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濫發貨幣 一刀可平五千

歷史長河

古代濫發貨幣 一刀可平五千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濫發貨幣 一刀可平五千

2022年09月23日 10:00

濫發貨幣並非現代的專利,原來古代帝王也以此為樂,其中最有名是漢王莽時代的幣制改革。竟然出現「一刀可平五千」這種奇怪貨幣,史稱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美其名是削弱漢朝舊族勢力,實際上是對百姓的財富掠奪,結果導致民不聊生,最終葬送了新朝的國祚。

王莽 (網上圖片)

王莽 (網上圖片)

在王莽當政期間,曾先後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分別為第一次改革(西漢居攝二年,即公元7年)、第二次改革(新朝始建國元年,即公元9年)、第三次改革(新朝始建國二年,即公元10年)以及第四次改革(新朝天鳳元年,即公元14年)。《漢書·食貨志下》載︰「王莽居攝,變漢制,以周錢有子母相權,於是更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又造契刀、錯刀。契刀,其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平五千』。與五銖錢凡四品,並行。」

一刀可平五千的正背面圖。穿孔上下有陰文「一刀」二字,再以黃金錯之是其外觀上最大特色。(網上圖片)

一刀可平五千的正背面圖。穿孔上下有陰文「一刀」二字,再以黃金錯之是其外觀上最大特色。(網上圖片)

本文的主角「一刀可平五千」即是誕生在第一次幣制改革。所謂「一刀」是刀幣之意,刀幣又分為錯刀及契刀,錯刀的品名為「一刀平五千」,又因為以黃金錯其文所以又名金錯刀。從流傳的金錯刀圖片所見,錢體似刀。刀環如方孔圓錢,穿孔上下有陰文「一刀」二字,再以黃金錯之,至於刀身則有篆書「平五千」三字。「平五千」是一個相對的價值,代表可兌換五銖錢五千。「一刀可平五千」因為面值較大,主要流傳於貴族及豪強等,而一般民間主要沿用五銖錢。

除了「一刀可平五千」外,還有「契刀五百」。相比「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外觀上沒有黃金錯其文,成為兩者最大的分別。至於刀身則有篆書「五百」,也指其值價相可兌換五銖錢五百。

民間繼續使用五銖錢 (資料圖片)

民間繼續使用五銖錢 (資料圖片)

王莽濫發貨幣的結果,是造成經濟紊亂,老百姓無所適得,拒絕接受新發貨幣,使通貨不能流通。《漢書·食貨志下》載︰「百姓憒亂,其貨不行。民私以五銖錢市買。」,以及「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涕泣於市道。坐賣買田宅奴婢鑄錢抵罪者,自公卿大夫至庶人,不可稱數。」此外,幣制改革僅是王莽多項改革措施的一個部分,史稱他盲目托古,仿照西周古制進行多項改革,如改官制及官名,恢復井田制等等。最終赤眉及綠林等義軍紛起,地皇四年(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也就此滅亡。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東漢張衡《四愁詩》(網上圖片)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東漢張衡《四愁詩》(網上圖片)

雖然王莽幣制改革以失敗收場,但「一刀平五千」藝術價值遠遠超過了其使用價值,它的文字、冶煉和設計都堪稱中國古錢幣一絕而為錢幣收藏者所珍愛。歷代文人雅士也留下不少讚美之詞。如東漢張衡在《四愁詩》中寫道:「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唐李白在《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中有「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的句子,所以後世有「一諾千金」的成語。宋人錢昭度曰︰「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可見「一刀平五千」的貨幣職能雖然失敗了,但卻意外成為珍貴的藝術品。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