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獲周恩來評為「為官清廉」的革命者--楊匏安

歷史長河

獲周恩來評為「為官清廉」的革命者--楊匏安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獲周恩來評為「為官清廉」的革命者--楊匏安

2022年09月15日 10:00

有說「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早期兩位要員陳獨秀及李大釗分別在南方及北方地區從事革命活動之事。但也有「北李南楊」之說,「北」是指李大釗,「楊」就是指楊匏安,指兩人在北南兩地從事馬克思主義傳播方面之工作。楊匏安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他最早在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連蔣介石都稱楊匏安「是個純粹的馬克思主義者」,周恩來更稱讚楊匏安「為官清廉,一絲不茍,堪稱楷模」。

楊匏安 (網上圖片) 

楊匏安 (網上圖片) 

出生於廣東珠海的楊匏安早年曾到日本求學,半工半讀,接觸到當時日本流行的社會主義思潮。他整天跑書店、鉆圖書館,研讀馬列主義的日文譯本,這為日後回國發表大量譯著打下了基礎。

更多相片
楊匏安 (網上圖片) 

有說「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早期兩位要員陳獨秀及李大釗分別在南方及北方地區從事革命活動之事。但也有「北李南楊」之說,「北」是指李大釗,「楊」就是指楊匏安,指兩人在北南兩地從事馬克思主義傳播方面之工作。楊匏安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他最早在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連蔣介石都稱楊匏安「是個純粹的馬克思主義者」,周恩來更稱讚楊匏安「為官清廉,一絲不茍,堪稱楷模」。

楊氏早年曾到日本求學 (網上圖片)

出生於廣東珠海的楊匏安早年曾到日本求學,半工半讀,接觸到當時日本流行的社會主義思潮。他整天跑書店、鉆圖書館,研讀馬列主義的日文譯本,這為日後回國發表大量譯著打下了基礎。

楊氏在《廣東中華新報》上刊登的介紹馬克斯主義的文章 (網上圖片)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反帝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各地,在廣東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楊匏安在廣州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其中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廣東中華新報》連續19天刊登了他的長篇文章《馬克思主義》,與李大釗發表於《新青年》的名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差不多同時問世。這是華南地區最早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與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名篇之一。楊匏安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不是零敲碎打、斷章取義地評說,而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和剩餘價值理論三個方面,涵蓋了馬克思學說的全部內容。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國人能對馬克思學說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讓國人對「主義」能作出明智的抉擇。楊匏安還在學校、鐵路教職工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和華南工人運動的結合,對促進廣東黨組織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氏對孩子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網上圖片)

1921年,經中共廣東支部書記譚平山介紹,楊匏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2年春,他為廣東青年團機關報《青年周刊》撰寫了該刊創刊號《宣言》。他文筆犀利,在文章開頭就開宗明義地說:「現在新起的工商業社會制度,是不合理的,應當改造的,所以社會革命四個大字,就是我們的先行旗幟。」「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

楊氏家貧,家中只有一部縫紉機。(網上圖片)

周恩來稱讚楊匏安「為官清廉,一絲不茍,堪稱楷模」。省港大罷工期間,楊匏安管理大量錢財,卻從未發生挪用貪占行為。有一天,他的孩子在存放過罷工捐款的麻袋里撿到一枚硬幣,楊匏安發現後讓他們立刻送回省港罷工委員會去。他嚴肅地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過中秋時,有人給楊匏安家送了幾盒月餅。楊匏安發現後,堅持要家人把月餅退了回去。他告誡家人:「我們不能做貪小便宜、不幹不凈的事情。」國共合作後,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參加改組國民黨,並在國民黨中央任第二屆中央委員、中央組織部秘書和代部長,大力發展國共合作和工農運動。楊匏安身居國民黨要職,很多親戚朋友上門求差。但是,楊匏安堅持用人唯賢,不肯徇私濫任,不收受任何禮金禮品,不為親朋故舊說情,保持著廉潔樸素的作風。當時,楊匏安從國民黨那里能領到很高的薪金。一個月的薪金有300多大洋,足以買田、買地。但他把絕大部分錢都交給黨作活動經費,只留下極少的一部分作為家用,家里極其清貧、困難,家人都必須去做工貼補家用。

