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魏安釐王想攻取趙地 季梁直指他「背道而馳」

史空穿梭

魏安釐王想攻取趙地 季梁直指他「背道而馳」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魏安釐王想攻取趙地 季梁直指他「背道而馳」

2022年11月04日 20:00

「背道而馳」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柳宗元所寫的《〈楊評事文集〉後序》,當中有言:「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有一位名叫季梁的臣子。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季梁,因為在少年時期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他憑着他淵博的學識和精深的思想,在政治舞台上大放異彩。

更多相片

季梁雕像(網上圖片)

「背道而馳」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柳宗元所寫的《〈楊評事文集〉後序》,當中有言:「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有次,季梁奉魏安釐王之命出使別國。豈料,他在路途上卻得知魏王正打算出兵趙國。一聽說這事,他便毅然扭轉馬頭,馬上趕回宮拜見魏王。魏王見他風風火火地趕回來,便好奇地問:「你怎麼中途折返呢?難道是有甚麼重要事情要向我匯報嗎?」季梁喘着氣,緩了一下說:「臣在途中遇到了一位駕車的御者,只見這御者揮着鞭子,叱着馬地向北方馳去。」

魏王聽後,卻搔了搔頭問:「他馬腳程雖快,但往反的方向去,越快不就越糟糕嗎?」季梁點了點頭繼續說:「是呀!我也這麼跟他說,沒想到他就回我說自己旅費充足,讓我不用擔心⋯⋯」這次魏王更不明白了,不待季梁把話說完,就搶着說:「儘管他旅費充足,但走的方向不對,永遠也到不了楚國的!」季梁笑了一下說:「是啊!只是最後這個主人讓我放寬心,反正他自己的車夫駕車經驗豐富,自己又有良駒在手,不會出錯的。」

這次魏王似乎得出了一些頭緒,臉上疑惑盡散,高高興興地說:「我知道了!這人就是個瘋子。明明他擁有這多優越的條件,但他卻總是『背道而馳』。哪怕他的馬跑得再快、他的馬夫技術多好,他也不可能到達楚國了!」季梁免冠頓首說:「大王說得對,背道而馳的人,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可是,大王您有想過嗎?您平時都以稱雄天下自命,可是如今卻倚仗着自己國勢強、國土廣、兵卒精,從而進攻趙國。依臣愚見,大王對鄰國用兵愈多,只會離您稱王稱霸的基業越遠!」季梁的一番話馬上讓魏王恍然大悟,然後便立刻打消了攻取趙國的計劃。

季梁雕像(網上圖片)

季梁雕像(網上圖片)

有次,季梁奉魏安釐王之命出使別國。豈料,他在路途上卻得知魏王正打算出兵趙國。一聽說這事,他便毅然扭轉馬頭,馬上趕回宮拜見魏王。魏王見他風風火火地趕回來,便好奇地問:「你怎麼中途折返呢?難道是有甚麼重要事情要向我匯報嗎?」季梁喘着氣,緩了一下說:「臣在途中遇到了一位駕車的御者,只見這御者揮着鞭子,叱着馬地向北方馳去。」

魏王聽後,便搖了搖頭說:「這麼一件小事倒不值得你在中途折返吧?」季梁順着魏王道:「大王高明,問題就在於這個往北去的御者其實是想去南方的楚國啊!」聽過季梁的話後,魏王便來了興致,趕緊問道:「楚國在南方呀!他怎麼往北走呢?」季梁也不拖沓,馬上就回魏王:「我當時也這麼問了車裡頭的主子,怎麼知道他卻跟我說駕車的馬是一匹名駒,腳程飛快,不消片刻就可行十幾里。」

魏王聽後,卻搔了搔頭問:「他馬腳程雖快,但往反的方向去,越快不就越糟糕嗎?」季梁點了點頭繼續說:「是呀!我也這麼跟他說,沒想到他就回我說自己旅費充足,讓我不用擔心⋯⋯」這次魏王更不明白了,不待季梁把話說完,就搶着說:「儘管他旅費充足,但走的方向不對,永遠也到不了楚國的!」季梁笑了一下說:「是啊!只是最後這個主人讓我放寬心,反正他自己的車夫駕車經驗豐富,自己又有良駒在手,不會出錯的。」

這次魏王似乎得出了一些頭緒,臉上疑惑盡散,高高興興地說:「我知道了!這人就是個瘋子。明明他擁有這多優越的條件,但他卻總是『背道而馳』。哪怕他的馬跑得再快、他的馬夫技術多好,他也不可能到達楚國了!」季梁免冠頓首說:「大王說得對,背道而馳的人,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可是,大王您有想過嗎?您平時都以稱雄天下自命,可是如今卻倚仗着自己國勢強、國土廣、兵卒精,從而進攻趙國。依臣愚見,大王對鄰國用兵愈多,只會離您稱王稱霸的基業越遠!」季梁的一番話馬上讓魏王恍然大悟,然後便立刻打消了攻取趙國的計劃。

後人便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背道而馳」這個成語,意指往相反的方向奔馳;形容背離正確目標越來越遠。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