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甘肅麻辣燙火出圈 官媒:接住「潑天富貴」離不開城市中每個人努力

博客文章

甘肅麻辣燙火出圈 官媒:接住「潑天富貴」離不開城市中每個人努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甘肅麻辣燙火出圈 官媒:接住「潑天富貴」離不開城市中每個人努力

2024年03月16日 11:13 最後更新:11:21

甘肅天水麻辣燙近日火出圈,當地開通了麻辣燙公交專線,甚至還出了英文宣傳影片。

央廣網報道,比起一直火熱的四川麻辣燙,或是東北的黏糊麻辣燙,甘肅悄悄把麻辣燙這種國民小食,結合本地食材,發揮到了另一種極致,風味獨具,自成一派。

報道說,有博主從西安開了300多公里到甘肅天水,專程打卡天水麻辣燙,「天水甘谷縣的辣子可能是地球上最好吃的辣椒」。還有「南方小土豆」因為刷到甘肅麻辣燙的影片,跨越1668公里,轉了3趟車到達甘肅天水,「第一次吃麻辣燙排那麼久的隊」。

當地在天水機場組織專車接送遊客吃麻辣燙。有的店因為過於火爆,不得不休息一天備料。

不少眼饞卻吃不到的網友也是紛紛留言:「到底是啥味啊」「什麼時候能開到我家門口」。面對這「潑天的富貴」,甘肅網友緊急催促天水文旅「起來幹活」,能不能成為繼「爾濱」之後的文旅之光,就看天水文旅如何發揮了。

甘肅麻辣燙為什麼能爆火?在不少打卡影片裡,都有人提到寬粉、薯仔、辣子這三個關鍵詞。

如果說麻醬「奶蓋」是東北麻辣燙的「身份證」,那濃墨重彩的油潑辣子就是甘肅麻辣燙的「勳章」。甘谷被譽為「辣椒之鄉」,因其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甘谷辣椒色澤光亮、肉厚油多,味道香濃。甘肅的油潑辣子只是外表「火熱」,辣味卻並不刁鑽,以香為主,細品起來甚至還有些許的回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俘獲不少網友的手擀寬粉是甘肅麻辣燙裡的絕對C位。定西被譽為「中國薯仔之鄉」,定西薯仔澱粉含量高、黏性足,由定西薯仔澱粉加工而成的手擀粉,可以說是甘肅獨家美食。店家用薯仔澱粉和麵、切條現製而成,晶瑩透明的鮮粉久煮也不會混湯,入口勁道十足。與靈魂湯汁和辣子一同入口,簡直是不可多得的神仙美味。

除了各式薯粉之外,切得薄薄的入口即化的薯片,用薯絲團成球油炸的丸子,吸滿了濃濃的紅湯、入口爆汁,也是甘肅麻辣燙裡必不可少的存在。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看到圖已經坐不住了。還有網友表示,「麻辣燙要帶火一座城了」「今年一定要去一趟」。也有網友喊話甘肅文旅,「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報道稱,約上三五好友,去吃頓香噴噴的麻辣燙,再去麥積山石窟,伏羲廟遊覽觀光……一碗手擀粉、一盤麻辣燙,帶動天水火熱出圈。如今,坐著高鐵、飛機去天水,品嘗這一碗「熱辣滾燙」已經成為網絡上的一種新潮體驗。用好淄博、爾濱的成功經驗,打響天水麻辣燙的品牌,接住「潑天富貴」,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實現這樣的目標,保障衛生、做好服務,加強監管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舉措,更離不開城市中每一個人的努力。期待麻辣燙這個小小的支點,能撬動甘肅文旅的大槓桿。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82年前烈士犧牲時緊握的照片被修復 相裡的女子端莊秀麗

2024年04月27日 12:30 最後更新:12:41

被烈士緊握82年的照片有後續了。

央視新聞報道,河北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早前在遷移雪村戰鬥犧牲的烈士遺骸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名烈士雙臂抱在胸前緊握一張年輕女性的照片。近日,這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照片被修復了,照片中的女子端莊秀麗。眾多網友表示「看見照片,忍不住淚崩」。

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位「無名烈士」的遺骸。照片上的她是誰?是烈士的戀人?妻子?或是其他親人?工作人員推測,她一定是這位烈士最為牽掛的人。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這張烈士緊握的照片感動了眾多網友,也有很多網友在線留言求助,看能不能幫忙修復照片。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然而歷經82年,照片已經風化,面部細節也有些模糊。為了確保修復的準確性,TR美術工作室嘗試對原照片進行特徵分析並分組修復了幾個版本,之後匯總融合確定了最終效果。修復人員說:「希望盡微薄之力,為烈士尋親帶來一些幫助」。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在現場挖掘時,擔心破壞烈士遺骸的完整性,工作人員都特別小心。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位烈士被挖出來時,兩個胳膊抱在胸前,手骨已經沒有了,在胸口上就放著那張照片」。

雪村戰鬥烈士墓出土的烈士皮帶扣,上面是當年群眾掩埋烈士的草席。央視新聞圖片

雪村戰鬥烈士墓出土的烈士皮帶扣,上面是當年群眾掩埋烈士的草席。央視新聞圖片

該工作人員表示,見到照片中是一位秀麗端莊的女性,既心痛,又震撼。「過去八十多年了,照片保存相對完美,這種情況之前從來沒有過」。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據了解,這位烈士除了緊握的照片,在他的身邊還發現六枚銅板、四發子彈,四個白色的襯衣扣子等遺物。「這次戰鬥犧牲的戰士大都十七八歲,如果有子女就相對好尋親,沒有的話,難度挺大的」。

近日,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受到當地邀請,對烈士遺骸DNA進行鑒定。該團隊曾在去年9月復原了40餘名山西呂梁無名烈士的容顏。其中,編號為「M19」的烈士找到了親人。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通過對緊握照片的烈士遺骸進行鑒定,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一名老師介紹,這位烈士比較年輕,估計年齡範圍在14到17歲,鑒定結果偏向男性,最終還是需要通過DNA做進一步確定。「非常有感觸,這些烈士犧牲時年齡都比較小,以前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多是課本上的,現在感受更加深刻」。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後續將會對烈士遺骸進行DNA鑒定,掃描頭骨,復原容貌。「復原出烈士的照片後,對家屬和公眾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安慰」。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