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型企業不管準備朝「新型工業化」發展或以「輕資產企業」模式將非核心工序外判予供應商代為生產,若他們的業務模式仍舊以代工生產(即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為主,在今天的全球供應鏈佈局下,湧現的新興低成本生產基地,躍升的顧客議價能力等狀況,過去的競爭優勢已逐漸消失,經營形勢變得被動,且越趨險峻。雖然,產品質量、生產技術,製造成本一直而來都是品牌商在選擇代工生產商時必然考慮的主要因素,但其中的「製造成本」往往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因此,生產商必須不斷尋找可降低生產成本的方法,從早期的生產流程標準化,中後期的精益生產,至今天朝「新型工業化」或「輕資產企業」轉型。奈何,全球供應鏈佈局的轉變,使代工生產的邊際利潤不斷下滑,從80、90年代的20-30%,下跌至今天的5-10%左右。

同時,香港製造型企業經歷80年代至今共四十多年的歷練,已具備世界級的優質產品製造能力及優秀的產品開發能力,絕對有充分的條件由代工生產商轉型升級成為自主品牌商,亦只有創建自主品牌才可擺脫代工生產的被動性和險峻的競爭形勢。畢竟,自主品牌的邊際利潤較代工生產為高,生產的優先次序也掌握在自己手中,靈活性相對較高,生產成本較容易控制。長遠來說,企業更具競爭優勢及發展空間。

其實,由代工生產轉型升級至自主品牌談何容易,企業必須努力實現下列兩個轉變:

營運心態的轉變–從營運工廠的「利潤是省下來」轉變為開拓市場的「利潤是賺回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營運工廠的要訣,在於訂單價早在獲取訂單時已經定下來,利潤取決於能節省多少營運成本;反之營運品牌,在於邊際利潤早在市場策劃時已經定下來,利潤取決於能售出多少產品;

生產模式的轉變–雖然,隨著市場需求的轉變,現今代工生產每張訂單的數量相比80、90年代的已經少很多,但總數量還是可以的。而在發展自主品牌的初期,每批次的需求量比代工生產會少很多。因此,為了達到合理的生產成本,足夠的邊際利潤,生產模式必須作出轉變,除了在生產少數量產品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維持大批量生產的成本外,還需要可隨時轉換生產款式而不會影響成本的生產模式。

原文連結: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3608274




中小企導航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