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花木蘭多年從軍 為何沒被揭女兒身?

歷史長河

花木蘭多年從軍 為何沒被揭女兒身?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花木蘭多年從軍 為何沒被揭女兒身?

2021年02月20日 10:01 最後更新:02月22日 18:20

花木蘭這個人物,相信大家早已熟悉。她是在「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成為人們心目中一個重要的巾幗英雌。我們早一排有討論過「史上到底有沒有花木蘭」,答案是有可能存在的。但還有一個疑問,花木蘭從軍十二年,為何都沒被人識破她女兒身?由《木蘭辭》中能夠發掘出這個謎團嗎?

影視中的花木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花木蘭 (網上圖片)

首先推斷一下花木蘭的樣貌。關於花木蘭的真實形象,史料中並沒記載,可知容貌可能非常一般,甚至長相酷似男人。從現實著眼,如果一位美女,再如何打扮也不會長達12年都不被發現,所以花木蘭極有可能長相像個男人。《木蘭辭》文中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可見在塞外天寒地凍,條件極度艱苦,「鐵衣」也說明裝備很重,這樣惡劣環境下負重行軍,並非一般女子能夠勝任,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句話,也能看得出花木蘭比較剛強堅毅。混戰疆場,出生入死,無恙歸來,非普通女子輕易能完成。

影視中的花木蘭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花木蘭 (網上圖片)

文中也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花木蘭不僅走過漫長嚴酷的軍旅生涯,而且軍功不小,戰英勇表現突出甚至受到了天子親自接見和賞賜,還被天子直接特別垂詢有什麼需要,而木蘭也真的提出條件,可見她的功勳非一般的顯著(但有這樣的功勳下,史書記載甚少,可見也有可能因為女兒身的關係,罪犯欺君,可能因而低調處理才有《木蘭辭》這非官方的故事流傳)。

《四庫全書·樂府·木蘭辭》局部 (網上圖片)

《四庫全書·樂府·木蘭辭》局部 (網上圖片)

再看看「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這兩名顯然一家只有姐姐沒有哥哥,在那個時代,花木蘭是普通的家庭面臨著服兵役,可能花木蘭父母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加上花木蘭小時候跟野孩子一樣,因此把她當男孩子一樣養大。正是如此,當花木蘭上了戰場後,表現的跟當時的男士一樣。

影視中的花木蘭(左)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花木蘭(左) (網上圖片)

而花木蘭還有一個弟弟,古代思想始終要傳宗接代,父母是不願意把唯一兒子送上戰場的。在花木蘭生活的時代,從軍是男子一直都是慣有意識,面對極可能是女漢子的花木蘭,外人就自然不會將花​​木蘭往女人那方面想。所以,當時並非沒人能識破花木蘭是女人,而是根本沒人能想到軍隊裡會有女人。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失明欲見太陽 「扣盤捫燭」誤認長笛為太陽

2024年04月26日 20:00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