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變遷,企業對中層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從80年代的「I型人才」到90年代的「T型人才」,及至今天互聯網時代的「π型人才」。

 

甚麼是I、T和π型人才?「I型人才」是指具備深度專業知識的人才,也是80至90年代初期中層管理的典範,他們作為老闆與員工的橋樑,帶領員工完成企業的目標。1995年,哈佛商學院教授巴登(Dorothy Barton)提出「T型人才」的概念,「T」字的一橫一豎代表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具備水平寬廣的通用管理才能和垂直縱深的專業能力。「T型人才」迅即取代「I型人才」,成為90年代中期崛起生產者領導市場年代的中層管理典範。

 

在生產者領導市場年代(即大量生產年代),企業高速擴張,需具備通用管理能力的人才領導團隊,同時亦要他們具備專業知識協助團隊解決問題,這也是工商管理碩士為何如此受追捧的原因。當時,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在完成自己專業領域的進修,踏入職場一段時間後,都會報讀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希望可從而晉升中層管理行列,再逐步走向高層管理。

 

今天,在互聯網和數碼技術大力推動下,市場已轉變為消費者領導,企業要突圍而出,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創新,以迎合他們口味。如何領導團隊創新,已成中層管理人才的必備能力。今天的中層管理已不再是「T型人才」這樣簡單,必須再進一步成為「π型人才」,即具備專業領域知識、通用管理能力及創新能力的人才。

 

企業可如何把「T型人才」提升成為「π型人才」?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在千禧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把設計師的思考方法融入商業中,應用此方法進行各類創新,以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近年,「設計思維」在全世界廣為接受,不少企業把它的內容引進成為創新工具,新加坡政府亦大力推廣,鼓勵各界應用「設計思維」來創新,提升競爭優勢。數年前,特區政府也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動「設計思維」的策略方向。企業可透過引入「設計思維」,把中層管理者從「T型人才」提升至「π型人才」。

 

原文連結:

https://www.recruit.com.hk/article/%E5%9F%B9%E8%82%B2%E6%96%B0%E4%B8%80%E4%BB%A3%E4%B8%AD%E5%B0%8F%E4%BC%81%E6%A5%AD%E4%B8%AD%E5%B1%A4%E7%AE%A1%E7%90%86-%E5%9E%8B%E4%BA%BA%E6%89%8D/43841?sectionId=COL




中小企導航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