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自去年最高位回落至今累跌約18%,市場有些準買家或純粹食花生唱淡者,都期望或相信樓價會重蹈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覆轍;當時樓價確由高位,在一年半內挫達55%。之後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短短九個月也跌了約23%,那麼今次跌幅可否與97年及08年相提並論?

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分析1997年的形勢,當年樓市飽受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但筆者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當年入市的買家當中很多是炒家,亦有投資者,更加多的是利用槓桿借貸過度的買家,當樓價下跌時,第一批出貨的是炒家,炒家入市的目的是賺錢,無論住宅及工商舖都是商品,不會像用家對單位有家的感覺。至於投資者,對磚頭的感覺都是商品,持貨的時間可以比較長,最重要是回報率的計算。嚴格上用家影響比較輕微,只要在按揭供款方面負擔得起,始終是安樂窩,樓價上落只是數字遊戲。

可是,當年炒家瘋狂拋售,引發骨牌效應,投資者亦不會執輸行頭,大家的心態都好像走得快好世界,用家原本只要繼續還款給銀行,便不會構成太大問題。不過,當年的經濟實在太差,很多用家都被裁員或減薪,導致供樓出現困難,最終給銀行沒收單位,當年負資產及破產的數字就是這樣增加的。

今天的樓市,雖然連續四年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包括2019年的社運及之後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的經濟變得一潭死水,移民潮亦令香港人才流失,更重要的是香港與內地不能通關。因為今天的香港,大部分的經濟貿易及機會,都很依賴內地市場;筆者認為,除非內地與香港長期不能通關,這樣的香港才有機會重蹈覆轍97年的形勢。

不過,內地已調整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戒備級別及應對方案,亦開始放寬防疫限制,種種跡象顯示,內地正計劃與香港重啟往還互動;這就好像2003年中國放寬自由行到香港的情況一樣。經過20年之後,香港更加倚賴中國內地,當真的通關後,香港積聚已久的經濟及樓市爆發力就會展現。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廖偉強

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