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斯一句「以古非今」先秦書籍盡化灰燼

史空穿梭

李斯一句「以古非今」先秦書籍盡化灰燼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李斯一句「以古非今」先秦書籍盡化灰燼

2023年01月19日 20:00

「以古非今」這個成語的典故最早出自於《史記》,在《秦始皇本紀》有提及:「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戰國風雲二百年,終在秦滅六國之時寫下句號。亂世帷幕落下,嬴政自認其功過三皇,德兼五帝,因此便自稱「始皇帝」。雖然秦始皇認為自己功德無量,鬼神也該對他抱有敬畏之心,但其實一下子統治泱泱領土也不是件易事。

因此,在秦始皇壽辰時,他希望出席的博士們能提供有用的建議。宴會開始沒多久後,眾人就喝得酒酣耳熟。此時,有一位名叫周青臣的仆射突然站起身,一腔醉意的開始吹捧始皇的威德。博士淳於越一聽,也馬上附和。然而,沒想到他突然話鋒一轉,以「陛下威德,上古不及」為由,提出恢復分封。

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他便以為自己的主張受到青睞,也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陛下,商周兩朝之所以能治達千年,是因為它們有分封子弟及功臣的輔翼。陛下現在雖統一天下,但國土上還是隱患四伏。一旦出現了田常、六卿等篡位之人,那麼我們大秦朝又靠誰來相救呢?秦國雖強盛,但臣可沒聽過任何一個長治久安的朝代不參考前朝成功統治經驗的!」

田常原是齊國的臣子,但是後來犯上作亂取代了原來齊國的王室;六卿則是晉國的範,中行,知,韓,趙,魏六家,而這六家也是後來篡位把晉國給瓜分了。(網上圖片)

田常原是齊國的臣子,但是後來犯上作亂取代了原來齊國的王室;六卿則是晉國的範,中行,知,韓,趙,魏六家,而這六家也是後來篡位把晉國給瓜分了。(網上圖片)

淳於越的聲音在偌大的咸陽宮迴盪著。頓時,宴會上的鐘鼓之樂也停了下來,眾人都為淳於越這番狂妄的話而嚇得不禁屏住了呼吸。始皇沉思良久,驀然冷笑了一聲地說:「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不知眾人意見如何?」眾人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接話。此時,左相李斯不慌不忙地說:「陛下,依臣所見,秦國不必囿於前朝之事。正如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接一代,夏、商、周制度也不是一代襲一代。治理制度有變是自然而然之事,時代變了,情況也會有變。」說到此,李斯本來低垂的目光突然狠狠地盯著淳於越說道:「如今天下己定,讀書人勤於學自然是好事。可沒想到在陛下英明的帶領下,居然有人不學今而效古,甚至妄圖以古法誹謗當朝,實在是荒謬!」

李斯的話令始皇十分滿意,他目光炯炯,語氣卻有點漫不經心地問道:「依你所言,該怎樣辦呢?」李斯收回他目光,不徐不疾地道:「臣認為該把秦國之外的書籍都該燒毀殆盡。除了博士所掌握的外,《詩》、《書》、諸子百家等著作都該燒掉。敢以古非今者,更應滿門抄斬,不過醫藥、占卜、種植之類的書倒是無礙。」

秦始皇終於露出了笑容,他點了點頭,讚成了李斯的建議。就在宴後第二天,全國就燃起了焚書之火。在短短30天內,先秦的古典文獻一一化為灰燼,而留下來的也僅有皇家圖書館內的一套藏書。

後人就從中提煉出「以古非今」這個成語,意思是指某人用古代的人或事來非難當今,即是以史事來抨擊當前的政治。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