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帝女花》原有多個版本 最早出現在清代

歷史長河

《帝女花》原有多個版本 最早出現在清代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帝女花》原有多個版本 最早出現在清代

2022年11月17日 10:00

「落花滿天蔽月光」,《帝女花》作為粵劇的經典之作可謂深入民心。不過《帝女花》原來曾有多個版本,最早完成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自晚清劇作家黃燮清之手,而且是崑曲,隨後在日本成名,輾轉又回到中國,其流傳故事與《帝女花》劇同樣扣人心弦。

黃燮清 (網上圖片)

黃燮清 (網上圖片)

黃燮清(1805~1864),晚清詩人、劇作家。在道光十五年(1835)為舉人,其後屢試不第,晚年始得宜都縣令,調任松滋,未幾卒。黃燮清少時作品以詞曲為主,中年以後始致力於詩文。其詩多抒寫個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詠史弔古之作深沉豪放,頗具特色。有《倚晴樓詩集》及《倚晴樓七種曲》(含《帝女花》和《桃溪雪》)傳世。

更多相片
黃燮清 (網上圖片)

「落花滿天蔽月光」,《帝女花》作為粵劇的經典之作可謂深入民心。不過《帝女花》原來曾有多個版本,最早完成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出自晚清劇作家黃燮清之手,而且是崑曲,隨後在日本成名,輾轉又回到中國,其流傳故事與《帝女花》劇同樣扣人心弦。

《倚晴樓七種曲》(網上圖片)

黃燮清(1805~1864),晚清詩人、劇作家。在道光十五年(1835)為舉人,其後屢試不第,晚年始得宜都縣令,調任松滋,未幾卒。黃燮清少時作品以詞曲為主,中年以後始致力於詩文。其詩多抒寫個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詠史弔古之作深沉豪放,頗具特色。有《倚晴樓詩集》及《倚晴樓七種曲》(含《帝女花》和《桃溪雪》)傳世。

目前流行的《帝女花》為唐滌生版 (資料圖片)

《帝女花》是黃燮清的第二部傳奇作品,被收錄在《倚晴樓七種曲》中。作品成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劇中內容以正史為主,根據明末清初詩人張宸《長平公主誄》、吳偉業長篇敍事詩《思陵長平公主輓詩》鋪陳演繹,全劇分上下卷,共二十出。

《帝女花》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以上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情節,但黃燮清為何作創作《帝女花》?這與黃燮清屢試不第,借劇別有所託有關。如其兄黃際清在《帝女花跋》中說:「歲壬辰,秋闈報罷,益放浪詞酒,陳子琴齋,將發其鬱以觀其才,請傳坤興故事。」另外,黃燮清創作此劇還有弘揚正義,鞭撻邪惡之意。劇中曾稱讚清朝廷對長平公主「上軼虞夏,遠邁商周」,因此公主本人雖對清帝沒好感也是感激不盡。另外,對於不忠於前朝(明)的犯官皆押出午門外,並「寄語滿朝官,切莫尤而效」。

《帝女花》的故事也被改編為電視劇 (資料圖片)

至於《帝女花》的得名,最直接的想法是如曾永義所言「取帝女如花」之義。不過《帝女花》也是菊花的別名。這可以從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中,才女進行鬥百草遊戲時,「王孫草」(牡蒙)對菊花別名──「帝女花」中得見。菊花開在秋寒,性格屬凌秋傲霜而顯得高雅絕俗。所以劇名《帝女花》,可以顯示出女主角長平公主忠貞如傲霜耐冷的性格,與降清國戚周鍾之寡廉鮮恥形成強烈之對比。

香港在2018年發行的「粵劇劇目」為題的特別郵票中,即少不了《帝女花》粵劇。(資料圖片)

自《帝女花》推出後即大受歡迎,蘇、杭各昆班便立刻爭相傳唱。《帝女花》其後傳到日本,因為故事哀豔,正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所以深受日本人的歡迎。《帝女花》一直活躍在日本舞臺至上世紀五十年代不衰,日版《帝女花》對後世影響深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帝女花》自日本傳回上海上演,頗受歡迎。據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任劍輝及白雪仙同組鴻運劇團,工餘之暇同遊日本,目睹《帝女花》的精彩演出,因此回港後即建議唐滌生改編《帝女花》,成為現今流傳的版本。

《倚晴樓七種曲》(網上圖片)

