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收緊公屋富戶政策 黃碧如:或可增聘有執法經驗人員協助

社會事

收緊公屋富戶政策 黃碧如:或可增聘有執法經驗人員協助
社會事

社會事

收緊公屋富戶政策 黃碧如:或可增聘有執法經驗人員協助

2023年05月25日 10:53 最後更新:10:54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通過收緊公屋租戶的申報機制,由10月開始要求公屋租戶由現時住滿10年才須首次申報,縮短至每2年申報1次,同時縮短「定期暫准居住證」期限,由1年減至4個月。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在電台節目表示,有關政策並代取代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將分階段推行有關措施。

公屋租戶由10月開始,需每2年申報1次。資料圖片

公屋租戶由10月開始,需每2年申報1次。資料圖片

她又提到新申報制度,所需申報的資料比較簡單,包括申請有否持有物業、是否自住,有否違規等,並授權房署可向其他部門、私人機構,查核租戶資料。她相信有關的申報表格比較簡單,可以利用科技幫助掃瞄資料,預計現時人手可以應付。在核實資料及巡查方面,黃碧如認為現時的人員有豐富經驗,現時的機制也行之有效,但認為或可增聘有執法經驗的人員。

更多相片
公屋租戶由10月開始,需每2年申報1次。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通過收緊公屋租戶的申報機制,由10月開始要求公屋租戶由現時住滿10年才須首次申報,縮短至每2年申報1次,同時縮短「定期暫准居住證」期限,由1年減至4個月。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在電台節目表示,有關政策並代取代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將分階段推行有關措施。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資料圖片

她又提到新申報制度,所需申報的資料比較簡單,包括申請有否持有物業、是否自住,有否違規等,並授權房署可向其他部門、私人機構,查核租戶資料。她相信有關的申報表格比較簡單,可以利用科技幫助掃瞄資料,預計現時人手可以應付。在核實資料及巡查方面,黃碧如認為現時的人員有豐富經驗,現時的機制也行之有效,但認為或可增聘有執法經驗的人員。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擔心仍有住戶在現時的申報制度下作出瞞報。資料圖片

被問到會否運用電腦軟件將公屋用戶與土地註冊處成交資料作交叉檢查,黃碧如表示,有關政策涉及土地注冊處收集個人資料措施,要先了解有關措施是否容許房委會拿來使用。

房委會收緊公屋租戶的申報機制,同時縮短「定期暫准居住證」期限。資料圖片

倡房署與土地註冊處互通資料

房委會同時收緊「加戶」措施,僅容許租戶為最多1名成年子女加戶。資料圖片

至於收緊「加戶」措施,僅容許租戶為最多1名成年子女加戶,施麗珊認為若戶主有多過一名子女,因未能加入戶籍轉而申請公屋,只會增加公屋輪候時間,希望容許至少能讓2名成年子女加戶。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表示,有關申報政策並代取代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表示,有關申報政策並代取代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資料圖片

被問到會否運用電腦軟件將公屋用戶與土地註冊處成交資料作交叉檢查,黃碧如表示,有關政策涉及土地注冊處收集個人資料措施,要先了解有關措施是否容許房委會拿來使用。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擔心仍有住戶在現時的申報制度下作出瞞報。資料圖片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擔心仍有住戶在現時的申報制度下作出瞞報。資料圖片

倡房署與土地註冊處互通資料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則認為,濫用公屋個案數目不多,加密申報次數能提醒住戶的責任,但擔心仍有住戶作出瞞報,建議房署與土地註冊處互通資料,有效審查公屋住戶持有物業情況。

房委會收緊公屋租戶的申報機制,同時縮短「定期暫准居住證」期限。資料圖片

房委會收緊公屋租戶的申報機制,同時縮短「定期暫准居住證」期限。資料圖片

至於收緊「加戶」措施,僅容許租戶為最多1名成年子女加戶,施麗珊認為若戶主有多過一名子女,因未能加入戶籍轉而申請公屋,只會增加公屋輪候時間,希望容許至少能讓2名成年子女加戶。 

房委會同時收緊「加戶」措施,僅容許租戶為最多1名成年子女加戶。資料圖片

房委會同時收緊「加戶」措施,僅容許租戶為最多1名成年子女加戶。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表示,有關申報政策並代取代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資料圖片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表示,有關申報政策並代取代現時的公屋富戶政策。資料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何永賢:公屋輪候短期雖有波動 長期目標不變

2023年12月01日 20:21 最後更新:20:25

何永賢在社交網站表示,11月30日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至5.6年,預計之後都會有小的上升。

FB圖片

FB圖片

何永賢指出,有關波動主要因為今年是未來數年內公屋產量最低的一年,再加上於2023年第三季約3500個獲安置的一般申請者大部分入住翻新單位,而有關單位86%坐落於市區或擴展市區。根據現實情況,這些獲安排入住翻新單位的一般申請者,逾半輪候6年以上,有逾三成輪候7年以上,因此當他們獲編配入住時,整體平均輪候時間亦會上升。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何永賢指出,政府明白市民對縮短輪候時間的期望,必定會努力提速、提量、提效、提質。隨着簡約公屋的出現,輪候時間到2025年會回落,即維持輪候時間封頂於6年目標不會受到影響。綜合輪候時間亦將會於2026/27年下降至4.5年。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FB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