,廣甲艦與濟遠艦被偏到左翼。隨著戰事中北洋水師接連失利,廣甲艦與濟遠艦爭相臨陣脫逃,直接把北洋艦隊的陣型帶亂,成為黃海海戰的轉折點。此時的廣甲號,慌不擇路地往大連逃跑,在三山島觸礁擱淺。隨後管帶吳敬榮命把總黎元洪帶人守艦,自己卻乘救生艇逃跑。

在「廣甲」艦上的黎元洪等十餘名官兵見管帶逃走,也紛紛想辦法逃生。正在這個時候,日方的艦艇正向「廣甲」號駛來。不會游泳的黎元洪在情急之下,也顧不上自己不會游泳了,毫不猶豫地跳進下了大海。

2011年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展」展出的文物中,包括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黎元洪的陪葬軍服及勳章。(資料圖片)

2011年在「辛亥革命百周年展」展出的文物中,包括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黎元洪的陪葬軍服及勳章。(資料圖片)

不過,黎元洪做事向來是有備無患。他在北洋海軍進行第二次秋操的時候,臨行前曾在廣州買了一件救生衣,打仗的時候一直帶著。就是這件救生衣,才讓後來的中華民國大總統沒有葬身魚腹。在海中漂泊了三個小時之後,黎元洪被海浪推卷到岸邊,撿回一條性命。而和他一同跳水的同事們只有四個人生還,其餘均葬身大海之中。經過一天半的奔波,他到達了旅順。又從旅順步行回到天津北塘的家中,聽候清朝政府的召用。

黎元洪肖像之開國紀念幣 (網上圖片)

黎元洪肖像之開國紀念幣 (網上圖片)

若以戰爭的表現來說,廣甲艦可說是不折不扣的逃兵,但與濟遠號管帶方伯謙被處死不同的是,廣甲號管帶吳敬榮被革職後仍回廣東水師,管帶「寶璧」艦,黎元洪被監禁數月後釋放,隨後投奔到在南京編練新軍的張之洞,被任命為砲台總教習,因為表現出眾,一路往上升,還被張之洞派往日本學習現代軍事知識,最後成為湖北新軍旅長。


武昌起義後,革命黨群龍舞首,握有軍權的黎元洪就被推舉為「軍政府都督」,在中華民國成立後,黎元洪三次當選副總統,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28年因病去世,享年65歲。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