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威人威威不是威」 成王誥康叔治理殷商遺民的歷史

歷史長河

「威人威威不是威」 成王誥康叔治理殷商遺民的歷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威人威威不是威」 成王誥康叔治理殷商遺民的歷史

2023年03月16日 10:00

中國歷史事件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最近新聞話題的車公籤文︰「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便涉及到西周初及漢初的一段歷史故事。對於漢高祖及張良的歷史相信大家經已滾瓜爛熟,在此也不作多言,反而是出自《尚書‧周書‧康誥》的歷史,相對較為陌生,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影響至今。

《尚書》(網上圖片)

《尚書》(網上圖片)

《尚書》是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尚書》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由於年代極其久遠,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但《尚書》記載了三代時的重要講話內容,其中較多被引用的《康誥》的內容,如《大學》即引用其中的:「克明德」及「如保赤子」等內容。

更多相片
《尚書》(網上圖片)

中國歷史事件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最近新聞話題的車公籤文︰「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便涉及到西周初及漢初的一段歷史故事。對於漢高祖及張良的歷史相信大家經已滾瓜爛熟,在此也不作多言,反而是出自《尚書‧周書‧康誥》的歷史,相對較為陌生,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影響至今。

康叔 (網上圖片)

《尚書》是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尚書》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由於年代極其久遠,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但《尚書》記載了三代時的重要講話內容,其中較多被引用的《康誥》的內容,如《大學》即引用其中的:「克明德」及「如保赤子」等內容。

康侯方鼎高27.8公分,口徑20.4×15.5公分。銘文:康侯豐作寶尊。為成王時武王弟康侯自作以祀宗廟之禮器。(網上圖片)

相傳周文王有10個兒子,康叔排名第9。在周朝建立後,周天子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後代,將康叔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建立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當時周武王還將殷商的遺民封給商紂王之子武庚,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悦誠服,恐怕他有異心,就讓自己的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輔佐武庚,以安撫他的人民。

周成王王室用鈴 (網上圖片)

康叔受封衞國時年紀尚輕,加上殷商遺民眾多,管治困難,周公怕康叔擔當不起重任,特地召集羣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臨上任前,周公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告誡康叔到朝歌後,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一定要勤於政務,務必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鑑於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周公讓康叔務必戒酒忌色。

《尚書》包含先秦時期君王對重臣的宣示講話,其名句經常被引用,包括車公籤文。(資料圖片)

康叔到衞國後,根據周公的諄諄教導,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康叔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衞國百姓愛戴。康叔不負周公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康叔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衞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史記》稱康叔:「收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

現在回到《康誥》的成書動機。在開首即明言︰「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可見《康誥》成書在周室平定「三監之亂」後,原意為提供管理之法。如「威人威威不是威」原文為「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

康叔 (網上圖片)

康叔 (網上圖片)

相傳周文王有10個兒子,康叔排名第9。在周朝建立後,周天子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後代,將康叔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建立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當時周武王還將殷商的遺民封給商紂王之子武庚,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悦誠服,恐怕他有異心,就讓自己的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輔佐武庚,以安撫他的人民。

周成王年幼即位後,出現「三監之亂」,康叔參與平定叛亂,因功改封於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建立衞國,成為衞國第一任國君,因此又名衞康叔。衞國統治區域包括原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遺民七族居住的地區,國土面積方圓四五百里,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也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藩屏。

康侯方鼎高27.8公分,口徑20.4×15.5公分。銘文:康侯豐作寶尊。為成王時武王弟康侯自作以祀宗廟之禮器。(網上圖片)

康侯方鼎高27.8公分,口徑20.4×15.5公分。銘文:康侯豐作寶尊。為成王時武王弟康侯自作以祀宗廟之禮器。(網上圖片)

康叔受封衞國時年紀尚輕,加上殷商遺民眾多,管治困難,周公怕康叔擔當不起重任,特地召集羣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臨上任前,周公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告誡康叔到朝歌後,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一定要勤於政務,務必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鑑於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周公讓康叔務必戒酒忌色。

周成王王室用鈴 (網上圖片)

周成王王室用鈴 (網上圖片)

康叔到衞國後,根據周公的諄諄教導,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康叔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衞國百姓愛戴。康叔不負周公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康叔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衞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史記》稱康叔:「收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

《尚書》包含先秦時期君王對重臣的宣示講話,其名句經常被引用,包括車公籤文。(資料圖片)

《尚書》包含先秦時期君王對重臣的宣示講話,其名句經常被引用,包括車公籤文。(資料圖片)

周公攝政七年(公元前1038年)後,決定還政於成王,而周公則面向北方,歸於羣臣之位。鑑於康叔治理衞國的卓越政績和鎮守東方的不朽功勳,周成王提拔康叔擔任西周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和監察方面的事務。康叔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懲惡揚善,維護西周王朝政權的穩定。為表彰康叔輔佐周王朝的功德,周成王賜給康叔許多寶器、祭器。康叔擔任西周司寇職務後,衞國國事由他的兒子衞康伯代為處理,康叔則定期到衞國督察政務。康叔死後,衞康伯繼任衞國國君之位。

後世推許康叔治國有方,所以經常引用《康誥》的名言,告誡統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性,至今不衰。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