楊匏安故居 (網上圖片)

1931年7月,楊匏安因叛徒告密被捕,對蔣介石的幾次勸降都不為所動,他說「死可以,變節不行!」他在獄中托人帶了一封信給家人,告誡家人,要革命就會有犧牲,在他犧牲後,家中不要接受任何不認識的人的任何資助。如果實在無法維持生活,就回老家去。他還特別囑咐家人,「縫紉機雖則窮不可賣去」,因為這個縫紉機是家中唯一的謀生工具,今後可依此作為生活的來源。

楊氏早年曾到日本求學 (網上圖片)

楊氏早年曾到日本求學 (網上圖片)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反帝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各地,在廣東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楊匏安在廣州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其中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廣東中華新報》連續19天刊登了他的長篇文章《馬克思主義》,與李大釗發表於《新青年》的名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差不多同時問世。這是華南地區最早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與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名篇之一。楊匏安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不是零敲碎打、斷章取義地評說,而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和剩餘價值理論三個方面,涵蓋了馬克思學說的全部內容。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國人能對馬克思學說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讓國人對「主義」能作出明智的抉擇。楊匏安還在學校、鐵路教職工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對促進馬克思主義和華南工人運動的結合,對促進廣東黨組織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氏在《廣東中華新報》上刊登的介紹馬克斯主義的文章 (網上圖片)

楊氏在《廣東中華新報》上刊登的介紹馬克斯主義的文章 (網上圖片)

1921年,經中共廣東支部書記譚平山介紹,楊匏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2年春,他為廣東青年團機關報《青年周刊》撰寫了該刊創刊號《宣言》。他文筆犀利,在文章開頭就開宗明義地說:「現在新起的工商業社會制度,是不合理的,應當改造的,所以社會革命四個大字,就是我們的先行旗幟。」「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

楊氏對孩子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網上圖片)

楊氏對孩子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網上圖片)

周恩來稱讚楊匏安「為官清廉,一絲不茍,堪稱楷模」。省港大罷工期間,楊匏安管理大量錢財,卻從未發生挪用貪占行為。有一天,他的孩子在存放過罷工捐款的麻袋里撿到一枚硬幣,楊匏安發現後讓他們立刻送回省港罷工委員會去。他嚴肅地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過中秋時,有人給楊匏安家送了幾盒月餅。楊匏安發現後,堅持要家人把月餅退了回去。他告誡家人:「我們不能做貪小便宜、不幹不凈的事情。」國共合作後,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參加改組國民黨,並在國民黨中央任第二屆中央委員、中央組織部秘書和代部長,大力發展國共合作和工農運動。楊匏安身居國民黨要職,很多親戚朋友上門求差。但是,楊匏安堅持用人唯賢,不肯徇私濫任,不收受任何禮金禮品,不為親朋故舊說情,保持著廉潔樸素的作風。當時,楊匏安從國民黨那里能領到很高的薪金。一個月的薪金有300多大洋,足以買田、買地。但他把絕大部分錢都交給黨作活動經費,只留下極少的一部分作為家用,家里極其清貧、困難,家人都必須去做工貼補家用。

楊氏家貧,家中只有一部縫紉機。(網上圖片)

楊氏家貧,家中只有一部縫紉機。(網上圖片)

1931年7月,楊匏安因叛徒告密被捕,對蔣介石的幾次勸降都不為所動,他說「死可以,變節不行!」他在獄中托人帶了一封信給家人,告誡家人,要革命就會有犧牲,在他犧牲後,家中不要接受任何不認識的人的任何資助。如果實在無法維持生活,就回老家去。他還特別囑咐家人,「縫紉機雖則窮不可賣去」,因為這個縫紉機是家中唯一的謀生工具,今後可依此作為生活的來源。

楊匏安故居 (網上圖片)

楊匏安故居 (網上圖片)

1931年8月,楊匏安在上海英勇就義,時年35歲。就義前夕,他寫下《示獄友》詩:「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別,對視莫潸然。」勉勵難友堅持鬥爭。楊匏安短暫的一生中,不斷求索,百折不撓,蔑視利誘,視死如歸,用生命維護自己共產主義救中國的革命理想和崇高氣節。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