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清代銀器價廉物美 曾令外商愛不釋手

歷史長河

清代銀器價廉物美 曾令外商愛不釋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清代銀器價廉物美 曾令外商愛不釋手

2022年11月22日 10:00

有說清代GDP曾是世界第一,因為中國製茶葉及絲綢等商品曾暢銷國外。不過近來有研究表示,清代人口紅利也大大支持其GDP。經過康雍乾盛世後,中國人口大大增長,達到4億之多,並為工業生產提供廉價勞動力。在鴉片戰爭前,中國銀器工匠的工資只是歐洲的1/4,這吸引了大批外商到廣州爭相到中國購買銀器。

吉星出品的茛苕葉紋銀奶壺,屬於「CUT」印款。(資料圖片)

吉星出品的茛苕葉紋銀奶壺,屬於「CUT」印款。(資料圖片)

在廣州十三行的年代,中外貿易被限制在廣州城外西南方佔地5萬平方米的商館區。當時在同文街和靖遠街一帶有不少售賣銀器的店舖,所售銀器以日常用器為主,或仿照歐州的名牌銀器製造。又因為在銀器底部帶有各種標記以供識別,包括成色印、銀器店印和作坊印等等,成為後世可供考研的線索。據說當時在中國打造銀器的原材料成本與歐洲相當,但因為中國銀器工匠的工資只是歐洲的1/4,所以售價十分吸引。尤其仿英式印記更是廣作外銷銀器當中的表表者,在1790年代至1850年代間曾經十分流行。

更多相片
吉星出品的茛苕葉紋銀奶壺,屬於「CUT」印款。(資料圖片)

有說清代GDP曾是世界第一,因為中國製茶葉及絲綢等商品曾暢銷國外。不過近來有研究表示,清代人口紅利也大大支持其GDP。經過康雍乾盛世後,中國人口大大增長,達到4億之多,並為工業生產提供廉價勞動力。在鴉片戰爭前,中國銀器工匠的工資只是歐洲的1/4,這吸引了大批外商到廣州爭相到中國購買銀器。

浩星出品的洛可可風格銀可可壺,採用「倫巴底字體H」印款。(資料圖片)

在廣州十三行的年代,中外貿易被限制在廣州城外西南方佔地5萬平方米的商館區。當時在同文街和靖遠街一帶有不少售賣銀器的店舖,所售銀器以日常用器為主,或仿照歐州的名牌銀器製造。又因為在銀器底部帶有各種標記以供識別,包括成色印、銀器店印和作坊印等等,成為後世可供考研的線索。據說當時在中國打造銀器的原材料成本與歐洲相當,但因為中國銀器工匠的工資只是歐洲的1/4,所以售價十分吸引。尤其仿英式印記更是廣作外銷銀器當中的表表者,在1790年代至1850年代間曾經十分流行。

花卉紋有蓋銀盤。由廣州浩星出品,採用「哥德字體K」+「善」印款。(資料圖片)

所謂「仿英式」是模仿英國名牌產品之作,也有按外商要求參照西方銀器來樣製作。當時英國為確保銀器質素,曾規定所造的銀器須戳印標準印記,也為廣作外銷銀器所沿用。

透雕花卉紋銀分魚刀。採用不明的「WE WE WC」印款,估計為「仿英式」設計。(資料圖片)

雖說是「仿英式」,但其印記還是加入中國的特色,有別於歐洲原版。廣作外銷銀器上的仿英式印記部分會以英文字母鑄刻銀器店的粵語拼音簡稱,取代英式印記中原以字母表示的年份印。雖說是仿英式,但在精緻程度、圖案造型上與英國的有明顯出入。廣作銀器上所戳印的「仿英式」印記只是複製了英式印記的外觀,來到廣州其原有的象徵意義早已失效,即使戳了倫敦市「豹首」印也不等於是英國製造。

剪紙式銀水果盤。採用不明的「WE WE WC」印款,估計為「仿英式」設計。(資料圖片)

在廣州有名的銀器店中,有吉星、錦成、浩星、其昌及Sunshing等5家。「吉星」(Cutshing)位於同文街8號,以「CU」或「CUT」作印記。至於位於同文街的銀器店「錦成」(Cumshing)採用「CS」為記,成為兩店出品的最大不同。「浩星」(Hoaching)印記款式較多,或以單獨一個英文字母「H」代表「Hoaching」。還有是採用倫巴底體的款式,稱為「倫巴底字體 H」。關於字體的款式,也有學者認為屬歌德體,也有為免爭議直接以銀器店名稱命名為「Hoaching H」。至於其昌的印號有「KHC」、「W」、「仿英式」印款,而Sunshing則是「SS」,不難識別。