《倚晴樓七種曲》(網上圖片)

《帝女花》是黃燮清的第二部傳奇作品,被收錄在《倚晴樓七種曲》中。作品成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劇中內容以正史為主,根據明末清初詩人張宸《長平公主誄》、吳偉業長篇敍事詩《思陵長平公主輓詩》鋪陳演繹,全劇分上下卷,共二十出。

劇本以明未「甲申之變」的歷史事件中,崇禎帝之女坤興公主朱徽娖(諡「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坤興公主到了15歲的適婚年齡,周世顯入選為駙馬開始。兩人正待婚期,忽然間到李自成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已攻進了京城,將殺入皇宮。崇禎帝爲免妻女遭到賊人凌辱,忍痛揮劍斫坤興公主和年幼的昭仁公主,再到皇宮命皇后與衆嬪妃殉國,隨後自縊於煤山。五天過後,坤興公主大難不死並且甦醒過來,但左臂被砍斷,獲救後隱居在城外維摩庵。清順治二年,坤興公主上書清帝請求出嫁爲尼,未獲允許。清帝為了收買人心,復賜土田邸第錢物,迎歸邸第,並命人尋找駙馬周世顯,賜他們完婚。婚後,坤興公主雖生活於錦衣玉食之中,卻不忘亡國之痛,加上日夜思念父母,心病難醫,與周世顯成婚不過一年,便在鬱鬱寡歡中撒手人寰。帝賜安葬於彰義門外,諡「長平公主」。

目前流行的《帝女花》為唐滌生版 (資料圖片)

目前流行的《帝女花》為唐滌生版 (資料圖片)

以上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情節,但黃燮清為何作創作《帝女花》?這與黃燮清屢試不第,借劇別有所託有關。如其兄黃際清在《帝女花跋》中說:「歲壬辰,秋闈報罷,益放浪詞酒,陳子琴齋,將發其鬱以觀其才,請傳坤興故事。」另外,黃燮清創作此劇還有弘揚正義,鞭撻邪惡之意。劇中曾稱讚清朝廷對長平公主「上軼虞夏,遠邁商周」,因此公主本人雖對清帝沒好感也是感激不盡。另外,對於不忠於前朝(明)的犯官皆押出午門外,並「寄語滿朝官,切莫尤而效」。

《帝女花》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帝女花》粵劇演出 (資料圖片)

至於《帝女花》的得名,最直接的想法是如曾永義所言「取帝女如花」之義。不過《帝女花》也是菊花的別名。這可以從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中,才女進行鬥百草遊戲時,「王孫草」(牡蒙)對菊花別名──「帝女花」中得見。菊花開在秋寒,性格屬凌秋傲霜而顯得高雅絕俗。所以劇名《帝女花》,可以顯示出女主角長平公主忠貞如傲霜耐冷的性格,與降清國戚周鍾之寡廉鮮恥形成強烈之對比。

《帝女花》的故事也被改編為電視劇 (資料圖片)

《帝女花》的故事也被改編為電視劇 (資料圖片)

自《帝女花》推出後即大受歡迎,蘇、杭各昆班便立刻爭相傳唱。《帝女花》其後傳到日本,因為故事哀豔,正符合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所以深受日本人的歡迎。《帝女花》一直活躍在日本舞臺至上世紀五十年代不衰,日版《帝女花》對後世影響深遠。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帝女花》自日本傳回上海上演,頗受歡迎。據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任劍輝及白雪仙同組鴻運劇團,工餘之暇同遊日本,目睹《帝女花》的精彩演出,因此回港後即建議唐滌生改編《帝女花》,成為現今流傳的版本。

香港在2018年發行的「粵劇劇目」為題的特別郵票中,即少不了《帝女花》粵劇。(資料圖片)

香港在2018年發行的「粵劇劇目」為題的特別郵票中,即少不了《帝女花》粵劇。(資料圖片)

由《帝女花》改編的粵劇有兩個版本。首版出自梁金棠之手,於1934年10月25日首演,由廣東省廣州市的散天花劇團的廖夢覺、楚賓及林少梅等,在香港九龍普慶戲院演出,迄今只餘殘篇。至於唐滌生版本最早見於1957年,由任、白等人組成的仙鳳鳴劇團同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臺作首演。由於演出成功,此劇於1959年被改編及拍成電影,香港娛樂唱片公司又於1960年把全劇錄成四張唱片發行,氣勢一時無兩。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