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女子食「生醃蝦」致眼腫呼吸困難 食安中心:生食恐中毒感染寄生蟲

生活事

女子食「生醃蝦」致眼腫呼吸困難 食安中心:生食恐中毒感染寄生蟲
生活事

生活事

女子食「生醃蝦」致眼腫呼吸困難 食安中心:生食恐中毒感染寄生蟲

2023年05月28日 17:00 最後更新:07月25日 10:47

吃生醃海鮮可引致過敏,甚至感染寄生蟲。

內地一名女子早前進食泰式生醃蝦後,突然出現過敏反應,面部及雙眼變得紅腫,更出現心悸及呼吸困難情況。該女子隨即求醫,經醫生診斷後確認為細菌感染。食安中心曾表示,進食未經煮熟的海產,可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感染寄生蟲,因為在進食生海產前應留意3大注意事項。

更多相片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吃生醃海鮮可引致過敏,甚至感染寄生蟲。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該女子於近日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發文分享,指自己當日與朋友到四川一間泰式小火鍋店用膳,期間進食一款泰式生醃蝦,並搭配一杯含有維他命C的飲品。她表示自己初時並無異狀,但過了約半小時後突然出現狂打噴嚏、咳痰、鼻塞症狀。再過10多分鐘後,眼皮更變得紅腫,甚至出現心悸及呼吸困難情況。女子於是馬上到急症室求醫,惟當時醫生未能診斷出病發的真正原因。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該女子翌日再到附近的診所求醫,經血液檢查後懷疑是進食不潔淨的生醃蝦,加上免疫力不足,導致細菌感染,最終經過打針食藥治療後,直至第三日情況才有所好轉。女子又表示,她認為自己病發是因為進食生醃蝦後飲含有維他命C的飲品,導致兩者相沖。女子最後以自身經歷為例,呼籲大眾少吃生醃類食物,避免細菌感染。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食安中心又分享安全食用貼士: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預防及治理寄生蟲方法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該女子於近日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發文分享,指自己當日與朋友到四川一間泰式小火鍋店用膳,期間進食一款泰式生醃蝦,並搭配一杯含有維他命C的飲品。她表示自己初時並無異狀,但過了約半小時後突然出現狂打噴嚏、咳痰、鼻塞症狀。再過10多分鐘後,眼皮更變得紅腫,甚至出現心悸及呼吸困難情況。女子於是馬上到急症室求醫,惟當時醫生未能診斷出病發的真正原因。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該女子翌日再到附近的診所求醫,經血液檢查後懷疑是進食不潔淨的生醃蝦,加上免疫力不足,導致細菌感染,最終經過打針食藥治療後,直至第三日情況才有所好轉。女子又表示,她認為自己病發是因為進食生醃蝦後飲含有維他命C的飲品,導致兩者相沖。女子最後以自身經歷為例,呼籲大眾少吃生醃類食物,避免細菌感染。

蒜頭辣椒不能消滅細菌病毒 安全食用貼士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生蟹、生蝦等未經煮熟的海產可能帶有不同的病原體,例如霍亂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衞氏並殖吸蟲(肺吸蟲)等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即使用酒、醋、豉油、蒜頭、辣椒等醃製生蟹都不能消滅這些微生物。只有徹底烹煮食物,才可避免這些病原體引致的疾病。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食安中心又分享安全食用貼士:

留意食肆是否持有食環署的牌照和獲得有關售賣刺身及壽司的批簽。

品嘗刺身及壽司時,應注意食物是否新鮮,溫度是否適當。

免疫力較低的人、長者、孕婦及幼童患食源性疾病的風險較高,故不應吃生或半生的食物。

食生海產可感染 衞生署列症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寄生蟲感染的症狀及潛伏期取決於所感染的寄生蟲種類。人若進食了未經煮熟的受污染豬肉、牛肉或海產,便可能受感染,如感染小量的寄生蟲,可能會全無症狀。至於有症狀的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如下︰

感染寄生蟲症狀︰

腹部不適及膨脹、嘔吐、腹瀉

體重減輕

肛門痕癢

如感染縧蟲,可在糞便中排出縧蟲節段

如患者體內有大量寄生蟲,可導致較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腸道阻塞、貧血、膽管阻塞及發炎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預防及治理寄生蟲方法

本港衞生署列出預防及治理寄生蟲方法:

預防感染寄生蟲方法

1. 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以及如廁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手亦為有效方法。

定期修剪指甲。

勸喻小童不要吮吸手指或搔抓肛門範圍。

在田裏工作時須穿上鞋子。

2. 保持良好食物衞生

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

從衞生和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避免進食高危食物,例如生的或未經煮熟的肉類,特別是牛肉、豬肉及魚肉。

食物應徹底清洗。

確保所有食物徹底煮熟才可進食,尤其是以燒烤或火鍋方式烹煮食物。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 (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女子食生醃蝦後出現過敏症狀。

美國最新研究揭示長期食用海鮮可能攝入「永久化學物質」,因此迫切需要修訂公共衛生標準。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美研究指出食用海鮮增加人體接觸「有害物質」的風險被長期低估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最新研究發現,食用海鮮時可能會暴露於「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是一類被認為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然而,食用海鮮可能增加接觸PFAS的風險長期以來都被顯著低估,這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個人飲食選擇上都可能有重大影響。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者呼籲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海鮮消費的安全性

此研究已於學術期刊《暴露與健康》(Exposure and Health)上發表,並呼籲要儘快修訂公共衛生標準,以確保人們能安全食用海鮮。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因持久性及難分解等特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

研究指出,PFAS是一種含氟表面活性劑,常用於製造塑膠和不沾鍋等產品,因其持久性和在環境中難以分解的特性而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在土壤和水域中積累,尤其是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此外,PFAS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如癌症、胎兒異常、高膽固醇、甲狀腺問題及生殖障礙等相關。研究更顯示,幾乎所有美國人血液中都有可測量的含量。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研究團隊在新罕布夏州對當地多種海鮮進行了PFAS含量測試

研究團隊選擇了具有工業背景且海鮮消費量位於全美前列的新罕布夏州作為研究地點。他們在當地沿海市場購買了銷售量最高的26種海鮮進行檢測,包括鱈魚、黑線鱈、龍蝦、三文魚、扇貝、蝦和吞拿魚等採檢PFAS含量。

研究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濃度最高其他海產含量則較低

研究結果顯示,蝦和龍蝦的PFAS平均濃度最高,每克肉含1.74至3.30毫微克(nanograms),而其他海產的含量大多低於每克肉1毫微克。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PFAS在環境中普遍存在難以確切得知來源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PFAS普遍存在於環境中,因此對於如何確定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及其如何進入海洋食物鏈是一大挑戰。他們特別提到兩類海洋生物更可能在體內累積PFAS:一是貝類,通常棲息於靠近岸邊的海底,二是大型海洋生物,因為牠們可能通過食用較小型的海洋生物攝入PFAS。

流行病學副教授再次呼籲制定相關的食品法規保護公眾健康

達特茅斯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Megan Romano強調,雖然海鮮是精益蛋白質與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也可能是人類接觸PFAS的潛在低估來源。因此,他並非建議不吃海鮮,而是再次呼籲盡速制訂相關食品法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