(左)銀蛋杯連貝殼紋提樑架(一組十三年)為廣州其昌出品。(右)銀胡椒瓶是廣州Sunshing出品。(資料圖片)

至於「仿英式」銀器,印號也以仿英國銀器店為主。比如「WE WFWC」字款,便明顯不屬於廣州銀器店的簡稱。據猜測應屬英國銀器店William Eley, William Fearn & William Chawner的仿印。有部分廣作銀器誤把「WF」刻成「WE」。帶「WE WF WC」或「WE WE WC」字款的銀器傳世不少,以純西式造型見多。

廣州的白鑞器匠 (網上圖片)

另外,廣作外銷銀器也有採用漢字為印號,一般印款由作坊印及銀器店印組合而成。比如銀盤上的「善」字款,同一作坊可為多間銀器店供貨,不限於某店獨家出售。

浩星出品的洛可可風格銀可可壺,採用「倫巴底字體H」印款。(資料圖片)

浩星出品的洛可可風格銀可可壺,採用「倫巴底字體H」印款。(資料圖片)

所謂「仿英式」是模仿英國名牌產品之作,也有按外商要求參照西方銀器來樣製作。當時英國為確保銀器質素,曾規定所造的銀器須戳印標準印記,也為廣作外銷銀器所沿用。

花卉紋有蓋銀盤。由廣州浩星出品,採用「哥德字體K」+「善」印款。(資料圖片)

花卉紋有蓋銀盤。由廣州浩星出品,採用「哥德字體K」+「善」印款。(資料圖片)

雖說是「仿英式」,但其印記還是加入中國的特色,有別於歐洲原版。廣作外銷銀器上的仿英式印記部分會以英文字母鑄刻銀器店的粵語拼音簡稱,取代英式印記中原以字母表示的年份印。雖說是仿英式,但在精緻程度、圖案造型上與英國的有明顯出入。廣作銀器上所戳印的「仿英式」印記只是複製了英式印記的外觀,來到廣州其原有的象徵意義早已失效,即使戳了倫敦市「豹首」印也不等於是英國製造。

透雕花卉紋銀分魚刀。採用不明的「WE WE WC」印款,估計為「仿英式」設計。(資料圖片)

透雕花卉紋銀分魚刀。採用不明的「WE WE WC」印款,估計為「仿英式」設計。(資料圖片)

在廣州有名的銀器店中,有吉星、錦成、浩星、其昌及Sunshing等5家。「吉星」(Cutshing)位於同文街8號,以「CU」或「CUT」作印記。至於位於同文街的銀器店「錦成」(Cumshing)採用「CS」為記,成為兩店出品的最大不同。「浩星」(Hoaching)印記款式較多,或以單獨一個英文字母「H」代表「Hoaching」。還有是採用倫巴底體的款式,稱為「倫巴底字體 H」。關於字體的款式,也有學者認為屬歌德體,也有為免爭議直接以銀器店名稱命名為「Hoaching H」。至於其昌的印號有「KHC」、「W」、「仿英式」印款,而Sunshing則是「SS」,不難識別。

剪紙式銀水果盤。採用不明的「WE WE WC」印款,估計為「仿英式」設計。(資料圖片)

剪紙式銀水果盤。採用不明的「WE WE WC」印款,估計為「仿英式」設計。(資料圖片)

至於「仿英式」銀器,印號也以仿英國銀器店為主。比如「WE WFWC」字款,便明顯不屬於廣州銀器店的簡稱。據猜測應屬英國銀器店William Eley, William Fearn & William Chawner的仿印。有部分廣作銀器誤把「WF」刻成「WE」。帶「WE WF WC」或「WE WE WC」字款的銀器傳世不少,以純西式造型見多。

(左)銀蛋杯連貝殼紋提樑架(一組十三年)為廣州其昌出品。(右)銀胡椒瓶是廣州Sunshing出品。(資料圖片)

(左)銀蛋杯連貝殼紋提樑架(一組十三年)為廣州其昌出品。(右)銀胡椒瓶是廣州Sunshing出品。(資料圖片)

另外,廣作外銷銀器也有採用漢字為印號,一般印款由作坊印及銀器店印組合而成。比如銀盤上的「善」字款,同一作坊可為多間銀器店供貨,不限於某店獨家出售。

廣州的白鑞器匠 (網上圖片)

廣州的白鑞器匠 (網上圖片)

除了銀器外,廣州還有銀器的代替品-白鑞器出售。白鑞器一般由匠人出售。白鑞是一種鉛錫合金。由於一般小康家庭無法擁有大量銀器,而白鑞的顏色又跟銀相似,白鑞器便成了銀器的廉價替代品。然而,白鑞含有釋出毒素的鉛,只可用作冶鑄如油燈、燭臺等的裝飾品,不能用於製作食用器皿。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