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 了解全球前沿醫療技術 一睹港人長壽秘密

HotTV

HotTV

HotTV

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 了解全球前沿醫療技術 一睹港人長壽秘密

2024年05月25日 09:00 最後更新:23:48

所謂健康就是財富,香港人平均壽命全球首屆一指,多得香港先進醫療體系,同時亦擁世界先進醫療設備及人才,引進先進設備及藥物,為大眾提供堅實保障。香港貿發局近日舉辦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雲集多個國家及地區約300家展商參與,讓大家可以一站式了解最新的醫療科技及市場脈搏!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高新科技 更容易check自己個胃

更多相片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Smart Idea Health Technology Limited市場及業務發展總監連雅嫻(Sun)表示磁控膠囊系統能做到無痛、非侵入性胃部檢查(巴士的報記者攝)

Smart Idea Health Technology Limited市場及業務發展總監連雅嫻(Sun)表示磁控膠囊系統能做到無痛、非侵入性胃部檢查(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試用「Virtual Brain VR」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試用「Virtual Brain VR」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可試用展示的各種產品(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可試用展示的各種產品(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見科技展示一套判別醫學影像AI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見科技展示一套判別醫學影像AI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見科技公司總監李卓文(Chapman)(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見科技公司總監李卓文(Chapman)(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食物選擇又繁多,加上工作壓力和飲食不當便會引致胃病。胃病作為普遍的都市病,好多人都輕視它以為食藥便能痊癒,但胃部疾病涉及的範圍廣泛,加上有不少胃病如初期胃癌,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延誤診治。如有需要,醫生會建議透過胃鏡檢查,不過傳統上「照胃鏡」最令人感到最不舒服,就是內視鏡要通過喉嚨進入食道,有需要時更要麻醉,讓不少人卻步。

Smart Idea Health Technology Limited市場及業務發展總監連雅嫻(Sun)表示磁控膠囊系統能做到無痛、非侵入性胃部檢查(巴士的報記者攝)

Smart Idea Health Technology Limited市場及業務發展總監連雅嫻(Sun)表示磁控膠囊系統能做到無痛、非侵入性胃部檢查(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醫療展有公司展出了NaviCamTM 安翰-磁控膠囊系統,只需要隨水吞服一粒膠囊內視鏡,便可進入人體,以便醫生透過內視鏡控制,能夠15分鐘完成360° 胃部檢查,準確率與傳統胃鏡相約。展出產品的公司Smart Idea Health Technology Limited表示,系統能做到無痛、非侵入性、無感染、無死角的胃部檢查,而且15 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市場及業務發展總監連雅嫻(Sun)表示,公司自2023年成立,致力發掘及引入世界各地一些有國際認證、有臨床實證以及價錢可負擔的醫療產品。她表示這套系統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亦有使用,希望可以將這個系統推廣至其他醫院、體檢中心、日間手術中心或一些私家醫院提供到服務。

人口老化恩物 輕鬆分辯早期腦退化

香港人口老化,患「腦退化症」者亦與日俱增,而「腦退化症」嚴重者會失去自理能力,加重治療與照顧者的負擔。這家公司在展覽展出了「Virtual Brain VR」系統,是香港唯一使用眼動追縱技術,準確篩查出腦退化,同時亦有虛擬實景技術,有效進行針對性腦退化治療訓練,減緩「腦退化症」。產品現階段在內地三甲醫院有使用,他們希望產品能「落地」用於職業治療中心、社區復康中心、護老院:「希望產品可以結合創新科技與健康管理,為市民帶來更多益處。」

入場人士試用「Virtual Brain VR」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試用「Virtual Brain VR」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可試用展示的各種產品(巴士的報記者攝)

入場人士可試用展示的各種產品(巴士的報記者攝)

醫療創新變革 初創AI技術減醫生負擔提升成效

我們做檢查都不外乎要照CT、(電腦斷層掃描)、「X光」、MRI(磁力共振)等等,這些結果能讓醫生對患者作出輔助診斷。醫療及保健展當中有一家本港初創公司視見科技,於科技園公司的展區展示一套判別醫學影像AI系統,利用AI大數據作為工具,讓醫生去看片時更加知道患者病情或病變等,視見科技公司總監李卓文(Chapman)表示:「一般醫生普遍需10分鐘20分鐘看一套完整的CT片,但我們的AI系統可能用半分鐘已經可以出到一個基本答案,這樣可讓醫生集中看病症,讓他們判斷或診症更專業及可靠。」

視見科技展示一套判別醫學影像AI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見科技展示一套判別醫學影像AI系統(巴士的報記者攝)

Chapman表示研發成果獲得創新科技署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協助下,「落地」到威爾斯醫院試用,為公立醫院提供服務。他期望日後繼續優化數據庫,推廣至更多醫療機構,讓更多病人受惠。

認為未來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的建成啟用,在港深兩地合作下,讓他有更大空間,在研發上有更大成果:「要做AI大數據,相比在大中華地區,單獨看香港場景,要獲取樣本資料數量並不多,港深創科園就能夠方便創科人才以及資源交往。」視見公司最近「子宮頸抹片AI技術快速篩查」研發項目,就是於新疆做測試一年,處理了20萬個案,為技術提供豐富的參考數據,就是一個好例子證明兩地共同合作下具有雙贏局面。

視見科技公司總監李卓文(Chapman)(巴士的報記者攝)

視見科技公司總監李卓文(Chapman)(巴士的報記者攝)

「十四五」規劃 推動大灣區醫療聯動合作

香港醫療制度及科技全球領先,成為了港人的長壽秘訣。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醫療保健產業提供無限機遇,有助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Chapman表示,「十四五」規劃著重香港醫療體系的創科動力,能夠鼓勵相關行業發展:「我們作為資訊科技、科企,在國家規劃下有信心將我們的技術引入國內,現在我們與香港科技大學及國內三甲醫院合作,去將我們的產品由香港驗證再『落地』。」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也讓醫療領域產業在未來更進一步。Chapman表示,近年政府做了很多措施去完善醫療系統認證制度:「不單可以接納歐盟,連國內地方也可使用。有信心在醫療研發方面,可以推展到國內及全球市場。」至於Sun則表示,他們公司推廣的產品,都有透過與大灣區相關單位的合作做了很多臨床研究,又認為香港的大學有很高創新及科研能力,特別是前期科研:「我們的科研產品透過大灣區協助,得出成果轉化『落地』,可透過香港國際大都會,將產品銷售至世界各地;同時,透過香港成熟醫療體系,未來可進一步推廣醫療旅遊,例如做身體檢查或者早期檢測等,令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來香港使用醫療服務。」

往下看更多文章

孫東:去年研發開支佔GDP比率首超1% 配合中下游企業建完整生態圈

2024年06月14日 14:26 最後更新:16:06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說,去年本港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首次超過1%,未來將穩步增加。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他在「機遇香港」採訪活動表示,去年本港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首次超過1%表示,投資創科不能單靠政府,亦要配合中游的成果轉化、及下游的產業發展,深圳及廣州的科研投入大部分來自業界,香港亦要配合中下游的企業,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以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

孫東。 政府新聞處圖片

孫東。 政府新聞處圖片

孫東指,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首3座大樓可於今年底起,陸續落成,會與深圳及中央的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商討河套的發展方向,強調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所以要仔細商討規劃及發展形式,他相信河套香港園區的具體規劃將於今年底公布。

對於有香港的載荷專家入選國家預備航天員,孫東說會緊密配合國家開展的各項工作,載荷專家很快會到內地接受培訓,會盡量解決相關人士的一切生活、工作上的難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