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楚國先祖創業艱難 「篳路藍縷」

史空穿梭

楚國先祖創業艱難 「篳路藍縷」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楚國先祖創業艱難 「篳路藍縷」

2022年09月28日 20:00

楚國是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之一,勢力不容忽視。但在西周以及東周初期,中原諸國對楚國採用排斥的態度,視之為「蠻楚」或「荊蠻」,見於《史記周本紀》:「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所以楚國的先祖創業在荒地之上,「篳路藍縷」,此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楚國文化充滿神秘色彩,圖為河南淅川楚墓出土的雲紋銅禁。(網上圖片)

楚國文化充滿神秘色彩,圖為河南淅川楚墓出土的雲紋銅禁。(網上圖片)

「篳路」是以荊竹編製的柴車,而「藍縷」是破爛的衣服,兩者合在一起是指駕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唐.孔穎達.正義:「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故謂篳路為柴車。方言云:『楚謂凡人貧,衣破醜敝為藍縷。』藍縷謂敝衣也。」後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


楚人立國之初,建都丹陽,位於荊山蠻荒之地,地僻民貧,勢弱位卑,還滯留在原始社會中。若敖及蚡冒分別屬於早期的楚王,他們帶領族人,穿著敝衣,拉著用荊竹編的柴車,在蠻荒草莽之地辛勤開發,建國立業,所以重提若敖及蚡冒「篳路藍縷」創業壯舉,是有激勵後世奮發進取,希望楚國後人可以猶如接力賽一樣一代一代光大發揚。

楚晉邲之戰 (網上圖片)

楚晉邲之戰 (網上圖片)

歷史上,楚國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西元前741年,楚國三次伐隨,打通了通往中原腹地東西通道。西元前704年,楚文王自立為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稱王國家,遷都至郢(紀南城),楚國東接千里平原,西控巫巴咽喉,北聯中原通衢終於成就了「楚地千里,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霸業。惜其後好景不常,先後敗於齊桓公及晉文公之手。其中敗於晉文公的「城濮之戰」,楚國更矢志復仇,終於在《左傳.宣公十二年》為了爭奪霸主的寶座爆發了邲之戰。


當時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鄭國派大夫皇戍到晉國求援,並稱楚人很驕傲,現在出兵可以大敗楚軍。下軍副將欒書極力反對,說楚王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祖若敖及蚡冒開創基業時篳路藍縷的生活。晉國堅持出兵,結果被楚軍打敗。


「篳路藍縷」是開墾荒地時的情境,意喻創業艱難。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