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男星痛風食1隻蝦入院9日 營養師教6招預防免吃止痛藥

樂活道

男星痛風食1隻蝦入院9日 營養師教6招預防免吃止痛藥
樂活道

樂活道

男星痛風食1隻蝦入院9日 營養師教6招預防免吃止痛藥

2022年11月27日 17:00 最後更新:12月02日 16:17

痛風痛起來舉步維艱

不少男士受痛風困擾,一旦發作關節劇痛,尤其是拇趾,變得又紅又腫,嚴重起來舉步維艱。患痛風長達37年的台灣資深男藝人許效舜,形容該病發作時是「漣漪式痛法」,甚至風吹過都會感到劇痛,更透露有一次吃蝦後,入院治療9日才康復。有營養師表示,愛吃肉類及海鮮的人容易引發痛風,並教6招預防免吃止痛藥。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食1隻蝦要入院9日

60歲的許效舜曾受訪指,有次他到澳門與朋友用餐進食明蝦,翌日即痛風發作,全身無法動彈,吞下4顆消炎止痛藥亦未有見效,最後只能坐輪椅到機場飛返台灣求醫,並住院逾9天才康復。為了健康著想,他決定從此戒吃蝦蟹。

攝取過多嘌呤可致痛風

營養師陳怡婷曾於其Facebook專頁上表示,引致痛風的元兇是尿酸過高;尿酸是「嘌呤」(purine)的代謝產物,而嘌呤是細胞內DNA、RNA的成份之一。約80%的尿酸是由人體代謝所產生,其餘20%則是由飲食攝取含嘌呤食物所得。一旦嘌呤代謝異常,便會導致高尿酸血症,而高濃度的尿酸容易累積在關節、腳趾、手指等形成痛風結石,造成發炎反應產生腫脹、疼痛。

她又指出,雖然尿酸高不一定會有痛風,但絕對是引致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而且亦會提高罹患腎結石、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痛風患者能否食用黃豆製品?

有關痛風飲食習慣,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黃豆、豆漿可以吃嗎?」營養師陳怡婷引述台灣學者研究,指出豆製品並非誘發高尿酸、痛風的主因:

根據台灣學者的分析,約60%的人痛風發作前有喝啤酒。約18%有吃海鮮。約14%有吃內臟類食物。豆製品幾乎不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原因。

有外研究曾追47150名40至75歲的男性長達12年,結果顯示攝取較多肉類及海鮮的人,有較高患
上痛風的風險。但吃植物性食物(黄豆、菇類等)並不會提高相關風險。

這表明,豆製品並非誘發高尿酸、痛風的主因,痛風患者可適量攝取豆製品。

6招預防痛風

營養師陳怡婷教6招預防痛風:

1.補充足夠水分

補充足夠的水分能預防痛風發作及減少尿酸結石。

2.維持標準體重

肥胖應慢慢減重,「快速減重」會造成體內組織分解產生嘌呤,有引起急性痛風發作的風險。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3.避免飲酒

酒精會在體內代謝成乳酸,加速尿酸的形成,並與尿酸競爭代謝途徑,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4.減少高嘌呤食物

蛋白質類:內臟、海鮮(海參、海蜇皮除外)、肉類應適量。

蔬菜類:曬乾的乾香菇、乾紫菜應適量。

5.避免含果糖飲料

果糖會抑制人體的尿酸代謝,減少手搖飲、碳水飲料、果汁,以新鮮水果取代果汁。

6.減少高油食物

高脂肪食物會抑制尿酸排泄,應減少油炸、肥肉、動物皮等高油食物。

同場加映:32款高嘌呤食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生戴定恩在其Facebook專頁上表示,尿酸過高是都市人常見的問題,特別是愛飲用火鍋湯底人士,喝下去會導致嘌呤超標;嘌呤經身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水平過高會導致關節疼痛,引起尿酸代謝異常、腎臟排泄尿酸受阻、痛風及腎臟等問題。

他指出,以下32款食物的嘌呤含量相當高:

1.肉類

2.內臟

3.馬鮫魚

4.白鯧

5.鰱魚

6.虱目魚

7. 吳郭魚

8.皮刀魚

9.竹莢魚

10.牙帶魚

11.烏頭

12.鰻仔

13.鯊魚

14.小魚乾

15.沙甸魚

16.大地魚乾

17.象拔蚌

18.蛤蜊

19.扇貝

20.海鰻

21.生蠔

22.蘆筍

23.乾豆類

24.蘑菇

25.金針菇

26.木耳

27.豆芽

28.火鍋湯底

29.長時間熬煮的肉湯

30.牛肉汁

31.雞精

32.啤酒

台灣資深男藝人許效舜(左)患痛風長達37年。(圖片來源:Facebook@許效舜的筍絲團)

台灣資深男藝人許效舜(左)患痛風長達37年。(圖片來源:Facebook@許效舜的筍絲團)

英國研究指出植物肉「毒過」真肉,素食者相較肉食者鈉攝取多42.5%!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不少人因信仰、健康、環保等理由傾向進食植物肉

綜合外媒報導,越來越多人因信仰、健康或環保因素選擇「素食」,以「植物肉」或「素肉」取代傳統肉類。據悉,這些仿真肉製品雖然外觀和口感逼真,但其含有的添加劑和調味料的量較多,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可能更大。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82名二型糖尿病風險實驗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有一組對照組研究顯示,82名患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參與者,分為42名的肉食組和40名的素食者,進行為期8周的飲食實驗。在此實驗中,素食組替代肉類的食品來自各大知名的加工素食肉品牌,而肉食組則食用傳統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胸肉、漢堡肉扒、香腸和雞塊。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的鈉攝取量激增42.5%

研究結果顯示,就心血管疾病的幾項危險因素而言,動物肉類飲食的組別和植物肉類飲食組之間未觀察到明顯的影響。不過,兩組的膳食膽固醇含量均有所下降,儘管肉食者的反式脂肪含量最高,但其鈉攝取量在研究期間有所減少。相比之下,素食肉食用者的鈉攝取量卻增加了42.5%。

肉食者在實驗中血壓有所改善但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肉食者的血壓有所改善,而植物肉食用者則無此現象。研究人員指出,儘管傳統素食對健康有益,但與植物肉等飲食的健康益處不宜混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英教授指出人工製成的植物肉經過大量加工後並無健康優勢

英國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營養科學教授哈爾達爾(Sumanto Haldar)博士解釋,傳統植物性飲食通常由全穀物、豆類以及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等天然食物組成,而人工製成的植物肉則需要經過大量加工,最終產品可能含有大量鹽分、飽和脂肪和添加劑,以此模仿真肉的味道和質地。因此,這些食品在營養成分和健康效益上,未能達到傳統植物性飲食的水平。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教授呼籲食品行業改進植物肉產品使其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哈爾達爾博士呼籲食品行業重新評估和改進植物肉產品的開發,以確保其不僅口感佳,且營養成分更符合健康需求。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