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張騫出西域 打通絲綢之路

史空穿梭

張騫出西域 打通絲綢之路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張騫出西域 打通絲綢之路

2020年12月25日 10:00 最後更新:12月28日 10:59

漢武帝為了打擊匈奴,除了直接出兵外,亦派出使者出使西域,籠絡其他外族,希望可以共同出兵牽制匈奴。

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 (網上圖片)

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 (網上圖片)

這個外交重任便交予張騫,他找來一名匈奴人甘父做嚮導。一行百多人,浩浩蕩蕩出發。很不幸,張騫的隊伍在祁連山附近遭匈奴的騎兵俘虜,並軟禁了。

更多相片

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 (網上圖片)

漢武帝為了打擊匈奴,除了直接出兵外,亦派出使者出使西域,籠絡其他外族,希望可以共同出兵牽制匈奴。

張騫兩度出使西域示意圖 (網上圖片)

這個外交重任便交予張騫,他找來一名匈奴人甘父做嚮導。一行百多人,浩浩蕩蕩出發。很不幸,張騫的隊伍在祁連山附近遭匈奴的騎兵俘虜,並軟禁了。

張騫出使西域之行,促進中原與外面世界的交流,意義重大。(網上圖片)

攀山越嶺,經過酷熱沙漠,歷盡艱辛,終於到了西域的大宛王國。得到大宛國王的幫助,張騫走訪了很多西域國家包括康居、大月氏等,很可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與匈奴作戰。回程時雖然已繞路而行,但仍遭匈奴人逮住。囚禁一年後逃脫,但回國時,已只剩下他和甘父兩個人了。

張騫從西域引入不少美味的水果來到中國。(設計圖片)

雖然完成不到主要的任務,但此行獲益不少。首先,張騫令到漢朝的影響力偏及西域各國,建立起密切的關係,其次就是他在旅程中,做了很多實地調查研究工作,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古地理和歷史資料。

張騫的使命感很重,沒有忘記要完成自己的使命,無時無刻都想辦法逃出匈奴國。經過了十年的光陰,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和一眾隨從,趁匈奴的守衛不留意,成功逃脫了。

張騫兩度出使西域示意圖 (網上圖片)

張騫兩度出使西域示意圖 (網上圖片)

攀山越嶺,經過酷熱沙漠,歷盡艱辛,終於到了西域的大宛王國。得到大宛國王的幫助,張騫走訪了很多西域國家包括康居、大月氏等,很可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與匈奴作戰。回程時雖然已繞路而行,但仍遭匈奴人逮住。囚禁一年後逃脫,但回國時,已只剩下他和甘父兩個人了。

張騫出使西域之行,促進中原與外面世界的交流,意義重大。(網上圖片)

張騫出使西域之行,促進中原與外面世界的交流,意義重大。(網上圖片)

雖然完成不到主要的任務,但此行獲益不少。首先,張騫令到漢朝的影響力偏及西域各國,建立起密切的關係,其次就是他在旅程中,做了很多實地調查研究工作,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古地理和歷史資料。

張騫從西域引入不少美味的水果來到中國。(設計圖片)

張騫從西域引入不少美味的水果來到中國。(設計圖片)

到了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由於掌握到更多資訊,旅程變得順利很多。雖然這次仍未和西域各國聯盟打擊匈奴,但張騫的出使,在民族交流史上開闢了新紀元。中原人士開始認識到西域諸國,東西方的商人們紛紛沿著張騫探出的道路往來貿易,引進了汗血馬、黃瓜、葡萄、石榴、西瓜、胡桃等,成就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