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參生活「捉襟見肘」 卻拒出仕樂於此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曾參生活「捉襟見肘」 卻拒出仕樂於此

2024年03月04日 20:00

「捉襟見肘」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戰國時期莊周所寫的《莊子》中,當中在《讓王》有提及:「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作為春秋末年的偉大思想家,孔子的弟子曾參曾參與《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的撰寫,甚至被後世尊為「宗聖」。然而,誰也不曾想到一個在儒學地位上僅次於「復聖」顏淵的偉人,在衛國生活時卻是過了一番苦日子。

曾子像(網上圖片)

曾子像(網上圖片)

因為家中貧窮,所以曾參的衣服基乎都是由亂麻絮所做的。這種袍子雖耐穿,卻不保暖,以至於冬天一來曾參就會冷得唇哆嗦、急跺腳。加上,這種袍子總是灰灰沉沉,所以總給人一種破爛之感。本來四圍鄰里都不願多管閑事,但曾參的臉容實在過於憔悴,因此鄰居也會時不時送一點吃食給他。

這點吃食當然不能緩解曾參家庭的經濟窘態,家裡三日不生火做飯乃常有之事,就連曾參的妻子在晚上也會忍不住抱怨道:「咱家已經十年都沒有添過新衣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妻子因為吃不好而略帶浮腫的臉尤為明顯。曾參慚愧得低下了頭,緊握着妻子長滿老繭的手道:「日子會好的⋯⋯」就是這樣,曾參只能更努力做事,但求給予家人更為舒適的生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可是,曾參家裡的情況卻沒有太大的好轉。曾參依然是帽子一整理,帶子就斷;袖子一提,胳膊肘就露出來;鞋子一穿,腳後跟就露了出來。儘管生活如此困頓,曾參卻毫不悲觀,更不因此而憂愁。他甚至常常拖着破鞋,在務農期間高聲吟詠《商頌》,而洪亮的聲音就像是敲打金石般充溢着整片天地,就連旁邊一同工作的人們都不由得停下了手腳,細心傾聽着他的歌聲。

曾參品性純潔高尚,就算天子好幾次請他出仕他都拒絕了。因為他喜愛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他也從不和諸侯們交朋友,莊子也因此敬佩地感嘆道:「注意培養心志的人會忘掉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致力於大道的人會忘掉心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捉襟見肘」這個成語,當中的「襟」字指的便是衣服胸前的部分,所以「捉襟見肘」就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也有人用來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的窘境。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