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州淪陷與華南敵後戰場的開闢

歷史長河

廣州淪陷與華南敵後戰場的開闢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廣州淪陷與華南敵後戰場的開闢

2022年09月20日 10:00

從盧溝橋事變至武漢、廣州失守,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實施全面戰略進攻,中國進行全國範圍的戰略防禦。正面作戰的國民黨軍隊由於戰略指導失誤,喪失了大片國土。但廣大愛國官兵頑強作戰,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並保存了中國軍隊的主力,這就為相持階段進一步消耗日軍的兵力、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奠定了基礎。

國民政府廣州守軍總司令余漢謀 (網上圖片)

國民政府廣州守軍總司令余漢謀 (網上圖片)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在廣東設立第四戰區,由何應欽兼任司令長官。由於廣州鄰近香港,日本如果進攻廣州將損害英國利益,引起英國的對抗,因此,國民政府認為日本不敢貿然進攻廣州,沒有把廣州作為重點防禦地區,而將抗戰重點放在華中,導致華南兵力單薄。

更多相片
國民政府廣州守軍總司令余漢謀 (網上圖片)

從盧溝橋事變至武漢、廣州失守,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實施全面戰略進攻,中國進行全國範圍的戰略防禦。正面作戰的國民黨軍隊由於戰略指導失誤,喪失了大片國土。但廣大愛國官兵頑強作戰,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並保存了中國軍隊的主力,這就為相持階段進一步消耗日軍的兵力、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奠定了基礎。

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對此中國守軍毫無察覺。(網上圖片)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在廣東設立第四戰區,由何應欽兼任司令長官。由於廣州鄰近香港,日本如果進攻廣州將損害英國利益,引起英國的對抗,因此,國民政府認為日本不敢貿然進攻廣州,沒有把廣州作為重點防禦地區,而將抗戰重點放在華中,導致華南兵力單薄。

因為對敵誤判,使日軍輕易攻入廣州。(網上圖片)

1938年10月11日夜,日軍從台灣海峽澎湖地區出發,進入廣東大亞灣,對此中國守軍毫無察覺。12日淩晨,日軍在數十艘軍艦和10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分別乘約300艘登陸艦艇突然在大亞灣強行登陸。中國守軍未作多少抵抗即撤退。

帶領「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的王作堯 (網上圖片)

國民政府駐美大使致蔣介石的電報稱:「廣州不戰而陷,國外感想甚惡。」廣州失陷,使中國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輸入線,給持久抗戰造成了新的困難。

「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成立遺址 (網上圖片)

1938年11月底,日軍為了鞏固佔領廣州的戰果,從四面八方開始對廣九鐵路進行「掃蕩」,東莞的抗日武裝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保存下來。由於中共廣東省委已經撤離廣州,王作堯等人也與上級失去聯繫,最後決定這支隊伍兵分兩路:一路進入東莞、寶安的大嶺山堅持戰鬥;另一路隨國民黨東莞縣政府向南撤退。

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對此中國守軍毫無察覺。(網上圖片)

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對此中國守軍毫無察覺。(網上圖片)

1938年10月11日夜,日軍從台灣海峽澎湖地區出發,進入廣東大亞灣,對此中國守軍毫無察覺。12日淩晨,日軍在數十艘軍艦和10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分別乘約300艘登陸艦艇突然在大亞灣強行登陸。中國守軍未作多少抵抗即撤退。

當日,日本首相兼外相近衛照會各國大使,宣佈日本在華南戰事開始,要求各國避免一切援華行動。13至16日,日軍先後攻陷淡水、惠陽、博羅、增城和從化等地。17日,廣州各界人民7萬多人舉行遊行,決心保衛廣州。

此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才匆忙抽調軍隊馳援廣東,但未等該援軍到達,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余漢謀即已於10月21日奉命放棄廣州。23日,珠江口的虎門要塞失守,日軍隨即佔領順德、佛山、三水等地,控制了廣州等珠江三角洲主要地區。

因為對敵誤判,使日軍輕易攻入廣州。(網上圖片)

因為對敵誤判,使日軍輕易攻入廣州。(網上圖片)

國民政府駐美大使致蔣介石的電報稱:「廣州不戰而陷,國外感想甚惡。」廣州失陷,使中國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輸入線,給持久抗戰造成了新的困難。

在廣州即將淪陷之際,共產黨從香港辦事處抽調曾生等得力幹部到東江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開闢抗日根據地。早在日軍侵略廣東前,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就在農村建立了5個游擊小組。而這些武裝力量遠遠不夠,1938年10月13日,廣東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宣告成立,這是東莞中心縣委直接領導的一支武裝,由王作堯任隊長。

10月18日,廣州即將淪陷,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多數幹部撤離廣州,保存有生力量,省委機關撤往粵北,成立西南特委、東南特委和東江特委。

帶領「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的王作堯 (網上圖片)

帶領「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的王作堯 (網上圖片)

1938年11月底,日軍為了鞏固佔領廣州的戰果,從四面八方開始對廣九鐵路進行「掃蕩」,東莞的抗日武裝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保存下來。由於中共廣東省委已經撤離廣州,王作堯等人也與上級失去聯繫,最後決定這支隊伍兵分兩路:一路進入東莞、寶安的大嶺山堅持戰鬥;另一路隨國民黨東莞縣政府向南撤退。

經與當地武裝力量整合,由王作堯帶領的「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和由曾生帶領的「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相繼成立,後又發展為「第二大隊」和「新編大隊」,這兩支隊伍充實了華南抗戰力量,不斷給與日軍以沉重打擊。

「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成立遺址 (網上圖片)

「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成立遺址 (網上圖片)

1940年3月,隨著東江地區抗日武裝的不斷壯大,日本對中國戰爭能力達到極限,國民黨廣東當局開始調集軍隊,試圖消滅廣東的新編大隊和第二大隊。國民黨軍隊步步緊逼,兩支隊伍數次突圍後終於會合、損失慘重。部隊穩定後,梁鴻鈞、曾生、周伯明等人相繼去香港,與上級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畫。

東江、瓊崖、潮汕等地人民抗日武裝相繼建立、保存力量並展開艱苦戰鬥,為華南抗日戰爭奠定了強大基礎。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