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與西夏戰爭 北宋連吃敗仗

史空穿梭

與西夏戰爭 北宋連吃敗仗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與西夏戰爭 北宋連吃敗仗

2017年11月03日 10:00 最後更新:10:37

北宋期間,北邊的外族,除了有遼、金兩國外,西夏王朝的崛起,亦對宋室構成威脅。

夏景宗 (網上圖片)

夏景宗 (網上圖片)

西夏是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這批遊牧民族,本姓拓跋,後來於唐朝時期,因平亂有功,獲賜姓李。北宋時,仍為宋的藩屬。仁宗年間,即1038年,党項族領袖李元昊脫離宋自立為帝,是為夏景宗,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更多相片

夏景宗 (網上圖片)

北宋期間,北邊的外族,除了有遼、金兩國外,西夏王朝的崛起,亦對宋室構成威脅。

西夏版圖 (網上圖片)

西夏是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這批遊牧民族,本姓拓跋,後來於唐朝時期,因平亂有功,獲賜姓李。北宋時,仍為宋的藩屬。仁宗年間,即1038年,党項族領袖李元昊脫離宋自立為帝,是為夏景宗,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西夏王朝遺址 (網上圖片)

李元昊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很愛讀書,尤其對法律和兵書最有興趣。不單如此,他又精通漢語、繪畫等,可以說是多才多藝。其父在位時,他率軍不斷對外出戰,大大擴展了族人的勢力。

西夏王陵 (網上圖片)

西夏獨立後,宋朝很多官員都認為應該出兵伐夏,好好教訓這個小國。北宋與西夏在仁宗在位期間,一共展開過三場大規模的戰役,宋軍三次都以失敗告終,史稱「鎮戎三敗」。不過,西夏也只是慘勝,國力大為損耗。

北宋與西夏最終達成協議,西夏向宋稱臣,夏景宗要接受宋的封號,又要將西夏所占領部份土地歸還宋朝。不過,宋室每年要賞賜西夏大量財寶,包括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在每年節慶時,又要額外賞賜。這條和約,史稱「慶曆和議」。兩國因此出現過一段短時間的和平,其後雙方在邊境戰事再生,直至北宋滅亡為止。

西夏版圖 (網上圖片)

西夏版圖 (網上圖片)

李元昊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很愛讀書,尤其對法律和兵書最有興趣。不單如此,他又精通漢語、繪畫等,可以說是多才多藝。其父在位時,他率軍不斷對外出戰,大大擴展了族人的勢力。

西夏王朝遺址 (網上圖片)

西夏王朝遺址 (網上圖片)

西夏獨立後,宋朝很多官員都認為應該出兵伐夏,好好教訓這個小國。北宋與西夏在仁宗在位期間,一共展開過三場大規模的戰役,宋軍三次都以失敗告終,史稱「鎮戎三敗」。不過,西夏也只是慘勝,國力大為損耗。

西夏王陵 (網上圖片)

西夏王陵 (網上圖片)

北宋與西夏最終達成協議,西夏向宋稱臣,夏景宗要接受宋的封號,又要將西夏所占領部份土地歸還宋朝。不過,宋室每年要賞賜西夏大量財寶,包括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在每年節慶時,又要額外賞賜。這條和約,史稱「慶曆和議」。兩國因此出現過一段短時間的和平,其後雙方在邊境戰事再生,直至北宋滅亡為止。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