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2歲女常熄燈玩手機致眼疾險盲 醫生:出現3症狀高危

樂活道

22歲女常熄燈玩手機致眼疾險盲 醫生:出現3症狀高危
樂活道

樂活道

22歲女常熄燈玩手機致眼疾險盲 醫生:出現3症狀高危

2023年02月03日 07:00

熄燈玩手機易傷眼睛,長期下去可能變盲。

內地河北一名22歲女子經常在晚上熄燈玩手機,導致眼部出現霰粒腫。近日更變大變紅,需要做手術切除。醫生指,長期在燈光不足的情況下玩手機,可致3大眼疾,嚴重可致盲。

更多相片
設計圖片

熄燈玩手機易傷眼睛,長期下去可能變盲。

設計圖片

內地眼科醫生李躍峰表示,熄燈玩手機會令眼肌持續處於痙攣狀態,加深近視度數,他表示曾遇過一位因長期熬夜玩手機的少年,對方在短短半年內近視度數增長200度,比正常的每年增長50到100度超出2至4倍。

粟米。

熄燈玩手機恐致3大眼疾

菠菜。

西蘭花

設計圖片

羅勒

綜合內媒報道,該名女子小路(化名)表示自己有熬夜熄燈玩手機的習慣,而且經常玩到凌晨1、2時。直至大約半年前,小路的眼睛開始出現霰粒腫,但因為不痛不癢就沒有多加理會,結果霰粒腫變大變紅後,最終須進行手術切除異物。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內地眼科醫生李躍峰表示,熄燈玩手機會令眼肌持續處於痙攣狀態,加深近視度數,他表示曾遇過一位因長期熬夜玩手機的少年,對方在短短半年內近視度數增長200度,比正常的每年增長50到100度超出2至4倍。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熄燈玩手機恐致3大眼疾

李醫生又指,長期熄燈玩手機容易導致乾眼症,出現眼睛乾澀、疼痛等不適症狀;如果有青光眼家族病史,可能會誘發青光眼,嚴重可導致失明;另外躺在床上玩手機,也會引起頸椎問題。因此他建議市民切勿長時間使用手機,而且應在光源充足的地方使用。

都市人習慣依賴電子產品,長時間使用手機更可致乾眼症。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網站資料,乾眼症是一種不能忽視及需要治療的眼疾,病情嚴重甚至會失明,如果發現症狀須及早求醫。醫院列出乾眼症症狀:

乾眼症症狀

眼睛乾澀

眼部痕癢、有異物感

眼痛、眼部有灼熱感

眼睛的分泌物變得更黏稠

眼皮緊繃沉重,容易疲倦

畏光及怕風、對外界刺激很敏感

香港中文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每五名新冠康復者中就有一人出現最少一種與乾眼症相關的症狀。

同場加映:急性青光眼6大症狀+高風險人士

急性青光眼,是指眼壓突然增高,並出現以下症狀 :

1.視力模糊

2.看燈光時有彩虹圈圍繞

3. 眼紅

4. 角膜混濁

5.眼睛劇痛並連帶頭痛

6. 噁心及嘔吐 急性青光眼或會在一天內令視力永久喪失,因此必需及早求醫。

青光眼5類高風險人士

1. 高眼壓

2. 家族病史

3.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

4. 慢性眼部炎症

5.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

同場加映:15款護眼食物過濾藍光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0.13mg

紅蘿蔔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0.67mg

蘆筍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0.7mg

蛋黃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1.1mg

粟米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1.4mg

粟米。

粟米。

西蘭花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1.4mg

南瓜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1.5mg

紅菜頭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1.5mg

青豆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2.5mg

番薯葉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2.6mg

芝麻葉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3.6mg

芫荽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5.6mg

菠菜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12.2mg

菠菜。

菠菜。

羅勒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5.6mg

羽衣甘藍

葉黃素+玉米黃素含量:39.6mg

同場加映:眼紅或患結膜炎

結膜炎3大類型

結膜炎

結膜是覆蓋著眼瞼內方及眼球表面的薄膜,結膜發炎是常見導致眼紅的原因,又分以下3大類:病毒性結膜炎、瞼緣炎、過敏性結膜炎。

1.病毒性結膜炎

起因

感染病毒,通常和上呼吸道感染有關。但現時威脅全球的「新冠病毒」仍很少患者出現結膜炎的報告,眼淚也暫時少發現有病毒。

治療

主要是支持性的,可能包括冷敷和人工淚液。很少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對抗病毒不太有效,除非有個別例子擔心病人出現繼發細菌感染。

2.瞼緣炎

起因

瞼緣炎通常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被診斷出來,是由於油脂、碎屑或細菌的積聚而導致睫毛和眼瞼發炎。

症狀

瞼緣炎的跡象包括眼睛發紅、灼痛、發癢、眼瞼結痂、睫毛「頭皮屑」和眼睛發紅。嚴重的瞼緣炎病例可能會使眼瞼腫脹,難以看清東西。

治療

徹底清潔眼瞼和睫毛可能有助於解決瞼緣炎,去除污垢和油脂。

3.過敏性結膜炎

起因

對某些過敏原如塵埃、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化妝品等過敏。

治療

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人工涙液,是緩解輕度過敏性結膜炎的有效方法。過敏情況較嚴重則可考慮非處方抗組胺藥/血管收縮藥,甚至使用局部類固醇來治療急性發作。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美國最新研究揭示長期食用海鮮可能攝入「永久化學物質」,因此迫切需要修訂公共衛生標準。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美研究指出食用海鮮增加人體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被長期低估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最新研究發現,食用海鮮時可能會暴露於「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是一類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然而,食用海鮮可能增加接觸PFAS的風險長期以來都被顯著低估,這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個人飲食選擇上都可能有重大影響。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者呼籲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海鮮消費的安全性

此研究已於學術期刊《暴露與健康》(Exposure and Health)上發表,並呼籲要儘快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人們能安全食用海鮮。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持久性及難分解等特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

研究指出,PFAS是一種含氟表面活性劑,常用於製造塑膠和不沾鍋等產品,因其持久性和在環境中難以分解的特性而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在土壤和水域中積累,尤其是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此外,PFAS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如癌症、胎兒異常、高膽固醇、甲狀腺問題及生殖障礙等相關。研究更顯示,幾乎所有美國人血液中都有可測量的含量。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團隊在新罕布夏州對當地多種海鮮進行了PFAS含量測試

研究團隊選擇了具有工業背景且海鮮消費量位於全美前列的新罕布夏州作為研究地點。他們在當地沿海市場購買了銷售量最高的26種海鮮進行檢測,包括鱈魚、黑線鱈、龍蝦、三文魚、扇貝、蝦和吞拿魚等採檢PFAS含量。

研究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濃度最高其他海產含量則較低

研究結果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平均濃度最高,每克肉含1.74至3.30毫微克(nanograms),而其他海產的含量大多低於每克肉1毫微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PFAS在環境中普遍存在難以確切得知來源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PFAS普遍存在於環境中,因此對於如何確定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及其如何進入海洋食物鏈是一大挑戰。他們特別提到兩類海洋生物更可能在體內累積PFAS:一是貝類,通常棲息於靠近岸邊的海底,二是大型海洋生物,因為牠們可能通過食用較小型的海洋生物攝入PFAS。

流行病學副教授再次呼籲制定相關的食品法規保護公眾健康

達特茅斯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Megan Romano強調,雖然海鮮是精益蛋白質與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也可能是人類接觸PFAS的潛在低估來源。因此,他並非建議不吃海鮮,而是再次呼籲盡速制訂相關食品法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