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辦盛事谷經濟 官民齊心渡過困境

博客文章

辦盛事谷經濟  官民齊心渡過困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辦盛事谷經濟 官民齊心渡過困境

2024年05月25日 07:00

特首李家超本周公布下半年盛事日程,與上半年不同,下半年範圍寬很多,涵蓋運動、文藝、電影、時裝,也有嚴肅論壇,我相信一定會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香港經過4年的低潮,我覺得最壞時刻已過,經濟漸見曙光。

從周初的公布,下半年推出逾百項盛事,觸目的包括貝聿銘大型回顧展、高爾夫球公開賽、商討中保留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佈景作展覽 ; 全新的包括香港演藝博覽、香港時裝設計周及與交通運輸有關的超級樞紐博覽會,中秋大坑舞火龍路線將擴大,還有一直以來有不少捧場客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書展和動漫展、嚴肅的有金融科技周、投資論壇、人工智能高峰會等。香港太平紳士協會也將在七月一日於荃灣海傍協辦無人機表演,慶祝香港回歸27周年,下半年盛事可說涵蓋多個層面。

文化旅遊及體育局長楊潤雄(左)、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中)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公布下半年盛事詳情。

文化旅遊及體育局長楊潤雄(左)、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中)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公布下半年盛事詳情。

從現在公布的時間表,等同每兩日有一項盛事,有評論擔憂過份零碎,難以聚焦,未能為香港建立清晰的城市形象,不過,我倒認為特區政府花了不少心思,吸引全球各領域精英、時尚品牌、專業人士、和粉絲來港,其中不少是高消費力的過夜客,希望帶來更多商機,這是針對上半年旅客不過夜的情況。政府預計全年吸引約170萬旅客参與,帶來約72億元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43億元,即使是過份樂觀,但無論如何都會帶來正面影響。

香港這四年的困境,主要是宏觀經濟周期所致,無可避免的美國加息,偏在新冠疫情後出現,令企業難以恢復元氣 ; 美國加息也令美元強勢,與美元掛鈎的港元相對其他貨幣轉強,港府經濟顧問就說,過年港元升值超過10%,於是內地及外來旅客到港,便覺得香港物價昂貴,減少來港,港人就覺得往內地及日本消費更便宜,因為幣值下跌令港元購買力增強,尤其是日本,於是香港市民紛紛內遊及外遊。利息上升也令企業經營壓力增加,不會慷慨加人工,人們消費力不如以前,令香港零售及消費市場壓力更大。

這原本是不可抗力因素,加上地緣政治,令香港境況更為困難,政府也不會有萬應靈丹,不過特區政府很努力維持香港經濟動力,近期經濟及投資市場都有見底迹象,雖然暫時未見顯著復甦,但最壞時刻看來已過去,若美國開始減息,相信本港經濟將恢復得很快。事實上,本港一直以來失業率都很低,各行各業人手不足,這令薪酬不會下跌 ; 近年港府積極解決房屋問題,尤其關注劏房居民,政府確實盡力改善市民生活。

目前相信是最後的艱難時刻,盼望官民齊努力,渡過這段黎明前的黑暗時期。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香蓮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2024年06月15日 07:00

周初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成為開埠以來首位上太空的香港人,難怪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是香港人的驕傲,是香港青年人的榜樣。

特首李家超周初公布本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圖片來源 : 政府新聞短片截圖)

特首李家超周初公布本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圖片來源 : 政府新聞短片截圖)

當局未公布入選的載荷專家是何人,但坊間流傳的消息,入選者是女總督察黎家盈,擁香港大學博士頭銜,2011年發表博士論文,探討網絡盜版運作,及建立模型追蹤初始播種者,協助執法部門打擊科網罪案,她擅長資訊科技及電腦,加入警隊後在特別部門工作,曾借調至保安局,去年曾到北京接受訓練。

所謂載荷專家,可理解為太空船的乘客,要成為載荷專家,除了必須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對身體狀況和心理質素也有很高的要求,香港共有120人報名載荷專家選拔,全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教授,能夠從120名頂尖人物中脫穎而出,自然不簡單,資料顯示,黎家盈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除了是電腦專家,更是三孩之母,令人感覺更貼地。

以往航天科技對香港來說遙不可及,但原來香港的大學學府已開始發展太空科技,而且有一定成績,如香港科技大學,去年其主導研發的高分辨光學衛星「雄彬一號」成功升空,成為本港高等院校第一顆衛星,其後暴雨山泥傾瀉,「雄彬一號」協助分析山泥傾瀉的分佈與受災狀況。此外科大也參與分析國家「嫦娥一號」所收集的微波數據。

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多次參與內地「嫦娥」、「天問」項目,如「嫦娥三號」的相機指向系統、「嫦娥五號」的採樣裝置研發,在「天問」項目協助火星地形測量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大學,都參與過太空研究。

另一方面,首顆在香港製造的商業衛星「香港星」去年在內地海上發射,香港也出現了首家民用人造衛星生產基地。反映太空科技不單是高等學府的研究,更落地到製造領域,

回歸之前,港人做夢也不會想到發展太空科技,出現港產太空人,特區政府這幾年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大眾對科技發展的認同漸漸增加,在一些展覽中,可以看見不少年青人有各式各樣的創新科技發明。據我所知,現在不少中學都鼓勵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索。

本世紀初本港原有發展科技的契機,當時更是大財團參與,然而大家當時仍沉醉金融地產興旺的時光,所謂「High tech hi 嘢,low tech 撈嘢」,錯過了發展科技的機會,現在正是急起直追的時候。

雖然與區內的台灣、新加坡比較,香港科技發展仍須努力,但香港有本身的優勢,包括資金來去自由,集資容易,金融基建高效,法律制度完善,這些特質並沒有改變,相信可吸引到外國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加上內地的支持,科技將成為金融以外另一產業,讓年青人有更廣闊的出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